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蒙台梭利(一)

时间:2022-08-09 09:16:23

之一:学校,应该是一个能让孩子们安心成长的地方

蒙台梭利学校,是一个能让孩子们安心成长的地方。孩子能够在这儿释放自己被压抑的心灵,表达真正的自我。(《发现孩子》第2页)

朱永新解读: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人类“最敏感而且最微妙的群体”。儿童能否健康地成长,取决于他们能否有一个让他们“安心”的成长环境。所以,蒙台梭利把她倡导的蒙台梭利教学法,称之为“保护儿童的教学法”,这个教学法是针对儿童常常“不被了解,甚至连必要的需求也往往不能为成人社会所认可”而设计的。其根本特征就是让儿童真正地“安心”,能够在这里出发释放自己被压抑的心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亲爱的父母,你们能够为孩子创造一个让他们“安心”的地方吗?

之二:成人会把自己的行为模式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儿童的内心自然地流露出的一种自发性,而过去却由于成人居高临下,不适当地介入和干扰而长期受到压抑。成人认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比小孩子好,所以就把成人的行为模式强加到孩子的身上,要求孩子接受成人的控制,强迫孩子屈服并放弃自己的意志和创造。(《发现孩子》第2页)

朱永新解读:

蒙台梭利坚信,“儿童在我们面前展露出来的,是他们还没有被探究到的心智”。这种心智是从儿童的心灵中自发地流淌出来的,是符合儿童内在的心理需求的。但我们经常自以为违背这种内在的自发性,自作主张地代替孩子思考,代替他们做决定,把我们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其实,孩子们是不愿意大人们插手他们的活动的,除非是他们需要大人们的帮助。

所以,亲爱的父母们,当孩子安静、专心地投入到某一项工作中时,除非这项工作非常危险,我们不要轻易干扰他们中断他们。

之三:成人习惯于自以为是地解释孩子的行为

成人习惯于自以为是地解释孩子的行为,用自己觉得正确的方法对待孩子,这不但造成了学校教育的偏差以及整个教育体制的谬误,而且使社会采取一系列完全错误的行动。(《发现孩子》第2页)

朱永新解读:

蒙台梭利在这里批评的现象,恰恰是我们成人经常容易犯的错误。比如,我们经常因为孩子肯定会喜欢某些玩具,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感兴趣。我们以为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他们却感到索然无味。把我们喜欢的东西强加给我们的孩子,恰恰是儿童于成人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这也是家庭、学校乃至于社会在教育问题上经常误入歧途的原因所在。

亲爱的父母们,要教育孩子,首先要成为孩子,要理解孩子,这是教育的出发点。

之四:环境应该与孩子的性情相适合

如果我们要让孩子幸福快乐,就应当采取妥善并且人道的做法,那就是为孩子建立一个不再压制他们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应该与孩子的性情相适合,让孩子可以在其中自由地发展。(《发现孩子》第4页)

朱永新解读:

蒙台梭利指出,孩子们往往被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大人们压制着,他们“不仅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而且还要被强迫去适应对自身不利的生活环境,而大人还总是天真地认为他们是在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在社会上生活”。这种成人对儿童的压制,这种成人对儿童的权威态度,“深深植根于家庭之中”,就是那些对孩子十分宠爱的家庭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是在爱的名义下压制而已。

所以,孩子的幸福快乐,应该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应该尽可能创造一个让孩子们欢喜愉悦,与他们的性情相适应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儿童可以自由地生长。

之五:儿童是成人制造出来的

儿童是什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儿童是成人制造出来的。(《发现孩子》第5页)

朱永新解读:

“儿童是成人制造出来的。”这堪称蒙台梭利的一句教育名言。蒙台梭利观察到,“儿童在成人世界受到压制,这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压制,当然不仅仅是儿童遭遇,许多弱势人群也同样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制。但是成人毕竟有嘴巴可以抗议,甚至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为自己争取权益。但是儿童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

所以,在成人的世界里,只有成人的逻辑,没有儿童的逻辑。儿童就是在成人的逻辑下成长起来的。儿童的逻辑与成人的逻辑越是相近,儿童的成长空间就越大。亲爱的父母,你有怎样的逻辑,孩子就有怎样的逻辑;你有怎样的世界,孩子就有怎样的世界。孩子,是你们制造出来的。

上一篇: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自主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读懂“索要带孙费”背后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