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教学的视角:职教生核心能力培养

时间:2022-08-10 06:20:00

思维教学的视角:职教生核心能力培养

摘 要 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近几年来职业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核心能力可分为专业核心能力、方法核心能力和社会核心能力。思维教学是贯通三类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思维素养贯穿在专业核心能力、方法核心能力、社会核心能力的诸要素中,居于统帅地位;思维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技巧的主要途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各种教育目的的中心目的。在专业核心能力上,思维教学可以培养职教生学会技能、学会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理性能力;在方法核心能力上,思维教学可以帮助职教生学会学习、学会决策;在社会核心能力上,思维教学可以帮助职教生学会合作、善解人意。

关键词 思维教学;职教生;核心能力培养;社会核心能力;方法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1-0028-07

何谓核心能力?学人一般认为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ies)与关键能力(key competencies)、基本能力(base competencies)、通用能力(general competencies)、跨专业能力(iner-professional capacity)、软能力(soft skill)等大体一致[1]。也有个别学者力排众议,独树一帜,坚持认为:对于中国职业教育来说,过于推崇“关键能力”,弊大于利[2]。因为使学生扎实地学到一技之长,掌握一专之能,应是真正的“关键”。笔者以为,前者着眼于抽象的“关键能力”而易忽略具体的专业能力,或仅仅关注专业能力之外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后者侧重职教生具体的专业能力。事实上,对于职教生而言,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三者缺一不可,都是职教生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据此,本文把职教生的核心能力一分为三,即专业核心能力、方法核心能力、社会核心能力。对于职教生来说,思维教学是培养专业核心能力、方法核心能力与社会核心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思维教学在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地位

思维教学,是指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渗透着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认识活动的过程。职教生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教学方能完成。其中,思维教学在核心能力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思维是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的统帅

思维素养贯穿在专业核心能力、方法核心能力、社会核心能力的诸要素中,居于统帅地位。

1.专业核心能力中的思维要素

专业是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分类本身与分类过程就蕴含着一定的逻辑分析与思维判断。专业能力是有目的地、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并评价成果的能力。专业能力与职业直接相关,具有职业特殊性,是通过专业教育获得的。其是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技能与知识、综合技能与知识[3]。其中,专业核心能力是特定专业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如新技术的知识和运用能力(如外语、数据处理等)、具体工作程序及过程方面的知识及技能、特定专业技能的全盘化思考能力、在实践中具体运用理论知识于特定职业技能中的能力,等等。无论是新技术的知识和运用、具体工作程序及过程方面的知识,还是特定专业技能的全盘化思考、在具体实践中运用特定技能的能力,都需要一定的技法、技巧。而技法中蕴含着思维过程、思维技巧及思维判断等。

2.方法核心能力中的思维要素

方法能力是个体在个人、家庭、职业和公共社会生活情境中对所遭逢的问题、场景、要求、限制等作出的解释、思考、评价、创造等行动的愿望、技巧或结果,如决策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其中,方法核心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4]。在方法核心能力结构的诸要素中,良好的思维品质居于主导地位。无论是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还是分析能力、决策和创造能力,都离不开一定的思维方法。而方法就是人们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5]。门路中的“诀窍”与程序里“先后”都弥散着一定的思维判断与逻辑推理。

3.社会核心能力中的思维要素

社会能力是经历和构建社会关系、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奉献和冲突,并负责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愿望。其是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劳动组织、群体意识和责任心等[6]。其中,社会核心能力包括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环境意识、自信心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等。无论是职业道德、环境意识,还是社会责任感、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都包含着特定的思维判断、移情能力与社会关怀意识,都投射出良好的思维品质在社会工作及生活参与中的积极意义。

(二)思维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技巧的主要途径

1.思维可教

思维到底可不可教?有人认为,思维不可教,理由是,可教的是知识与技能;有人认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中蕴含着知识,不必单独或特意提出思维教学。前者把知识、技能的教学与思维教学割裂开来了,因为知识、技能的传授方法中就蕴含着思维;同时,“做中学”的直接经验与教师指导下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过程,也含蕴着分析、思考、探究等思维方式与思维内容。后者固然承认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思维教学紧密相依,但现实中的教学有高下、深浅之分,即实践中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仍然不能排除疏于思维方法或思维技巧的教学,如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式的机械教学,就不能寓方法教学、思维教学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之中。这样的教学,只教给学生“是什么”而不能教给学生“为什么”,只能使学生获得僵化的知识与技能。

“思维可教”指的是,可以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方法教学和思维教学。而且,教学者要充分意识到,单纯的知识与技能传授并不能教给学生“所以然”的知识,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够领会知识与技能背后含蕴的思维方法与思维技巧。因此,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中,有意识地进行方法教学、思维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思维是可以教会,能通过教育得以改善和提高的[7]。

2.思维必教

有人认为,个体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思维,不必“另教”;也有人认为,一些自学成才的人思维水平很高就是思维不必教的证明。前者认为思维发展是水到渠成的事,个体的知识与技能丰富或具备了,思维品质自然随之长进。自学成才的人,其思维品质良好,未“受教”而得。一是这类人较少,且这类人虽未受惠于正规教育或受惠于正规教育不大,但一定得益于非正规教育。二是实际接受教育的大多数人,思维品质并未因“受教”而惠,甚至不少学生因接受不当的学校教育而损害、扼杀了自身固有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且,学校教育如能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行一些思维方法、思维技巧的渗透,岂不是锦上添花。通常人们认为,通过让学生学习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数学,他(她)们将会发展适当的思维技巧。而事实上,没有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许多学生是不能发展思维技能的[8]。

因此,在知识、技能传授中渗透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思维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其学会思维[9]。

二、思维教学之于职业教育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各种教育目的的中心目的[10]。职业教育自然也需要思维教学。

(一)学会认知

1.识记是基础

职业教育,顾名思义,是以职业为导向的一种传授知识与技能,以使人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完善,且能获得从业资格的社会活动。在职业教育中,基本职业知识及特定技能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在具体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一般知识、特殊知识及技能的传授是基础。比如,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无论是通过讲授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习得知识与技能,都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任务。记忆也好,认知也罢,都需要学生获得知识,而知识的获得是建构所有未来学习的基础和构架,已有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注意什么、感知什么、学习什么、记忆什么和忘记什么[11]。

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基础的职业知识及技能是从事、胜任未来职业生涯的前提条件。尽管记忆与回忆知识是学习的主要成分,但如果仅仅停留于此,还远远不够,在布鲁姆(Bloom,1956)与Anderson、Krathwohl(2001)的认知目标分类法中,记忆或识记是最低层次的。这就需要超越只对事实、概念和知识的记忆[12]。

2.在认知中跃进

按照布鲁姆(Bloom,1956)与Anderson、Krathwohl(2001)的认知目标分类法,分析、综合、评价及创新才是较高层次的认知目标。这是思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培养,同样适用于职业教育。要超越低层次的识记或机械复制的技术,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须是学生自觉学习的过程,是对教材进行分析和自行开发课题的过程,是自行组织学习、处理任务和材料的过程,是为寻找种种关系和结构,理解规则,阐述各种问题所作的努力和试验。所有这些,均要求教学过程的组织及教学人员不断调整对教学任务的认识,而不是机械模仿[13]。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素养才能超越低层次的识记并积极地参与教学,在理解、分析与应用的基础上,达到综合、评价与创新的高度。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会认知。而认知,正是通过思维活动认识和了解[14],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寻找新信息以解决问题,以及组织已有知识,进而获得新的顿悟[15]。

(二)学会成为独特的自己

学会认知是就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及创新而言的。对于职业教育与职教生而言,认知固然重要,但人的个性、人的存在及人的自由选择也是接受职业教育、致力于某项工作任务的人所要考量的核心内容之一。

1.认识自我

对于接受职业教育的个体来说,与接受普通教育的个体一样,认识自我的兴趣、爱好与性格、追求是不可或缺的教育目标之一。在心理学中,自我一般指个人关于自己的知识和信念,即他们的主意、感觉、态度和期望[16]。虽然个体是集体中的一员,但现代教育学却重视个人,注意一个人的能力、他的心理结构及他的兴趣、动机和需要。学生自己,这个受教育的个体在他(她)自己的教育中起着最积极主动的作用[17]。

对于职业教育教学而言,就是要帮助学生唤醒自我意识,达到自觉、自为,早日找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门径。

2.成为独特的自己

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在呵护、滋养、塑造个体独特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教育的改造和社会的合作,使儿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非异化的人”,成为在认知、情感、伦理、审美、身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完整的而非畸形、片面发展的人;另一方面,21世纪更需要多样性的个性,而这种多样性正是社会创造力和革新活力的保证。教育是个体化的过程,同时它又是构建社会互动关系的过程。因此,学校要给儿童和青少年各种可能的发现机会和实验机会,以及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机会,防止教学的功利化倾向。

独特性是指人的个体差异性。人的遗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后天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能够促成人的独特性。教育是在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和遵循社会要求的前提下,帮助个体充分发展自身特长、开发内在潜力,并形成自身优势的过程。这主要受制于两点:一是人在学习过程中,既有兴趣、爱好的不同,又会由此而带来个体在专业或技能领域分工的不同,人的个体特征也因此表现为专业或职业特征。这里主要是指人的个性心理发展的不同,如人的性格、兴趣、爱好、气质、信念、价值取向等特征的差别。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深层结构和重要内容,是个体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其与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养等,综合构成个人的面貌和力量,又给个体其他各种素质打上个人印记,使其具有个人特色[18]。

三、思维教学之于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如果说,对于职教生而言,培养其学会认知,使其成为独特的自己,是思维教学的“通识教育”,那么,培养学生学会技能、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理性能力,就是一种专业教育。而思维教学同样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一)学会技能

1.技能中的灵活运用

一技之长的掌握是职业教育的词中应有之义。比如,学生要具备关于技术规范、工艺和设计符号等表达方式的知识,具备操作、维护、维修技术设施和所属系统的知识,叙述产品要求,说明产品所有部件的专业结构,记录并说明工作的步骤、过程及结果,结果评定,以及对本产品不利反馈信息的思考等。这些都是职业教育教学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及技能。

而且,专业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外显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复杂工作情境中作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的培养,关注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19]。因此,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对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灵活运用,以及在新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联系、迁移、变通能力的培养。同时,“新知识的成功学习将依赖于学生把它与已学的知识加以整合的愿望,依赖于学生的批判能力,依赖于教师对材料的讲解和组织”[20]。

2.技能中的融会贯通

能力是内隐的、深层次、过程性的,即使是一个最简单的行动,也是以理性为基础的。因为职业能力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一个复杂结构,外在的行为结构只不过是内在心理结构的体现,仅仅关注职业能力的外显行为结构是浅薄的,而按这种理念培养的技术工人也无法面对多变的工作世界[21]。

这种理性素养就是融会贯通的能力,即对多方面知识或道理实现全面透彻的领悟。这是一种理论高度。理性不仅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且包括质疑、反驳与辩护;理性不仅关涉知识的获得,且关涉到行为目的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的辩护[22]。职教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其灵活运用固然必不可少,但还需要两方面能力的加强:一是不断的训练,在训练中积累、分析、探索、综合、评价、创造;二是在不断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教学,渗透、参悟思维形式与内容,进而厚积薄发,形成一种抽象、系统的思维能力。这种融会贯通的能力需要教师的暗示、点拨、启发与循循善诱。

(二)学会在实践中运用理性的能力

学会技能对于职教生来说,还只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迈出了第一步。更重要的,在未来的职场中,他们还应要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摸爬滚打。因此,学会在实践中运用理性的能力至为重要。

1.理性是一种“理想”

如要巧妙地、创造性地和有判断力地应用知识,个体须首先学会有效学习,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深入理解手头的信息,以及该信息所暗示的可能对个人或社会所产生的系统性的短期和长期影响[23]。这是一种理想。在当代的教育争论中,理性培养一直被许多人视为重要的教育理想而加以捍卫[24]。这既适用于普通教育,也适用于职业教育。教育要把思想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育的任务就是: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压抑他;鼓励他发挥其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项集体活动[25]。

对于职教生而言,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中,理性能力的培养是思维教学中不能不重视的教学内容,须弥散、渗透、寓于相关教育教学中。因为理性之人,必然是自主之人,能自己对各种信念、价值及其合理性进行判断[26]。

2.理性的批判思考

作为一种理想,理性对于教育场域中的受教育者而言,除了发挥其思维创造与方向指导作用外,理性还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这是教育的基本责任。

其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尊重学生并将其当作人看待的基石。因为尊重学生,就要求我们要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有能力且恰当地为自身思考,而不是否定他们拥有可以最大可能地确定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范围的能力。

其二,教育一般被公认的任务是使学生为其未来生活作准备。这里的“准备”不能从使其为预期的角色作准备来加以理解,而是要把其理解为培养学生的自足与自我指导。对此,批判性思维大有可为。

无论是尊重学生及其独立思考,还是培养学生的自足及自我指导,都是个体在思考与行动中进行理性的判断。这是教育的基本理想。在信息与知识化社会,要教会学生学会批判地占有和使用信息。

思维教学对于职教生的专业教育而言,能够培养其学会技能及在实践中运用理性的能力。这是思维教学培养职教生专业核心能力的一部分。

四、思维教学之于方法核心能力的培养

思维教学不仅利于培养职教生专业核心能力,而且利于培养职教生方法核心能力,助其学会学习,学会决策。

(一)学会学习

如果说学会技能、学会在实践中运用理性的能力是职教生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与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那么,方法核心能力则是职教生解决职业活动中具体问题时的窍门、技巧等。学会学习即是其一。

1.学习化社会

职教生在专业学习中习得的知识、技能及理性素养是其求学生涯中形成的基础能力。这是职业教育思维教学中的一部分。在这个基础上,职业教育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种通用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即学会学习。

一是个体精力、时间的有限与知识、信息的无限之间的矛盾。个体的精力、时间在生物意义与物理概念上是有限的,而知识与信息的生长与发展是无止境的。个体只能把握一部分知识,并习得其要领、技巧、精华。这便是方法。二是个体在学校受教习得间接经验的有限与人类整体直接经验的无限之间的矛盾。个体无法把握人类整体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只能用方法、技巧的红线努力“串联”整体的人类经验,习得其要诀、精华。

2.终生教育

在学习化社会,一个积极向上的个体都要活到老、学到老,终生都要接受教育,或为职业的谋生,或为心灵的陶冶,或为道德的修为,或兼而有之。

在学习化社会,思维教学如何贯彻、渗透在终生教育理念中,怎样把方法核心能力的培养置于职业教育教学中,是对教师提出的严峻挑战,因为对于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来说,知识、技能的传授往往被看成是教师的主要任务甚至是唯一任务。但对于方法核心能力来说,没有思维教学,没有学会学习的观念引导,就不能充分认识培养职教生直面未来职业复杂情境与生活问题情境的重要性,就会背离终生教育的理想。

终身教育的核心是为成人教育作准备,即教育在任何一点上都不能中断,而是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27]。就职教生而言,学校教育中知识、技能的传授是有限的,而未来职业生涯与社会生活充满着诸多挑战,还须不断学习、不断创造。因此,对于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来说,必须进行思维教学,必须考虑如何帮助职教生适应新环境,如何培养职教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主动参与意识,怎样培养职教生在陌生的职业生涯中直面工作难题与任务困境。所有这些都关涉到方法问题,关涉到方法核心能力的培养问题。因此,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要避免职教生工具性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知识和技术的主人,为其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28]。

(二)学会决策

在学习化社会,在思维教学中给予职教生方法能力的引导,为其步入社会生活与工作情境处理具体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应在思维教学中给予职教生谋思与运筹能力的培养,即学会决策。

1.分析

当职教生未来面临的决定会产生更为复杂的结果时,首先要学会分析,形成可选方案,进而作出最终决策。

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要想作出科学而明智的决策,需要分析;对于未来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与工作情境,要想作出客观而合理的决策,更需要分析。而对于职教生而言,职业教育的专业属性,关涉教育学、技术学、劳动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29]。如在某一具体的职业技能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技能的教学预设,还要进行诸如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及合作共事、处理矛盾等方面的分析[30]。

2.决策

面对复杂的工作情境与生活情境,分析后形成的诸多解决方案,需要综合与评估,需要作出最终的抉择。决策制定有很多模型;表1中的决策制定模型即是其一:在一个系统决策过程中,明确地描绘目标或目的非常重要,这有助于分析目标与当下情形之间的差距,确定差距的原因和缩小差距的方法;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价值观的影响等。尽管并不是所作的每个决策都需要这些过程,但对于职教生而言,在校学习与未来职业生涯与社会生活中,还是要直面大量的复杂情境,需要作出含有诸多思维过程的决策。

表1 决策制定模型[31]

定义决策制定的情境:

・制定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 ・确定价值

・了解不确定性 ・确定可选方案

・分析可选方案 ・排列可选方案

・评估可选方案 ・选择最佳的可选方案

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无论是在通识教育或专业教育中,还是在知识传授或技能操作中,抑或是在理论教学或实习实训中,都需要贯彻、渗透思维教学,进行思维引导、价值渗透、决策分析等诸多判断、评估、选择等思维活动。

五、思维教学之于社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学会合作

1.学会交往

个体在掌握某一职业知识及相关技能、方法的同时,还需要与人相处,与人共事,即要学会交往,学会共处。学会共处是指:在相互尊敬和相互依赖的生活中,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与理解、处理矛盾和共同工作[32]。其中,合作学习能够帮助职教生学会交往。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一起学习,优化自己及他人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根据所教课程内容、学习情境,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合作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去寻求同伴的帮助、反馈、强化和支持;教会学生共享材料、相互交流及相互鼓励;教会学生口头解释他们所学内容并详细阐释策略和概念;教会学生可相互支持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高阶思维。如小组成员间的口头和人际交流、成员间相互冲突的观点及结论所引起的理性质疑都能促进批判性思维、高阶推理及元认知(Meta-cognition)思维的发展;同时,合作学习小组所需要的口头解释、阐释所引发的不同思维和灵感会激发成员的创造性,向小组其他成员解释你所知道的东西有助于将知识及技能用于工作与实际生活。而且,对于职教生的社会核心能力的培养而言,合作学习的最大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怎样与人沟通、交流。

2.勇于担当

教师在进行思维教学的过程中,要让每个参与者认识到,他们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请参与者监察和评估自己的参与度和所发挥的作用。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是如何面对困难和冲突的;是否提高了参与度和发挥了作用;如何在做事中体现各自特点;教师和参与者可共同找出那些引导团队获得更高生产力和效率的共性特征。

如果说学会沟通与交流是学会合作的基础,那么勇于担当则是对学会合作的夯实与提升,如诚实、负责、忍耐、约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自我批评能力等可看作是勇于担当的表现。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利用小组学习、项目学习等形式充分挖掘职教生的社会核心能力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善解人意

在职教生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职业生涯、社会生活中,在社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面,除了给予他们人际沟通、交流及勇于担责的引导与熏陶外,还需要对职教生进行心灵世界的塑造与精神生活建构,即善解人意。

1.情绪智力

善解人意的能力基础就是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和使用这些信息指导自身思维和行为的能力[33]。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情绪智力将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职业决策、职业成就、成就动机、工作绩效、人际沟通等。

一方面,与普通教育一样,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要培养职教生四方面的情绪识别与使用能力: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能力;情绪对思维的引导和促进能力;对情绪理解、感悟的能力;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34]。另一方面,职教生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更多的是直面职场及其特定的工作情境,除去社会生活与工作场所中具体的人际交往外,他们还要面对冷冰冰的机器、设备、厂房及枯燥无味的数据、程序、节奏等,这些尤其需要对情绪的自我调解与控制。因此,教师要引导职教生对劳动尊严的价值认识,即尊重和欣赏所有形式的工作,且认识到工作无论是对个人的自我实现,还是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2.深度理解

在探索与实践中发挥情绪智力的潜能,拓展对人的情感世界的理解,可以达到对人性的深度理解,以便更好地善解人意。角色扮演是达到深度理解的重要方式,是能让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的最具创造性的一种方法。角色扮演的结果是:扮演者及所在班级能更好地移情于人物,理解他们所做出的反应,明白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职教生的通识教育或生涯规划课上,可设计角色扮演法去培养其深度理解人的情感世界及人性深处错综复杂性的一面。

再如模拟,即一组学生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近乎真实的情境。模拟过程中的人际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

六、结语

职业院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中,专业核心能力、方法核心能力与社会核心能力缺一不可。同时,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而且,思维素养始终贯穿在三者之间。三者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有意识的教育教学。其中心要务就是要在教育教学中始终贯穿、渗透思维诸要素中分析、综合、评价、批判与创造,即理性的探险,也就是师生双方不断地借助理性将思想的触角伸向远方,超越自我,探索未知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理智的愉悦”[35]。

上一篇:趁早派女掌门王潇:以“高效”跑赢人生 下一篇:红发安妮的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