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语文学科的课堂效益

时间:2022-08-11 01:08:54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语文学科的课堂效益

【摘 要】学习时间的调整,大大缩减了学生的课程学习时间,减轻了他们的课业负担。但减负并不意味着减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们目前普遍面临又 待解决的问题。在摸索实验中,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效率就是生命。

【关键词】新课改 学习方式 转化 课堂形式化 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从理念到方法上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每节课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就成为每一位老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每一节课的学习,效果如何,收获多少,老师的教学意图是否能实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每节课的时间是否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运用,是否把握好了课堂教学的节奏,是否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是否设计了合理的师生、生生互动,是否有当堂训练和随堂测验等等。因此,好的课堂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环节,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依靠长时间的训练和反复的强化来取得学习成绩,多数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知识的存储器。这显然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抹煞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新课程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即自主学习。这包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两个方面:

(一)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第一步,曾经有人这样形容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预习是摘取金牌的预赛”等等。由此可见,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内容,课堂上讲要涉及的重难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激起课堂上的求知欲。

(二)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对预习和听讲成果的巩固,是与遗忘斗争的有力武器。但在进行课后复习时学生应该注意时间的安排和方法,对于当堂所学知识要趁热打铁,不留“后患”,尤其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及时认真完成;对阶段性所学知识每经过一段时间要整理加工,对重难点要进一步消化和理解,在方法上不能搞疲劳战术,要和其他学科相搭配来完成,要有合作探究精神,和同学多交流讨论,互通有无,要善于总结经验。

二、教师角色的转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变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听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需要从过去的单向的独白式表演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进而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话,使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个人秀”。在这种“独白”式的教学中,教师忠诚于学科知识,却背弃了学生;关注的是自己的表演,忽视的是学生的反映与参与;体现了独断与专制,忘却了民主与平等。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几乎“垄断”了课堂里的所有话语权,从而把学生置于“失语”的境地。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未必听的带劲,人的注意力有强有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太少的话,难免思想开小差。

怎样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原则转化为课堂教学结构、具体如何操作?这是每一个老师上课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新课改要求老师考虑的不是上课时自己讲些什么,而是考虑如何让学生手、脑动起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避免课堂形式化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是学生要有学习的兴趣,兴趣的培养和提高当然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课堂形式,但课堂形式只能是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手段,决不能喧宾夺主,忽视了课堂教学效率。现在的课堂上就有很多教师为了使学生对他的课堂有兴趣,课堂上又是音乐又是动画,又是游戏等等,一番花样下来,45分钟用去了30分钟,课文重点没有讲什么就下课了。学生倒是兴趣高涨,可是记住了音乐,记住了动画,唯独没记住这节课学了什么。还有些教师,一节课上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让若干个学生回答若干遍,之后还不停地问学生回答得好吗,并不停地索要掌声,岂不知学生的兴趣不是这一节课就都能培养出来的,而且表扬也不是可以滥用的。这样的教学最后或许只能是“课堂掌声一片,课后效果不见”。所以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调整好课堂形式与课堂实质的比例,淡化课堂形式,避免课堂形式化。以《绿色蝈蝈》为例。课前准备两分钟的录音,里面有蝈蝈和其它一些动物的叫声及大自然一些声响,并准备绿色蝈蝈的挂图。开课后放给学生听,让他们说说都听到了什么?学生会有回答蝈蝈的,那么就可以从这里引入教学。“同学们刚刚在录音里听到了蝈蝈的叫声,那么这种昆虫到底什么样?又有哪些习性呢?让我们随着法布尔去一起观察它——《绿色蝈蝈》”。接下来让学生自读课文之后,参照挂图概括绿色蝈蝈的体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在课文分析后的迁移部分让学生再听录音,发挥想象描绘一处景象。在这堂课中,运用了录音和挂图两种辅助手段,分别是用在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和拓展迁移环节,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感知、概括、想象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实现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从中可以看出,课堂形式是为课堂内容服务的,决不能让形式取代了内容,否则课堂将无效率可言。

结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不断努力、不断探究、不断反思,才能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才能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教学论集教师语言的内在素质浅探》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语文教学与研究》刘红梅《诱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两好途径》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小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特点与对策 下一篇:浅议“六步诵读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