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中的光和色

时间:2022-08-10 01:37:47

油画中的光和色

摘 要:油画光和色彩的丰富表现力和它所产生的感情力量可以直接在艺术家和观众的心灵之间架起一道互相沟通的桥梁。光和色具有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在西方油画艺术中,它确立了油画色彩的主观性特点,提升了油画色彩的象征性特点,丰富油画色彩装饰性特点,突出了油画色彩表现性特点。而这些特点是构成油画丰富表现力的重要因素,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本文通过笔者创作《大山里的祈祷》时的感触来探究油画创作中光与色的应用。

关键词:光 色

检 索:.cn

曾经在北京看印象派绘画大师的画展,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莫奈的两幅《卢昂大教堂》作品。我被画家对光的刻画深深的打动了。它们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对事物的色彩起到的影响。我从来没有想到光是这样的神奇,能对物体的色彩产生这样的影响。

外出写生是我们认识大自然的机会。能够提高我们对光线和色彩的认识。写生不是简单的绘画场所位移,而是绘画方式变革,是为了在阳光下对景写生,捕捉和描绘物体在阳光照耀下色彩的微妙效果。雷诺阿喜欢在户外林下写生模特儿,悉心研究模特儿身上、脸上的绿色反光和灿烂的斑点效果,于是有了《打阳伞的丽丝》中的伞下阴影处、回眸一瞬间视觉色彩的晶莹剔透与丽丝眼神的非视觉色彩的真诚魅力,有了《夏杜的春天》的春光明媚、春色涌动、春讯汇集和春意荡漾。我在写生的时候,我能深深的体会到光线的变化的物体的影响,在我画水的时候,不同的天气和光线下河水的淌动、河光的波动,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时候河水的颜色偏绿,在阴天的时候河水就有些浑浊有的地方带些黄色。在绘画土地的时候也是这样,晴天下土壤的颜色有些淡黄,阴天的时候就有写熟褐的颜色了。阳光下的绘画,能够在绘画方式和认识色彩上奠定基础。写生过程中能从清新的自然风光中揭示色彩晕染流动的奥秘,感悟色彩的争妍与和谐、阳光的欢愉与变化、自然的节奏与坦诚、人生的明朗与温馨。

油画创作是对油画技法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实践,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训练。《大山里的祈祷》(图1)是我在俄罗斯的创作作品。描述的是高原上一家人祈祷的情景。在强烈的光线的照射下不同人的皮肤和衣服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关系,还有那迷人的阴影都体现了不同的色彩。在绘画过程中我逐渐的体会到光和色是绘画的基本语言、艺术要素,就像音乐的符号。没有光、色就没有形体,更不用说绘画。于是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注重描绘光和色,在光、色中塑造形体,用光与色的刻画来表现画面。印象派的画家们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自然呈现的瞬息色彩,物体受一定环境条件、空间距离和周围其他物体影响的颜色。他们把画架搬出室外,从画水开始,把水波反射出来的五光十色描绘得惟妙惟肖。进而扩大到从建筑物到天空的光与色的表达。莫奈为了追求光线常常是早晨时画的画,如果没完成,就等到第二天的同一时间继续画,直到画完。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最为注重光线和色彩的画家。一次有人在他作画时打扰了他,莫奈说:“我画画时如果被人打断,就像割断我的腿一样。我失去了机会,因为我正在追捕色彩,光线变了,色彩也就变了。它只能持续几分钟,一旦错过机会,我就只好停止作画了。”可见莫奈对光线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色彩是最富有表情的形式因素,画面的色调对内容的传达起到重要作用。我在创作过程中深有体会。一幅成功的作品在于是否能够打动观赏者的心。这就要求作者能否将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进行融合,能否理解了光、色、形、意、美在绘画中的关系。用光和色对物体进行刻画,从而表现画面的意境和鲜美。强烈的光线和微妙的阴影关系能使画面变得清新明丽、生机盎然。《大山里的祈祷》中的光线对比强烈,在阴影中的色彩也有微妙的变化。光线的强烈使得亮部的色彩鲜明,衣服上的衣纹清晰,并把暗部的过渡部分削弱,使得画面的对比十分强烈。远山用刮刀画,可以画出明确的色块,也使得色彩的对比比较明显。黄色的山上加上一些紫色,可以很好的表现出云彩的投影效果,河里的水也有云彩的投影效果。

《大山里的祈祷》中我对色彩的处理上尽量使每一个色块都很协调柔和,又很鲜亮,给人透明和清新的感觉。在总的暗调子中,突出几块明亮鲜艳的色彩,使作品更加响亮耀眼。颜色的变化是通过光线来体现的。莫奈的大部分后期作品都是以追求光线来表现色彩的。《卢昂大教堂》就是描绘同一个对象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和时间下的光、色的变化,这可以说是对光线和色彩的一种纪录。范勃的作品很生动,很形象,画面的物体活像一座雕塑,让人有遐想的空间。第一眼看到他的作品,我就被他的风格吸引了。西方绘画艺术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与光线结下了不解之缘。500年前的达・芬奇在他的手稿中写道:“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在创作时对色彩的处理上我很大一部分借鉴了天津美院的教授范勃的表现方法。在《大山里的祈祷》中对人物的刻画上笔触分明,颜色鲜亮,借助光线的效果使人物的明暗对比强烈,这有助于增强画面的震撼效果。在色彩上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我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红、黄、蓝三原色并列,时而重叠,并把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色补互对比,这种运用对比色的手法就是运用了印象派的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这种方法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和谐。能够让观看这对画面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画面的空间部分的处理上,为了使空间感更加强烈,就象范勃的很多画作一样,对后面空间部分的处理上,继而增强了色彩的对比。让观赏者有遐想的空间,这样让人的印象更加深刻,耐人寻味。在衣纹的组织上,为了使的与画面的协调,更加的贴近生活,我把部分衣纹简单化,对部分衣纹用小笔细扣,使衣纹进行整体和协调。总体的整个画面的色调明亮,大黄,大红、大蓝、大紫有一种耳目一新的色彩感觉。

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一点光就可以微妙的改变物体的色彩关系,对与绘画的人来说光就是物体的生命,没有光就象是歌手没有了喉咙一样。绘画最为根本的最为朴素的东西是造型与色彩两大因素。形与色在构成上的千差万别既能够影响画面的效果,也能成为画布上拙劣和无用的功夫。因此,能否运用好形色是一切技法的关键。社会在进步,欣赏者的眼光和鉴赏力已经大大提高,怎么使作品呈现动人的魅力,如何选题和营造画面气氛,都需要作者绘画技术以外的学养和底蕴做基础。我们这些对于油画略知皮毛的人还需要继续的学习下去,在大自然中去体会那迷人的色彩和动人的光线。

上一篇:幼儿美术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下一篇:多学科性大学卓越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