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培养对策

时间:2022-08-10 01:29:04

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培养对策

摘要:“5+3”培养模式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新型模式。本文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了“5+3”培养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从减轻学员心理压力、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加强临床思维训练、健全临床能力考核体系、重视临床科研能力培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并轨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为进一步推进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5+3”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5+3”模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训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在2014年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在我国构建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即: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或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2015年6月《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方案的通知》的印发,标志着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5+3”培养模式在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但在“5+3”模式实施的初始阶段,存在诸多值得探讨和摸索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找出现阶段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对策。

1“5+3”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1.1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较大心理压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模式之后,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科研训练需同时达到两种制度的要求。在3年的培养过程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既要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训课程,同时要按照国家标准完成33个月的临床轮转,还要完成学位论文的准备和撰写。课程及科研论文时间基本都是在工作日晚上和周六、日完成,时间上存在一定冲突,给学员带来较大心理压力。汤汪等[2]在对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的抽查研究中发现,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面临较大压力。

1.2临床能力培养不到位

1.2.1教学活动落实不到位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部分住培基地虽有相应教学规定和安排,但由于临床工作过于繁忙,大部分教学活动需在完成临床工作之余,经常加班进行授课,师资精力有限,往往挤压学习时间、缩减教学内容,以业务查房代替教学查房;以全院疑难病例讨论代替教学病例讨论,学员参与程度不足。1.2.2教学管理工作有待提升部分基地住培管理人员不足,需要落实学员轮转、带教师资津贴发放、完成上级指令性工作,对公共理论课落实、临床专业基地教学工作的督导存在困难,住培工作未能真正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课程要求。1.2.3临床轮转欠规范轮转科室调动存在随意性或临床实践时间被削减的现象。有时因为导师科室工作忙碌,学员被召回;毕业论文开展临床研究的较少,很大部分学员还是通过实验室研究撰写毕业论文,为让学员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导师安排学员进行实验室研究,部分基地也是默许;毕业前夕,学员找工作、到应聘单位试班,导致临床实践时间相对缩减。1.2.4缺乏客观有效的临床能力训练和考核指标体系国家卫计委制定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按照各专业细则进行轮科,培训内容有了国家标准。但目前尚缺乏客观有效的临床能力训练及考核指标体系。各院校、各培训基地在培养过程中组织的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尚无统一标准。部分基地日常考核、出科考核主要以科室考核为主,考核标准不全面,方式单一,随意性大,过程不严,不能体现临床能力递进思维的要求,不能客观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一定程度上造成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临床能力良莠不一,很难达到培养的“同质化”。

1.3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被弱化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对于学位论了具体要求。实施“5+3”模式之后,很大一部分院校集中理论授课时间压缩为1个月,临床科研相关课程不够系统,学时数较少,效果不佳;到临床轮训期间,临床工作非常繁忙,进行科研培训的时间有限;此外,研究生导师临床科研水平总体不高,部分导师没有科研课题,科研经费不足,限制了研究生临床科研水平的提升。

1.4导师负责制落实不到位,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目标不清晰

在“5+3”模式下,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轮转科室之后,基本都是在相关科室进行轮转,在导师工作的科室时间有限,加之很多导师忙于临床工作,给予学员的指导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学生的监督、管理、临床及科研能力的培养。部分导师尚未转变观念,仍按照临床医学科学型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维模式来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祖雅琼等研究发现有77.07%的导师对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采用的模式接近,有10.3%的导师采用了完全相同的培养模式[3]。相对科学型研究生,专业型研究生因为临床轮转,精力主要集中在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上,为导师分担科研任务时间有限。而目前各培训基地对导师的绩效考核及评价往往还是以科研成果为导向,导致部分导师对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工作积极性不高。

1.5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存在重复

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招生对象,一部分为临床医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另一部分招生对象为临床医学往届本科毕业生,是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经过了部分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但要想获得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则仍需要接受重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1.6资金投入不足,助学金待遇不一致

国家卫计委对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地医院有相应的资金投入,保障培训的顺利进行。而“5+3”模式研究生参加规范化培训则暂无此项资金支持,依靠学校自筹经费。国家和学校给予专业学位研究生一定额度的奖助学金补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有国家和省级财政住培专项拨款,两者待遇相差明显。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同样要进行科室轮转和临床训练,却只有较少的奖助学金。付出和津贴的不平衡不利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全身心投入到临床能力训练中,从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造成影响。

2“5+3”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减轻学员心理压力

“5+3”模式的实施给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带来了各方面的压力。各培训基地及院校需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立心理辅导部门,达到心理干预专业化;教学管理者、责任导师、临床带教老师必须高度重视,除了关注学员临床能力的提升,还要关心学员的生活和身心状况,了解学员心理压力情况,及时予以疏导;培养学员提高自我认知和调节能力,在高度紧张的学习中,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养成健康向上、积极阳光的心态。

2.2建立科学管理体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2.1建立学校、住培行政管理部门督查联动机制学校加强与各级住培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建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高校联合住培专项督查机制,建立统一质量督查标准,对各住培基地督查常态化,促进专业型研究生的规范管理和培养。2.2.2加强培训基地-专业基地-科室住培三级管理体制的建设培训基地教学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组建专家团队,具体督导、各专业基地教学工作的落实。各专业基地做好年度工作计划和安排,对入科教育、专业基地课程、小讲课、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各项工作建立安排表,指定具体执行时间和负责人;各专业基地负责对二级科室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定期督导。2.2.3加强培训基地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涉及培训基地医疗、教学、临床、医技等多个部门,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既明确分工,又充分合作,才能有效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4]。对研究生、住培学员、医学实习生的岗前培训等工作可统筹安排,合并组织,提高工作效率[5]。在制定学员轮转计划时,加强与各科室沟通,避免出现轮转学员分布不均,导致轮转学员扎堆或空缺的现象。

2.3注重临床思维培养,加强临床能力训练

2.3.1合理安排和保证学员临床实践、理论学习及科研时间各住培基地和科室需合理安排学员临床实践、理论学习及科研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时间,让学员保持充沛的精力,努力实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培养目标。2.3.2创新教学手段,落实各项教学活动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如:专题讲座、集中授课、网络教学等,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理论和临床专业理论学习与研究生培养学位课程深度融合,由学位授予单位和培训基地实施分阶段教学模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临床轮转期间,通过专题讲座、小讲课、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读书报告会、各类学术活动等方式,让学员学习专业相关新知识、新进展。培养学员临床思维,不断提高临床诊疗能力。2.3.3规范临床轮转对于临床型研究生而言,临床实践是日常工作的重心,临床能力关乎培养的成败[5]。临床轮转是提高临床实践能力,训练临床思维的一个重要保证。须严格按照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和标准》,进行全面系统的轮转,积极参加各项技能操作培训,结合临床更加深入地钻研相关知识,逐渐积累实践经验,全面提升临床能力。2.3.4健全临床能力考核体系培训考核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目前,各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各培训基地临床能力考核的内容及标准尚无统一标准。为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需制定统一住院医师培训考核标准,临床能力考核采用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分阶段考核、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住培结业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进行综合评定。

2.4明确定位,加强临床科研思维和能力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具有扎实的临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具备一定临床科研能力的高级应用人才。培训基地可以针对性的增加课题设计、数据统计分析、论文及标书的撰写的课程;邀请院内、外有经验的导师进行科研论文相关讲座;科室经常组织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同时增加临床科研训练时间,加强临床资料大数据的信息化建设,创造临床科研条件。在科研选题方面,应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从基础研究转向临床研究,选择与临床密切相关,来自临床疾病诊治的实际问题,通过研究找出解决方案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中。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结合临床选择学位论文课题,开展多学科导师组指导,以推动科研向临床应用转化[7]。注重师生沟通,建立师生QQ群、微信群,及时解决临床科研中遇到的问题,避免问题堆积。严格组织研究生中期考核。在开题后由研究生院校、住培基地管理部门组织导师团队,分阶段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课题进行督导。查看科研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给予指导,突破科研瓶颈问题,减少盲目性,防止偏离方向,确保科研课题的质量和进程,如期进行论文答辩。

2.5完善导师制度,建立高素质的导师队伍

2.5.1建立全程导师和阶段导师制度全程导师是指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进入培训基地开始直到毕业,由导师全程管理,包括临床实践、教学科研、医德医风、沟通交流、思想和生活等全方位的指导和管理。阶段导师是指在各临床科室轮转时,由该科室指定一名专业导师负责这期间的带教工作。通常一名学员由一名全程导师和多名阶段导师共同完成整个研究生培养教学过程。李思[8]提出一主多辅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使医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升其医学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科研能力等整体素质。2.5.2强化师资培训,提高导师教学能力导师的指导能力是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导师的临床及科研业务水平决定其指导学员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导师遴选条件。导师需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严谨的治学态度、熟悉“5+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关政策、制度以及培训标准、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研究生培养院校和培训基地应制定系统的师资培训体系,从基本的教育技能、技巧,新的教育理论、方法的应用,教育管理等,分层次、分批进行师资培训。师资培训证书是作为导师带教或各类考官的必备条件。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临床科研能力培训,定期组织临床科研课题经验交流或座谈,提升导师临床科研水平。每年所有师资须完成相应学分,师资聘任实行动态评估和管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系统的师资培训,有效的师资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导师队伍。2.5.3制定激励措施,提高导师的积极性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带教经历与晋升、晋职等评选挂钩,提高导师的主观能动性。培训基地根据政府下拨的培训经费适当的给予导师津贴,每年度评选“优秀导师”,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导师的工作热情。

2.6完善并轨培养政策

2.6.1评估学员临床能力,适当调整临床轮训时间对部分在入学以前有临床经验的研究生,可以通过考核,经培训基地专家委员会评估其临床能力,适当缩减临床轮转时间,增加科研能力训练时间。倪平[7]等根据研究生医师资格证获取情况及入学前的工作经历实行分类培养,对有二甲医院3年以上者临床工作经验者,通科轮转时间适当缩短,专科能力训练时间相应增加。2.6.2增加资金投入,开展行业合作培养教育系统与卫生系统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合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深度融合,实行管理一体化,增加专硕研究生教育资金投入,在相关待遇方面给予适当调整。现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学院校应创新培养机制,引入政府机构和医疗行业组织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由行业组织为研究生提供助学金和就业机会,提高研究生待遇,学院经费压力相应减轻,实现院校、行业组织、研究生三方共赢[9]。总之,“5+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是建设高素质临床医师队伍的客观要求,只有在实施新政策过程中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住培基地严格落实国家住培方案,不断探索培养和管理方法,才能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全方位医学人才建设工程。

参考文献:

[1]雷笑瑜,张勇,黄卓,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2):65-67.

[2]汤汪,田润平,杨洋.“双轨合一”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压力现状与发展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为例[J].中医教育,2015,34(5):49-52.

[3]祖雅琼,陈洁莉,李丽剑,等.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7):526-528.

[4]张萍,于智宇,迟宝荣,等.医教协同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9):865-868.

[5]唐乾利,刘明,蒋秋燕,等.“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分析及培养思路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5):748-751.

[6]韩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9):26-27.

[7]倪平,赵坤,王丽华,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2):118-119.

[8]李思.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5,12(36):137-139.

[9]胡光丽,许君,何沐蓉,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现状调查及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2):21-24.

作者:罗海燕 邓立普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上一篇:桥梁基础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下一篇: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慕课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