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应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的治疗效果研究

时间:2022-08-10 02:19:14

糖尿病应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的治疗效果研究

[摘要] 目的 对比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2月,筛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选择胰岛素泵患者42例纳入胰岛素泵入组,选择静脉输注泵+皮下注射治疗者42例纳入静脉皮下组。结果 胰岛素泵入组2周后FBG、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于静脉皮下组,随访6个月胰岛素泵入组低血糖、皮下硬结发生率低于静脉皮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给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近远期疗效更理想,近期可缩短达标时间,远期可降低低血糖、皮下硬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 糖尿病;胰岛素;胰岛素泵;皮下注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a)-0047-02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约为12%,因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1]。糖尿病危害巨大,是居民主要疾病负担,存在多种并发症,可致视、运动、神经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尿毒症等疾病关系密切,是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2]。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目标,胰岛素是重要的控制血糖药物,在术前血糖控制、早期强化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3]。目前胰岛素的应用可分为口服、皮下注射等多种途径,该次研究试对比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糖尿病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3月―2016年2月,医院达到胰岛素治疗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患者均由口服胰岛素应用史;③知情同意;④皮下注射禁忌症,静脉输注禁忌症;⑤具有较好的自理能力;⑥未合并其它严重的器质性、系统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⑦单纯血糖控制不佳入院。排除标准:①依从性极差;②胰岛素泵置入失败;②短期强化治疗,1型糖尿病,围术期应用胰岛素泵,短期控制血糖需要者;③严重并发症入院,如酮症酸中毒;④无经济能力,无法承受胰岛素泵的花费。入选对象84例,其中男50例,女34例,年龄44~63岁,平均(51.3±5.3)岁,均为2型糖尿病,病程(5.5±1.1)年。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选择胰岛素泵患者42例纳入胰岛素泵入组,选择静脉输注泵+皮下注射治疗者42例纳入静脉皮下组,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胰岛素泵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根据体重、血糖水平估算初始剂量,短效胰岛素甘舒霖R,总剂量0.5 U/kg(体重)。一般以1/2为基础量,持续输注24 h,其余作为负荷量,根据3餐血糖检测水平调整输注剂量。静脉输注泵组患者采用静脉泵输入胰岛素,电脑控制输入,待血糖控制后,改为皮下注射。所有患者在采用泵入时,都需要停用口服胰岛素。胰岛素泵入者,需要定期检查,置于患者下腹部,每隔7~10 d,需返院更换1次输注装置。初次应用胰岛素后,监测血糖10次/d,而后逐渐减少,对症处理高低血糖、酮症酸中毒。

1.3 观察指标

近期疗效,包括2周后空腹血糖水平(FBG)、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远期疗效,随访6个月内血糖控制率、低血糖发生率、注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n(%)],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P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胰岛素泵入组2周后FBG、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于静脉皮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远期疗效

胰岛素泵入组与静脉皮下组血糖控制率、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泵入组低血糖、皮下硬结发生率低于静脉皮下组,差异有统计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有关于胰岛素给药方式对糖尿病治疗效果的研究并不少见,有Meta分析显示,胰岛素泵相较于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可能更好,两者均可有效控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但胰岛素泵达标所需时间更短,较胰岛素注射治疗减少约2.74 d,所需胰u素的量减少约7.78%个单位,低血糖发生率下降69%,糖尿病缓解率增加46%[4]。另一项基于12篇文献的Meta分析也显示[5],胰岛素泵对于糖尿病围术期血糖控制效果也优于多次皮下注射者,不仅可缩短达标时间,还可缩短住院时间。该次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胰岛素泵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于静脉皮下组(P

需注意的是,该次研究入选为需要长期应用胰岛素者,从远期疗效来看,胰岛素泵入组与静脉皮下组血糖控制、酮症酸中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纳入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随访的时间影响,该次研究随访时间较短,同时进行严密的随访管理,故血糖控制、酮症预防效果较好。从低血糖发生情况来看,胰岛素泵确实可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包括早期强加治疗期),在血糖控制后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在血糖控制后,无论是皮下注射还是胰岛泵注射,主要控制得当,维持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均较低。当然,需考虑的是,血糖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较长时间来看,胰岛素泵用药更加方便精准,相较于皮下注射有明显的优势。一项Meta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胰岛素泵剖析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程度更好,持续输注生活质量更高[7]。近年来,胰岛素泵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已经问世,可实时检测血糖信息,极大的提高了胰岛素泵的管理效率,患者可从中获益[8]。

综上所述,胰岛素泵给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近远期疗效更理想,近期可缩短达标时间,远期可降低低血糖、皮下硬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2] 杨殷,杨彩哲.糖尿病足发生截肢的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2016,47(7):618-623.

[3] 寿成珉,周丹阳,陈惠萍,等.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582-583.

[4] 周丽丽,马骏捷,马爱霞.预混赖脯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12):1467-1475.

[5] 李铮,李竞,徐晓艺,等.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效果的Meta 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9):55-60.

[6] 罗家远,黎凯雯,宋文明.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11):1485-1486.

[7] 侯艳,李会芳,赵燕,等.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5):443-450.

[8] 洛佩,程千鹏,武晋晓,等.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准确性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11):954-958.

(收稿日期:2016-09-25)

上一篇:曲美他嗪对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不... 下一篇:100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