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亟待教育创新

时间:2022-08-09 10:14:59

【前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亟待教育创新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观念创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指导教育实践,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不断发展的迫切需要。 现代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在于,现代教育是以人为中心,以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为目的,把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亟待教育创新

尽管素质教育理论己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并且深入人心,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系统工程,才只是刚刚起步,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亟待教育创新

一、教育创新的紧迫性

首先,现行教育制度的缺陷和弊端呼唤教育改革与创新。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而这种教育的弊端和危害十分明显。一是面向少数丢掉多数。众所周知,面向全体学生尽管喊了多年却成效不大,基础教育在师资、经费、生源等方面一直向重点校倾斜,而重点校又没有很好地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这种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面向少数丢了多数的做法,对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十分不利。二是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我们的学校教育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取而代之的是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考什么教什么,其结果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普遍低,有些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即便是以科学文化素质而言,也普遍存在学生课业负担很重,知识面很窄、很偏的问题。其他如道德素质、人格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等也都存在严重缺陷。三是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我们的教材、考试制度和教育方式方法上存在的弊端,产生了一种综合性的导向和制约作用,易使学生养成循规蹈矩的单向型思维。其结果是压抑了求异思维的发展,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思想拘谨、性格呆板的“套子里的人”,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受到严重的束缚。

其次,素质教育作为一项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加快教育创新的步伐。推进素质教育涉及到教育结构、教育体制、招生考试制度、课程体系、教育方法、评价标准等全方位的改革,可以说,素质教育实施触及了教育深层次的矛盾。这仅指教育领域内部而言,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包括全社会创造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宏观环境。因此,素质教育从内容上定性的界定、从方法上作理性的概括、从评价指标上量化分析,还需要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再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迫切需要教育创新。课业负担过重是阻碍素质教育实施的一大顽症,现行课程结构的不合理,脱离实际的教材内容,死记硬背的刻板要求,“填鸭式”、“题海式”的教学方法,违背教育规律、人为制造的不合理负担,必须坚决减掉。在减负的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安排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中小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决不能把减负简单化。减负不单是量的概念,也包括质的概念。比如一堂课的内容,有的教师用20分钟就讲得明明白白,剩余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消化理解、做作业,这就不是负担;而有的老师45分钟也讲不明白,“讲不会就练会,练不会就磨会”,起早贪黑也难以完成作业,这就成了负担。因而,以创新的精神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负的有效途径。

二、观念创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指导教育实践,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不断发展的迫切需要。

现代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在于,现代教育是以人为中心,以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为目的,把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具体目标,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为核心,使受教育者具备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在时代潮流中学会生存并发挥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而传统教育是以知识为中心,以培养选拔少数英才为目的,采用的教育方法则是僵化落后的方法。

教育观念创新关键是要围绕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一是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实践证明,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和提高,是最终成才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综合评价的教育质量观。二是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过程就是教会学生学的过程,应该由单一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指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方式,主动地去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方法上应该积极运用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造教育、启发式教育、情境教育等一系列经得住实践检验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原则。三是树立正确的教师素质观。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果教师自身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不具备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高尚的师德和人格力量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崇高的思想品格和职业道德。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德的核心内容是敬业爱岗、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因此,学校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师德建设,使每一位教师都具有高尚的师德,做到为人师表。四是要树立依靠教育科研推进素质教育的观念。中外教育实践无不证明,教育科学作为重要的社会科学门类,正在产生日益广泛的社会影响,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我国是在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的基础上发展教育,任务相当艰巨,尤其需要用科学的理论加以指导,必须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要速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树立依靠教育科研实行教育决策,指导素质教育的科学意识,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做到组织落实,政策保障,投入到位,保证教育科研工作具有计划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三、教育创新实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素质教育是一场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推动这场变革,不仅要有理论、观念创新的巨大勇气,还必须具备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实践精神。素质教育喊了多年,效果不佳,其原因固然有教育结构、考试招生制度:课程体系、评价标准等深层次矛盾,但关键是对创新缺乏认识和勇气,不能把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当前,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方案相继出台,这是推动教育创新实践的大好契机。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关键是要扎扎实实地创造性地做好实验推广工作。一是要在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上下工夫。新课程体系内容十分丰富,更加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因此,对实验推广的组织工作以及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做到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确保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二是切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确保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广大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没有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新课程的实验推广工作就很难顺利、健康地进行,更谈不上在实验推广的基础上总结创新。因此,搞好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对新课程的实验推广至关重要。三是要落实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责任制,做到加强领导、搞好规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总之,要通过方方面面的工作,不断把新课程的改革实验和创新实践引向深入,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崭新局面。

上一篇:不同发展水平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比较 下一篇:爱在细节,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