我谈《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时间:2022-08-11 08:54:58

我谈《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教育不同程度存在脱离经济的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原有的常规的美术课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表现在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情感发展的束缚方面。

我校初中美术课堂创新教学三步二层一线主模式是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即通过美术的学习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现介绍如下:

第一步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中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如何做到这些我想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教学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新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相合"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可以激发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兴趣的做起,如“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画一张宣传画”,把命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通过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来体验美术活动和乐趣。例如在制作新年贺卡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等技法,使学生在变化莫测的游戏中,达到兴奋点。

4.把音乐融进美术课堂。如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一边欣赏画中韵味、境界、情趣,一边欣赏如流水般、私语般、叮咚的琴声;美术课应该尽可能地融合各种艺术形式,充分调动人体的全部感觉器官,从中体会艺术的魅力。

5.使用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

第二步是:启发引导,积极探索。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注重学生亲身体验,自主研究,强化教学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做到学以致用。这一阶段又包含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感受新知、强化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知美和领会美。”新学期伊始的第一节美术课对那些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充满着新鲜感,而课本中的第一课全是理论,很是枯燥。我们可以利用色彩缤纷、风格各异的绘画及工艺作品深深地吸引和打动学生。教师在对这些作品一一讲解的同时,把书中的知识点巧妙地穿去。对这一教学形式,学生的兴致特别高,收到的效果也特别好,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

第二层是:获取新知、勇于实践。

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的机 会。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我们尝试过让学生主动的观察事物,表现事物, 让他们体味其中的乐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力军,能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主动性得到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

第三步是:信息反馈、深化提高。

要充分地呈现多边的立体信息传递网络,更充分地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科教学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是有效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致的教学途径。如有机结合初中语文课的景物描写文章绘制插图,教师通过文与画密切配合,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一主线是:以审美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

审美与技能训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统一的,不能分割。

首先,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第二, 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可塑性大,美术课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审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

新的课程改革赋予美术教育工作者以新的任务,要求广大美术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力,搞好课程资源的整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品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总之,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艺术的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主要参考文献:

1、尹少淳《走进美术》

2、杨景芝《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3、鲁道夫《对美术教学的建议》

4、flash课件资源网

上一篇:新型语文教师形象设计 下一篇:浅谈焦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