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8-10 06:20:36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

摘要:企业的股权结构特别是“一股独大”的存在,是造成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本文调整了基本盈余反应系数,加入与股权集中度有关的研究变量,以我国上市公司2005~2007年的经验数据,分析了股权集中度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比例与盈余质量有显著的倒u关系;其他股东制衡能力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控制权竞争度与盈余质量呈现不显著负相关,但有行业差异。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 盈余质量 盈余反应系数。

一、引言

会计信息质量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重要的概念范畴。而盈余是企业所披露的最重要的会计信息之一,特别在资本市场环境下,年度以及中期报告中的盈余数字是上市公司向投资者传递的最重要信息之一。现行各种评估模型经常依据会计盈余指标来预测和分析公司的价值。因此,会计盈余是最直观的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指标之一,具有较高的信息含量已经被广泛认可。然而在不同的行业、年份等时空框架中,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存在着很大不同,即存在着质量上的差异。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盈余质量的重要性早已发现,对盈余质量定义、盈余质量评价等研究较多。但盈余质量究竟受哪些因素影响,在确定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如何改善盈余质量等相关问题研究较少。特别是目前存在大量上市公司频繁出现财务报告造假、上市后业绩迅速下滑、调整净资产收益率为10%等明显影响盈余质量的现象,更使找出影响企业盈余质量的因素变得非常必要。影响我国企业盈余质量的重要内在原因之一就是股权集中度高,“一股独大”现象明显。由于企业的各项重大决策都由少数大股东做出,甚至由一个控股股东做出,使得这些股东有动机和能力影响盈余质量并从中获取利益。本文以上市公司为例,利用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说明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以此为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盈余质量提供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盈余质量呈现“U”关系

首先,在股权高度分散时,由于股东不实际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加剧信息不对称的同时,因监督成本过高,导致股东产生“搭便车”的动机,进而减少了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管理。这样管理层就实际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并通过各种方法来影响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以达到自身效用最大化。但在股权集中时,大股东有动机去监督管理人员,以提升公司治理效率来增加公司的价值,从而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就比较高。但过于集中成为绝对控股时,大股东影响盈余数据的能力和动机就会增强,影响盈余信息决策相关性的程度就会加大,盈余质量就会降低。从现代企业契约论看,控股股东是契约中有优势的一方,会计盈余成了契约签订和执行的基础信息。控股股东和会计盈余各自的角色使两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控股股东对会计盈余的影响不可避免。从能力上看,控股股东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影响甚至控制盈余的产生和报告程序。从动机上看,控股股东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也会采取淘空(Tunnelling)、盲目“圈钱”等手段来转移企业资源以增加自身财富(Johnson等,2000),从而影响到盈余质量。同时,已有大量文献研究证明了控股股东采取各种方式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并间接影响了盈余质量。

与此同时,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越大,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越强,其行为也就越难受到中小股东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增加,虽然与企业利益趋同可能使其谋取私利的动机减少,但其影响盈余数据的能力和动机都会有所增强,从而对盈余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产生了更大的负面影响。即使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其某些决策能够对上市公司产生暂时的积极作用,甚至大大的增加公司的盈余数量,但这种出于特定目的的操作并不会提高企业的盈余质量。李常青,管连云(2004)通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1262家上市公司样本的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不利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黄谦(2006)在大股东和经理人持股与盈余管理的关联性研究中,验证了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假设。这些都意味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盈余以及影响盈余决策相关性的可能性越大。由此提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盈余质量成倒“u”关系的假设。

上一篇:盈余管理的中外比较研究 下一篇:企业市场风险预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