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堂比较教学法的途径与功效

时间:2022-08-10 05:56:32

谈数学课堂比较教学法的途径与功效

认识事物,就是通过与其相同或相异的其它事物进行比较,对事物形成正确的、深刻的认识.比较是分析、综合这个基本思维过程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比较教学法,把探究性学习摆到突出位置,强调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上灵活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规律,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升技能,发展智力.下面就数学课堂的比较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比较知识的相同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思维的发展,总是和各种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在活动中感知事物,在头脑中产生表象,再对表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一系列“内化”,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比较教学法能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改变以往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学中的素材,通过学生的实践,使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到亲切、自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教学分式的加减法时,教师可将56x2y-23xy2+34xy,2aa-b+3b2a(b-a)等分式的加减等问题与分数加减法56+34+13等相比较,学生通过对分数加减法法则的回顾,会联想到这里的关键是要先通分,然后将分子相加减,在教师的指导下,即能顺利地完成分式的加减运算,并得出分式加减法的法则.再如人教版八(上)P83综合运用第13题: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吗?两腰上的中线呢?两腰上的高呢?证明其中的一个结论.可引导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以下的性质: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相等推出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对应边的高相等,对应边的中线相等,而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引导学生猜想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腰上的高线、中线是否相等?而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能否构造出两个全等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利用比较法让学生发现并证明结论,使学生在比较中找到证明的思路.

二、比较知识的相近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某类事物在某些特征上存在有相似点,比较知识的相近点,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引导学生对某些知识中的一些相近点进行分析、比较,把这些事物间共同的本质属性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可以总结出一般规律,帮助学生有效地认识所研究的对象,把握它们的属性、特征和相互关系,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的目的.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步骤、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比较相近点,学生总结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步骤、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又如教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回顾角平分线的定理和逆定理,比较其相近点,让学生猜想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并进行抽象、概括,给予证明,使学生学得轻松、自然.

三、比较知识的差异点,防止知识的负迁移

实践出真知,有比较才能鉴别.有些知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学生辨别不清的知识,可针对其要素进行比较,找准它们的根本差别,从而做到泾渭分明,防止混淆.如教学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时,容易和角平分线相混淆,教师可引导学生完成下表,通过比较,清晰地区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

概念定义区别角的平分线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是射线不能度量长度.三角形的

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可以比较长短.四、比较一题多解,体会成功的喜悦

一题多解能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探索解题的思路,让学生敢于自由地提出问题、看法,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实践亲身感受哪种方法更为优越.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充分利用比较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上一篇:关于我国风力发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PBL教学法在食品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