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近视眼406例屈光状态调查分析

时间:2022-08-11 08:07:13

少年儿童近视眼406例屈光状态调查分析

[摘 要] 目的 探讨少年儿童近视眼屈光度变化及变化规律 方法 对406例(812眼)少年儿童近视眼屈光度进行1年的追踪观察, 按年龄段分为7 ~11岁、12~14岁和15~17岁3组,对屈光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个年龄组近视屈光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个年龄组年均近视加深度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少年儿童的屈光度随年龄增长不断加深;但不同年龄段近视加深的幅度不同,随年龄的增长,年均近视屈光度加深幅度减小,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加深的速度逐渐缓慢。

关键词: 近视 屈光度 少年儿童

中图分类号:R77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4-0033-03

为探讨少年儿童近视屈光不正状态,为少年儿童视力不良的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对7~17岁406例近视眼患者的屈光状态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收集自2006年8月~2009年8月在我院门诊确诊为近视眼患者406例812眼,并进行跟踪观察1年,年龄7~17岁,其中男195例,女211例。

1.2 验光方法

按常规的医学验光方法进行屈光检查。(1)验光前常规眼科检查。(2)用睫状肌麻痹药:用复方托吡酰胺眼液,每5分钟1次,共3次,1h后验光。(3)分别用检影验光和电脑验光仪验。(4)以单眼视力矫正到1.0(国际标准视力表)为标准,收集每例患者每年的屈光度,取其等效球镜值进行统计分析。(5)本组排除由于家族遗传因素引起的高度近视和>2.50D的散光患者。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各组数据的比较采用F检验(当P

2 结果

2.1 年龄与近视屈光度的关系 见表1。

注: 与7~11岁组比较:1)P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组患者近视屈光度不断加深,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2 性别与近视屈光度的关系 见表2。

在同年龄阶段,7~11岁组与12~14岁组男女生近视屈光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15~17岁组男女生近视屈光度无明显差异(P>0.05)。

2.3 年龄与近视屈光度变化的关系 见表3

注: 与7~11岁组比较:1)P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组患者近视屈光度均有加深,但加深的程度不同,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 讨论

近视是一种常见类型的屈光不正,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成为损害少年儿童视力的主要眼病。目前研究表明少年儿童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且有逐年增长趋势。据报告,小学生的近视率为2O.23%,初中生为48.18%,高中生为71.29%,大学生为73.01%【1】。

对近视眼的发生机制研究表明:近视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许多调查研究表明,环境因素与近视眼的发展有很大关系【3-4】。眼球在未发育成熟前,生活环境、视卫生条件不好或从事长久而紧张的视近作业,容易导致近视。

本研究对7~17岁少年儿童近视屈光度随访观察,为少年儿童的近视防治提供依据。通过对本组406例7~17岁患者为期1年的追踪观察发现,各年龄组的屈光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屈光度不断加深;对各年龄组每年近视屈光度加深值比较,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均近视屈光度加深幅度减小。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加深的速度逐渐缓慢。有关学者对儿童近视眼研究认为,儿童近视眼发展速度与发病年龄有关【5】,本次调查获得相似的结果。本组年均近视加深幅度由7~11岁组的-0.75D减少到15~17岁的-0.45D,显示出发病年龄越小,加深幅度越大的特点。为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推迟近视发病年龄,对于减慢近视加深度,防止发展成高度近视眼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各年龄组男生和女生近视屈光度的比较显示:7 ~11岁组和12~14岁组女生的近视屈光度高于男生(P<0.05),在15~17岁组两者没有差异(P>0.05),可能由于女生青春发育期早于男生,随着身体的快速生长,眼轴随之增长,近视度数也随之加深,故此阶段女生近视屈光度高于男生,到了15岁以后,两者发育趋于一致,男女生近视度数无差异。

少年儿童这一阶段是学业最紧张的阶段,同时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快的年龄段,过量的近距离学习和工作可导致近视进展,故防止近视眼应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减轻学业负担,减少看近或防止过度调节着手【6】。

参考文献

[1] 赵青峰.青少年近视防治的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0,09:221.

[2] 李东辉,艾立坤.近视眼的发生机制.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3,3(27):174.

[3] Saw SM,Katz J,Schein OD et a1.Epidemiology of myopia[J].Epidemio IRev.1996.18:175-187.

[4] Algle J,Wissmann D.The epidemiology of myopia[J].Am J Epldemio,1980.111:220-228.

[5] Parssinen 0,Lyyra AL.Myopia and myopic progression among schoolchildren:a three-year follow-up study[J].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1993, 34(9): 2794-2802.

[6] 段艳华,梁彩虹,钱志成.3~15岁少年儿童视力不良的病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5,14(1): 60-61.

上一篇: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放疗相关性贫血的... 下一篇:分析低血糖脑病误诊为急性脑卒中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