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能力―活动模型的商业模式创租机制研究

时间:2022-08-10 12:14:42

基于资源―能力―活动模型的商业模式创租机制研究

摘要:企业的不同租金类型来源于不同的商业模式活动。与商业模式资源―能力―活动模型相对应,存在资源选取和能力构建两种主要创租机制。这两种创租机制存在的独立性思维缺陷源自传统企业战略和企业理论中的“资源―能力”二分法。由于知识同时具有资源和能力属性,而知识来源于学习,因此,完善这两种创租机制、提高企业资源生产力和创租能力的思路是资源整合、知识积累和组织学习。

关键词:商业模式;价值;创造;租金;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190-04

引言

新经济出现以来,亚马逊、阿里巴巴等一批企业的巨大成功以及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对传统商业规则的剧烈冲击引发了人们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虽然,至今商业模式还是一个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理论和操作体系,但是,研究者们已普遍认为它是由相关要素构成的价值创造方式,其功能是价值创造、利润获取,目的是企业竞争力提升(曾涛,2006)。

目前,对于商业模式价值和利润来源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依据的都是一般企业管理理论,而从经济租金视角进行理论思考的还不多。罗珉等(2005)开启了这方面的研究,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寻求和获取企业经济租金的一种手段,追求的是熊彼特租金。根据Peteraf等(2003)的竞争优势V(alue)-P(rice) -C(ost)模型,企业价值(生产者剩余)就是超过机会成本的收入,亦即企业利润或经济租金。由于商业模式是战略制定的结果、战略实施的依据(Hill,2007),因此,企业经济租金其实是商业模式活动的直接产物,不同的商业模式活动创造了不同类型的经济租金,而不同的经济租金反映了商业模式价值和利润的不同形式和来源。例如,垄断租金是企业通过在产品市场上占据有特权的市场定位和资源、获取政策保护(如专利权)、企业之间的串谋,或通过新产品开发、扩大生产规模等商业模式活动,以此提高行业进入壁垒、降低产业内竞争程度来获取的;李嘉图租金是企业通过在资源要素市场垂直一体化、大规模采购、保持稳定可持续供应商关系等商业模式外购资源活动,以及内部品牌、文化等企业自制资源创造活动产生的;熊彼特租金来自于企业家是基于知识能力创新,通过产品、技术、市场、供应源和组织模式等方面的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而关系租金是企业通过合资、合营、特许经营、战略联盟和业务外包等商业模式活动获取的经济租金。这四类创租活动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但它们之间地位并不均等。相对而言,基于资源的李嘉图租金和基于能力的熊特租金更为基础。因为,企业经营发展必须依赖于必要的资源和能力,垄断地位的获取和战略网络关系的建立都要以它们为基础,同时也以强化它们为主要目的。因此,与李嘉图租金和熊彼特租金对应的商业模式租金创造模型和创租机制则就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同时,基于经济租金视角的观察和思考,也有利于商业模式理论基础和体系的建立,而后者正是商业模式很多概念和内容尚未得到准确定位的原因之一。

一、商业模式租金创造的资源―能力―活动模型

商业模式租金创造活动的投入要素总体上包括资源、能力和知识三大类型。其中,知识要素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资源和能力属性。Barney(1991)提出,资源包括所有的资产、能力、组织过程、企业特征、信息、知识等。Prahalad等(1990)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以知识为基本构成要素的实体性与过程性相统一的成长协调系统,它的本质是对企业知识的整合。在知识的两大类别中,明晰知识的转移成本低、积聚程度高,而默会知识的转移成本高、积聚程度低。与此相对应,资源和能力之间的一个主要差别在于,资源可以通过某种交易方式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实现转移,即资源在企业内部或外部都可以成功获取;而企业的某种能力则仅仅存在于组织和它的业务流程中,是属于具体企业特有的、难以从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组织,除非组织本身的所有权发生转移,能力只能在组织内部培育(Amit等,1993)。可见,知识不仅可以归并为资源和能力,而且其中明晰知识具有更多资源性质,默会知识具有更多能力性质。资源和能力两者之间并非是并列关系,而是先后连接关系。因为,资源是企业存在的物质基础,而能力是对企业资源的配置和运用。

在战略视角下,企业商业模式租金创造活动既表现为微观的流程、交易和惯例,也表现为宏观的价值链、战略网络和商业生态。按照哈默(1990)的定义,流程是把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对顾客有用的输出的活动,流程是一系列结构化的、可测量的活动集合。程愚(2004)认为,交易是企业活动的“细胞式单位”,企业活动可以看做是“交易的总和”。企业惯例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标准操作程序类似于企业短期内的经营特点和经营规则,投资惯例是决定企业资本量在一定时期内增减变化的惯例,搜寻惯例则是指导企业搜寻新的惯例来对现行的惯例进行修正的惯例。这三个层次的惯例涵盖和约束了企业所有规则的、可预测的经营发展行为和活动(杨玉秀等,2006)。波特(1985)认为,企业价值创造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它们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作为价值链理念和系统的扩展形式,战略网络是企业通过网络形式开展的一种竞合活动,而商业生态系统则是商业系统内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共同学习、共同进化活动。可见,流程、交易、惯例、价值链、战略网络、商业生态等都是企业不同方面和层次的商业模式创租活动形式。至此,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抽象的商业模式资源―能力―活动创租模型(如图1所示)。

图1商业模式资源―能力―活动创租模型

在这一模型中,企业资源是企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企业资源及其有机结合产生了不同的动力特性,即能力。同时,企业能力又是企业创租活动的基础,任何形式的创租活动都需要以一定的能力为基础的。这一资源―能力―活动模型只是对企业商业模式创租过程的一种抽闲和简化。实际上,资源与能力、能力与活动之间并非只有一对一的关系,同样存在一对多、多对一的情况,而更常见的是多对多的情况。企业作为一个资源和能力集合体所能进行和完成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关系,同一层次上的不同企业活动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关联的(刘东,2006)。此外,企业资源和能力也同样呈现一定的层次性和结构性。因此,企业实际是一个由资源、能力和活动构成的复合创租系统。

二、商业模式租金创造的两种关键机制

在战略管理中,存在资源选取和能力构建两种截然不同的创租机制(Makadok,2001)。根据商业模式资源―能力―活动创租模型以及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的相互关系,它们实际是存在于商业模式租金创造活动中的两种关键机制。常见的企业商业模式资源选取机制有市场兼购、战略联盟、企业集团内部整合等方式。企业不同的资源选取机制选取到的资源类型可能不同,而且对其所选取资源价值含量的认识程度也有差异。企业商业模式能力构建机制主要基于信息以及企业所特有的有形或无形的运作过程。Teece等(1997)认为,企业能力构建中存在三大关键要素――组织过程、位置和发展路径,它们共同决定着企业的能力。其中,组织过程有三个作用,分别是协调/整合、学习、重构和转变;位置是指企业的特定资产,包括技术资产、互补资产、财务资产、声誉资产、结构资产、制度资产、生产资产等,不同的位置代表的不同的资产类型和组合方式;路径表示企业的发展方向受制于它目前的位置和前方的路径。

资源选取机制强调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和稀缺资源的选择。这个机制的作用发生于企业决策阶段、资源实际选取之前。因为,根据李嘉图的逻辑,企业业绩方面的差异源于企业对具有不同生产力资源的拥有。对于企业怎样才能拥有具有异质性生产力的资源,Barney(1986)认为,必须运用高超的资源选取技能在资源市场上有上佳表现,也就是要求企业开发出比资源市场上的其他参与者对所要选择资源的未来价值更加精确预测的技能,如信息收集和分析等,才能拥有经济租金的资源。拥有这种技能的企业就区分哪些资源可以产生租金,而哪些资源却会带来损失基于这种区分,这样就可以出价购买前者,而回避后者。因此,资源选取技能能够在实际获得资源之前影响一个企业的利润。实际上,对无价资源的避免比对有价资源的获得对企业经济租金的影响更大。

能力构建机制强调企业内部的修炼和能力的建造。与资源选取机制不同,能力构建机制对经济租金所施影响发生在执行阶段,同时,只有在资源被实际获得之后,它才能产生作用,创造出价值。因为,根据Amit等(1993)的定义,企业能力的作用在于提高其处理资源的生产率。这样,在与竞争对手拥有同等质量和数量资源的前提下,拥有能力的企业其资源的生产力高于对手,进而获取经济租金。因此,如果资源未能被获取,那么,能力也不可能施加作用、产生价值。

资源选取机制和能力建造机制不仅在时空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同时也都存在一定的独立性思维缺陷(耿帅等,2003)。例如,资源选取机制将企业视为一个独立存在体。但是,市场中的企业实际面临许多的竞争对手、相似的经营环境问题。在信息网络时代,由于资讯的发达,它们往往同时进行相似的决策,采用相似的资源选取行动。这样,其资源异质性和租金获取能力就很容易受到侵蚀。同样,能力建造机制强调企业内部能力建立和资源生产力提升,将企业视为一个封闭资源结合体。但是,企业实际上是一个资源开放体,它时刻需要与外界交换资源。虽然,短期内企业可以通过能力构建机制对内部现有资源优化配置来获取租金,但是,当这些资源失去战略意义时,能力所创造的经济租金也就随之消失。Makadok(2001)的理论分析也显示,当企业对某种资源的价值预期远远高于其竞争对手时,资源选取机制和能力构建机制实际是相互替代。他对这个现象的直观解释是,当企业过于关注资源获取时,会减少对研发等能力构建上的投入,反之亦然。

三、完善资源选取和能力构建创租机制的思路

资源选取机制和能力建造机制的独立性思维缺陷源自传统企业战略和企业理论中的“资源―能力”二分法,即资源与能力可以分别独立存在(于洋,2008)。实际上,在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两者相互补充、有效融合,同时兼顾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才能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经济租金。假如资源缺乏可开发的效率空间,那么,无论与之匹配的组织能力多么协调、多么强大也难以使企业产生显著的竞争优势;不论资源的效率空间有多大,若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组织能力,其创造的竞争优势和经济租金也难以持续保持。没有相关资源或具有互补性特征的资源系统,资源组合、配置等企业能力只能是“无米之炊”;没有能力的组合、配置和转换,资源本身再好也不会自动变为产品和服务。李垣等(1997)指出,企业中的许多资源是依托有关能力而产生效率的,而许多能力又是在相关资源基础上发挥作用的。一些被人们视为战略形成基础的资源恰恰是由企业的某种能力所支配的,而一些被企业家追求的能力又恰恰受资源的制约。那些在企业能力得到某种程度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所期望的效果的资源属于基于能力的资源,而在企业资源得到相应改善后企业得到相应增强的那些能力则属于基于资源的能力。

因此,与其将资源选取和能力构建看成企业两类不同的创租方式,倒不如看成一种方式的两个特例:资源包括企业自身资源和外部资源。资源选取机制强调从企业外部选取异质性的资源,来改变企业的资源组合,从而产生异质性、获取经济租金;而能力构建机制则强调通过内部开发直接重组企业资源结构。本质上讲,这两种方式目的相同:企业需要根据市场机会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状况,通过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资源组合及其效率提升方式,在完全的外部获取与完全的内部构建之间的某个区域范围进行多样化的组合,以提高企业价值创造和租金获取能力(方润生,2005)。其中,资源组合的目标是运用科学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综合和集成,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资源的产出效果和效率,发挥资源的协同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和租金获取能力;资源组合的内容包括个体资源和组织资源的组合、传统资源和知识等新资源的组合、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组合(饶扬德,2005)。

在企业资源组合中,最具战略意义的是知识性资源。德鲁克就曾经指出,企业所拥有的、且唯一独特的资源就是知识,其他资源,比如资金或设备,不会带来任何独特性。开发和利用知识性资源,可以强化企业资源的组织嵌入性,因为,知识资源根植于企业日常惯例之中,内含于组织过程,并且与企业历史相关,是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可以增强企业资源的柔韧性,因为,当前的知识存量与知识结构决定发现企业未来市场机会、配置资源的方法。相对传统资源,知识资源使用范围更广,转化成本更低,转换时间更短;可以构筑企业资源的模仿障碍,因为,默会知识的过程性、完整性、不明确性决定了它的不可模仿性;可以提高资源选取和能力构建水平,因为,它们都是建立在信息搜寻和分析、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之上。可见,知识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企业价值创造和租金获取具有更加持久的保障作用。

由于企业知识积累速度和知识存量大小取决于企业的组织学习和知识吸收能力,因此,完善资源选取和能力构建创租机制固有缺陷,提高企业商业模式价值创造和租金获取能力的根本出路不仅在于加强企业的资源系统组合,更要加强企业知识资源积累以及企业组织学习。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企业既要通过不断的组织和个人学习获取“天生”具有自身特性的知识,又必须通过与外部交流,发掘和利用外部知识,并与内在知识相结合,给获取的外部知识加工企业自身特有的印记,使之在“后天”具有专用性、不可模仿性、稀缺性等特征(魏江,1999),而这正是商业模式系统性和知识性的必然要求。

结语

商业模式创租研究是商业模式价值创造以及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如同商业模式具有对不同竞争优势来源理论进行正向整合功能,以体现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系统性、层次性一样,企业战略和经济租金理论同样可以逆向解析商业模式价值创造的不同来源和机制。商业模式的系统性和知识性必然要求通过资源整合、知识积累和组织学习来提高其创租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一种更重要的核心竞争力[J].经济体制改革,2006,(2):7-73.

[2]罗珉,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5,(7):73-81.

[3]Peteraf M.A.,Barney J.B.Unraveling The Resource-Based Tangle[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imics,2003,(24):309-323.

[4][美]C.W.L.希尔 & G.R.琼斯.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5]Osterwalder A.,Pigneur Y.An e-Business Ontology for Modeling eBusiness[R].15th Bled Electronic Commerce Conference,Bled Slovenia.2002.

[6]Barney J.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99-120.

[7]Prahalad C.K.& 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5/6):2-14.

[8]Amit R,Schoemaker P J H.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1):33-46.

[9]Hammer M.Reengineering Work: don’t automate,obliterate[J].Havard Business Review,1990,(7/8):1-8.

[10]程愚.交易分析:企业活动研究的范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04,(5):97-104.

[11]杨玉秀,杨安宁.演化经济视角下企业竞争力形成变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6,(12):119-121.

[12]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3]刘东.资源、能力与企业战略――构建WTO时代的企业竞争优势[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4]Barney J B.Strategic factor markets: Expectations,luck,and business strategy[J].Management Science,1986,(32).

[15]Makadok K.Toward a synthesis of the resource2based and dynamic2capability views of rent creation[J].StrategicM anagem ent Journal,2001,(22):387-401.

[16]Teece D.J.,Pisano G.& Shuen 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7).

[17]耿帅,陈宗年,袁乐平.战略管理中持续租金产生机制探析[J].商业研究,2003,(14):16-18.

[18]于洋.企业成长理论中资源观和能力观的反思[J].经济研究导刊,2008,(10):33-36.

[19]李垣,刘益.企业战略形成的整合分析模式[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7,(6):127-132.

[20]方润生.资源和能力的整合:一种新的企业竞争优势形成观[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6):21-28.

[21]饶扬德.基于资源整合观的企业战略重构[J].工业技术经济,2005,(7):5-7.

[22]魏江.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与本质[J].管理工程学报,1999,(1):53-55.

The Research on Rent Creation Mechanisms of Business Model Based on the Resource-Capability-Activity Pattern

SHEN Yong-yan,LU Ting-jie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UPT,Beijing 100876,China)

Abstract: The rent types of an enterprise are decided by its business model activities.According to the resource-capability-activity Pattern of business model,there are two major rent creation mechanisms: resource-picking and capability-building.There exist three major methods to perfect the two rent creation mechanisms and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its resource and capability of rent creation,which are resource integration,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study.

Key words: business model;value;creation;rent;mechanism[责任编辑 郭伟]

上一篇:论刑民交叉案件的基本范畴 下一篇:高端商业物业的租金测评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