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学生语文习惯的益处

时间:2022-08-10 12:44:13

论培养学生语文习惯的益处

摘 要:语文学习使学生的社会能力得到了培养,语文要教会学生学会生活,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优秀的语文习惯就是语文素质的外在体现。良好的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悟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悟性。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关键词:语文悟性;生活悟性;摘抄;练字;课前说话;周记

语文教学,我始终贯穿这一思想:教语文就是在教学生学会生活,将来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思想的具体落实,除了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因为,习惯一经形成,就会变成一种道路上的巨大力量。习惯一旦养成,将会终生受益。况且,优秀的语文习惯本身就是语文素质的外在表现。”

一、人手一本字典、词典及语文笔记本

字典是无声的老师。学生养成问字典老师的习惯,长年累月会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悟性。语文笔记本不只局限于课堂笔记的记录,重要的是养成随时随地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好文章的习惯,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每学一课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有两个作用:其一,同语文笔记的作用;其二,便于记忆文章重点,形成语文课文系统化。

三、每日练字一张

字,是一个人的脸面,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于人于己都是有利无弊的。除此之外,练字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耐性,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每周背会一首古诗词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其中的语言美、哲理美,很值得令人回味。经常诵读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

五、课前说话训练

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锻炼学生胆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及有意识地营造课前气氛。现在看来,学生受益的绝非这些。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指导学生口述见闻、发表意见等,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课前说话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搜集素材,整理材料的能力,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六、每周写一篇周记

写周记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但更主要的是,教师可借此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真诚理解别人,学会思考人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毅力,乐观自信等好的品行,甚至可以潜移默化学生的一种人生信念。记得有人说过,最成功而又效力最持久的教育往往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一种陶冶,使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因之而升华。总之,学生写周记提高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同时,教师批阅周记也可谓乐趣无穷。

七、每天阅读的习惯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深知,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与其阅读量或阅读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凡语文悟性好的学生一定是从小就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爱读书,甚至嗜书如命,这样的孩子就算不想学好语文都不成。因此,让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尤为重要。

1.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作用

(1)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读书读得多了,身上会自带一股书卷气,一言一行形成读书人所特有的言行举止。

(2)读书足以怡情、傅彩和长才干。

(3)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要求学生讲求阅读方法

(1)喜爱你读的每一本书。

(2)每天规定自己至少读15-50页。

(3)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过程中遇到好词好句,应该勾勾画画。

(4)作批注。读书写批注时不把它当做任务,而把它当作一种乐趣去享受,久而久之,既提高了阅读水平,也对我们的写作大有裨益。

总之,中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有利无弊。因为,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语文,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有人类存在的地方都有语文实践,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要让学生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学习运用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逐步具备在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运用语文的“本能”。

我认为,以上的七条语文习惯是可以达到此目的的。只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悟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悟性。因为,习惯的确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八家户农场中学)

上一篇:浅淡校长素养的提升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情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