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中“情景再现”的运用

时间:2022-08-10 04:51:41

电视新闻中“情景再现”的运用

一、 电视新闻中“情景再现”的定义及特征

关于“情景再现”的定义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对其定义的说法也是各持一词,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说法:肖潇认为所谓“情景再现”是指当记者或者编导在没有新闻现场资料而又必须向观众展示现场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手法,它通过所搜集到的一些新闻素材,然后采用模拟的形式将事件的发生、发展情节表现出来。胡智锋认为,从狭义上讲,它是纪实作品的一种创作手法,是对客观世界已经发生或者有可能发生的事件与人物心理的一种表现手法,对电视新闻起着补充与烘托的作用。

电视新闻中“情景再现”有哪些特征呢?

通常我们电视新闻中所采用的“情景再现”具有以下的特征:1.它是以一件客观事件为基点,作为核心去展开的。这个客观事件也就是真实的新闻事件。2.“情景再现”重视整体的真实感,它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虚构形式。它所展示的场景必须具有现实原型,但是它所展现的人物、环境并不是事发现场的“真人、“真事”,它所要做的就是能够制造出打动观众的新闻画面,能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它是服务于新闻的一种手段,它通常是截取事件的一个片段进行再现,而不是把事件从头至尾演一遍。3.“情景再现”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情景再现”是经过筛选、整合等处理的,它是在事件发生后经演员、导演等进行的一种情景再现,所以肯定不可避免的带有表演者与导演的主观色彩。

二、 “情景再现”在电视新闻中的使用

“情景再现”在电视新闻中的使用,从一开始就引来了很大的争议,很多人对电视新闻中的“情景再现”存在很大的质疑。有人认为,新闻就必须是百分之百的真实,只有现场的无导演性质存在的镜头才能体现真实的现场,人为的演出是对真实性的剥削。人们对“情景再现”的使用是否会过度故事化,是否真实的争议声最大。

很多电视新闻在使用“情景再现”时,总是将所要表现的新闻当成了故事来讲,他们采用传统的叙述手段来描述。通过这一表现形式将新闻的事件、地点、情节、人物环境等表现出来。故事与情节不可否认在文艺领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新闻领域中,人们也开始把是否能构造出跌宕起伏的情节放在首位,不可否认这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作为一种线性的媒介,如果没有一定吸引人的情节,迟早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对于观众来说,他们热衷于情节性较强,事件冲突激烈的叙事方式,因此为了使新闻更具有观赏性,就会去迎合观众的喜好,作为有导演与表现者参与的“情景再现”方式,很多时候会经过人为的方式将某些现场新闻无法捕捉到的细节表现出来,比如配音啊,气氛渲染等等。但是我们在对故事情节过分强调的情况下,是否会对新闻真实性涂上一层虚构的色彩呢?我们是否会为了追求新闻的可观赏性而放弃了新闻最根本的东西呢?

“情景再现”在电视新闻中使用也有一些原则要求,做到以下几点,可基本保证“情景再现”在电视新闻中的使用得到很好的处理,以确保“再现”内容的新闻真实性,减少人们的质疑。

一是遵循“有限使用”的原则,虽然“情景再现”在新闻中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无限制地使用,它必须有其合理使用的范围。这个合理范围就存在很多方面了,比如时间。“情景再现”的时间必须有一定的控制,它不能像懒婆娘的裹脚,它必须能言简意赅的最大限度的展示新闻的原始性。又比如使用范围上,并不是所有艺术形式,电视内容都适宜用“情景再现”这一表现形式。

二是注意“度”的掌握。“情景再现”必须以事实为基础,它不需要矫揉造作,不需要刻意的渲染,在“再现”的过程中,不要太夸大至极,要考虑事件当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心理感受。“情景再现”有它的边界,要尊重当事人,尊重事实。不可滥用,过分夸大。

三是坚持一种“陌生化”处理。所谓陌生化就是要使观众能够区分新闻事实与现场情景,不要将两者混淆。太过逼真会使观众产生以假乱真的错觉,因为很多新闻它是与观众生活环境非常接近的。我们在“情景再现”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制造一种陌生感,不要让观众产生出不良情绪,像很多新闻制作时就采用字幕来直截了当地说明这是情景再现、现场模拟,以防把观众过分带进故事情节中去。

“情景再现”在电视新闻中的使用虽然还不很成熟,存在一些争议,但是只要学会合理使用,“情景再现”将是电视新闻表现的一种有效表现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创作手法与理念,它也将在新闻行业中走出自己的路子。

参考文献:

[1]王兴丽:《解读纪实类电视节目中的“真实再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2]王阳:《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创新思维》,新华出版社,2004

[3]王风森:《“情景再现”在新闻类专题节目中的应用》,《新闻爱好者》2007年第12期

(辽宁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让典型人物鲜活起来 下一篇:媒体联动:一种创新的报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