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海河,生命情怀

时间:2022-05-03 12:59:26

人文海河,生命情怀

写在前面的话: 百年回眸,蓄势勃发。一百年的图强创业是一部气势恢弘的史书;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海河中学的辉煌,是数代海河中人执著追求、艰苦奋斗的结果。她就像是一棵常青藤,无论历史怎样变迁,时代怎样发展,勇往直前的“海河人”始终都引领着这所学校,依靠着“百年维新、革故鼎新、图强创新、历久弥新”的精神和不懈追求,为海河中学的新百年续写辉煌。

聚九河之流育万物之清朴毅三世明德昭理,激四海之波托千帆之航敬诚百年显异彰才。

在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与南京路交口处,坐落着一所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兴学历程,蜚声津门,久享盛誉的百年名校――天津市海河中学。1886年(清光绪12年)4月,为筹建“博文书院”,在此建造起一片四合院式的大楼和相连的楼房、平房,就在这座建筑物里,拉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帷幕,也正是在这块被众多文史专家、教育专家誉为“兴学沃土、教育宝地”的海河西岸,展开了中国近代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为中华的崛起而奋斗不息的恢弘画卷。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原有的建筑物已随着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重建而荡然无存。然而,当你漫步在法桐掩映、古槐参天的静谧校园,当你屏息凝神,让思想穿梭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边缘,你会发现,在海河中学的每一个角落,你都可以寻觅到一代代海河中学人自强不息的身影,感受到海河中学百年文化的凝重与丰厚。

拥有百年文化传承的海河中学,在天津乃至全国普通教育系统占有重要位置,在不同程度影响着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格局和进程。历代海河中学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置身社会变革潮头,以时代担当为己任。如何从校史的研究中获取学校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传承办学过程中的教育理念、精神文化,使之内化为学校品质,并外显于为国育栋梁的教育实践中,从而达到“史言志”和“鉴古观今”的作用,海河中学的校本教材《海河中学史话》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

从博文书院到德华普通中学堂,从天津市第一女子中学到天津市海河中学,几经更迭……

1977年,海河中学恢复校长制,孙仲璋被任命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教务、政治、总务三处相继恢复。教育工会、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也恢复工作。学校对历史遗留根据政策要求逐一落实,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知识分子政策得到全面落实。1978年3月,海河中学被确定为市级重点中学。

由来已久的高质轻负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海河中学从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入手,在1979年提出课堂教学32个字要求,即“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当堂理解、基本巩固、掌握规律、讲求教法、精讲多练、高质轻负”。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把关制,各学科根据大纲规定,将学生应掌握的双基列出清单,提出能力要求(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学科教学注意培养实验能力、表达能力等。1981年制定海河中学“尊师、守纪、诚实、好学、文明、俭朴、活泼、团结”十六字校风。海河中学成为一所高质轻负的学生信赖、家长放心的优质学校。

改革开放初期,正值“”结束,百废待兴。海河中学努力遵循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办学,按学生的发展规律办事,在不断学习、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使海河中学的教育教学在全市位于先进行列。学校认为只有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才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学校管理的顺序是“人―人―人”,也就是“管理者”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来培养“学生”,因此,在各种管理对象中,教职工是在学校工作中起决定作用的人力资源,做好人的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的管理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学校认为正确可行的目标可对教职工发挥正面的导向作用,从而使他们愿意为事业而奋斗。制定目标不能好高骛远、贪大喜功,也不能一味跟风,求得当时风流,而必须坚持目标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学校的总目标要包含每位教职工个人的奋斗目标,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会切实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有力地保证总目标的实现。总目标指导分目标,从而建立一个从上到下、层层展开,从下到上、层层保证的目标体系,并且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评教职工工作绩效的依据。在学校管理上实行民主管理,使教职工具有参与感和责任感,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实现目标的过程随时向大家通报,以进一步激发其实现阶段目标和总目标的积极性。这一时期制定和实现了海河中学改革开放后的两个三年发展规划。

20世纪80年代后期,海河中学开展了“四结合”“四会”的研究。四结合: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必修课为主,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全面打好基础与发展特长,因材施教相结合。四会:会看书学习;会动脑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会动手操作。发挥中老年教师经验丰富的优势,一丝不苟地落实教学常规要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为提高课堂质量,海河中学要求教师要把功夫下在课前,认真备好、讲好每一堂课,消灭课上损失课下补,或把自习课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现象。他们认真研究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办法,努力做到“优质轻负”。对“优质重负”“低质重负”的教师和多数学生意见较大、教学质量存在问题的教师要分析原因,具体帮助,提出指令性改进措施。对作业数量、考试密度、考风考纪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制度规定。用科学、严格的管理来保证和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

海河中学名师辈出,得益于海河中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严格的制度保障。邢永庆就是在老教师的悉心培养下成为海河中学的一代名师。他在回忆海河中学的治学时说:“青年教师来校后,指导教师不在教案上签字不能上课。王之谨老师担任语文组组长,是我的指导老师,已经工作4年了,但还是她的徒弟。她曾说:‘我告诉你,你可以教课了,但你还是半个老师,因为一篇新古文,你不查资料还是不能讲出来。’我刚到学校时,她给我列出读书篇目,要求我坚持读书,于是我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就到学校读书。”

海河中学一直高标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希望工程”,到现在的“海河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学校以具体、深入、细致的工作,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教师创造着良好的成长环境,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陈津生、宁淑和、魏芙蓉,特级教师余伯钦、邢永庆、于春明、于大中、张天逾、李鳌⒈逵篮!⑿砝蚶颍使历经百年而不衰的海河中学代有人才,名师辈出。

海河中学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十分重视品牌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重视多渠道、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素质,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各种课外社团,建立了从初中到高中发展学生特长的网络。各教研组要定出选修课、专题讲座、课外活动小组工作计划,组织讲座、报告、知识问答竞赛等活动。图书馆对学生实行全开架借书,开放阅览室,对特优生、特长生和奖学金获得者给予特殊优待,为他们发展特长创造条件。

学校的管乐队、美术社团、篮球队、田径队,其他各文艺队都要列出专项计划,并切实出成果。学校把文艺、体育、科技特长生组织起来,由专人管理,建立特长生档案,保证时间、地点、辅导教师,坚持活动。对课外活动,学校严格管理,做到课外活动内容要有计划,学生出勤要有统计,班主任、体育教师不得随意停止体育活动,活动情况要有记录,并以此作为对体育教师、班主任教师的考核内容之一。体育作为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性教育因素,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海河中学在秉承体育优势项目的前提下,围绕“五育并举、健康第一”的发展主题,制订了《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规划》,突出体育“强身健体”的功能,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终生体育观的形成。创建具有海河中学特色的体育人才培养、输送模式,创办以学校为主体的高水平运动队,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学校素以篮球、排球、乒乓球、游泳见长,曾先后被认定为排球、篮球、游泳、田径体育传统校。

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促进了学生特长的发展,而且让学生在施展才华、体验成功的同时,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带动其它方面的共同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海河中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办学思路,不断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完善办学章程,确保“轻负高质”。学校按照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要求,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雨磨砺,大气内敛的海河中学始终执著于教育的内在规律,把“优质轻负”作为兴学的圭臬。

无所不在的德育引领

学校建立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委员会,加强对学生德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由主管校长、政教团队、政治教师、年级主任等有关人员参加组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委员会,统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对学校德育的一体化领导。

1988年推行对班主任的考核评价制度,确定教学改革项目的分级管理,加强学法研究,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教育结构,建立了三级(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

20世纪90年代,学校加强校风建设、校纪管理,突出“养成”教育,辅以“强化”管理。在政教处指导下,通过“班级达标”“年级规范”“最佳”评比(如最佳行为、最佳教室、最佳仪表、最佳队列、最佳课堂纪律、最佳公物保管、最佳考勤……)等活动,把校风建设体现在具体活动之中。学校在教师中进行“三爱”(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教育,通过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构建整体德育体系》是学校1996年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逐步整体构建了学校的德育体系。学校德育体系主要包括开设六大课程,即政治课、德育课、心理课、活动课、社会实践课和家庭教育课,办好两所学校,即青年党校(含团校)、家长学校;坚持一条主线,即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校在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途径和方法中也形成了特色。

截至1998年,海河中学先后制订和实施了《天津市海河中学章程》《全员聘制管理规定》《干部教职工津贴实施方案》《学校财务工作管理规定》《招生工作制度》等8项制度,增强了干部教师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意识,规范了干部、教师的教育行为和管理行为,使学校管理工作更趋于规范化。学校完善和实施了内部评价体系,构建了教师、职工、干部、班主任四项评价系统,与学校《奖惩条例细则》互为因果,全面启动考核评价机制。

海河中学本着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又要遵循教育规律的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抓住时机、积极探索,加大教育综合改革的力度和步伐。学校努力提高“全员育人”意识,充分体现出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完善体制,健全队伍,规范管理,狠抓落实,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行为规范训练、爱劳动、爱学校、爱集体为重点,形成海河中学的良好校风。

立足学生生命存在,关注学生生命体验,激发学生生命活力,提高学生生命品质――这是学校“生命教育”的目标。在实践中,由学生自己提出了“健康身心,快乐成长,舍我其谁”的励志口号 ,贯穿于校园生活的每一天,给全校带来了精神层面的可喜变化。海河中学的“生命教育”立足于激发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价值,继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变被动学习为自觉学习。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五个一”工程,要求每个学生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生活技能,一项终身受用的健身技能与习惯,熟悉并掌握一门艺术,熟记中英文各100篇美文,培养一种终生不渝的感恩情怀”。“五个一”工程构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高效学习”的新理念,使德育工作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主线健康展开。

厚积薄发的学校文化

海河中学将2009年确定为以“生命 规划 品牌”为主题的“文化年”,作为学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规划,以人为本推进学校事业长足发展。学校明确以文化办学兴校,以文化理校治校;以文化构建学校品牌,形成以文化为载体的行为习惯。习惯(管理习惯、教学习惯、师生的行为习惯)就是文化。“文化年”的核心价值为生命价值观,包括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人生规划(即生命教育的深化)。“文化年”的两个着眼点为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文化年”搭建的三个平台为管理服务平台、教师发展平台、学生成长平台。“文化年”以教师职业规划和学生人生规划为重点,确立“教师发展就是学校发展”理念。一方面,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发展为教师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从而促进教师发展。现代学校的功能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海河教育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成就健康、快乐、成功的现代人。海河中学文化建设包括一馆、两书、三会:一馆即以教育博物馆为主体的博物馆群;两书即教师系列丛书和学生系列丛书;三会即学术年会、运动会、艺术节。

海河中学历经百年的传承与发展,直至21世纪的今天,仍然在教育改革大潮中坚守教育本质,履行传承历史文化,构建和谐教育的神圣使命。“深入挖掘我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凝炼学校文化底蕴,认真总结和弘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大爱无声的奉献精神、包容乃大的合作精神、育才树人的社会责任感为内核的学校精神文化,形成科学与人文并重的主流标志,以‘生命卓越’为主体的学校文化,搭建起师生的精神家园。使之成为师生认同、遵循、追求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并转化为学校实现新的百年辉煌的生产力。”这是海河中学制定的三年学校文化建设目标,也是海河中学学校文化的使命。

文化是看得见的,它可以昂扬外化为一种精神,图强励志中彰显弘继;它可以凝聚内敛为一种品质,潜移默化中接力传递。在实现由历史名校到现代名校的时代跨越的过程中,把学校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构建与时代同步,符合教育规律,具有超前思想内涵的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并将此作为管理学校的有效手段,这是海河中学始终追求的高境界。在传承和发展中,海河中学始终强调尊重规律,尊重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教育的发展规律,用心智为再创海河中学百年辉煌奠基,这是海河中学给自己定位并要坚守始终的一个神圣使命。

近年来,学校树立了“全面推进生命教育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秉承“朴毅敬诚”的校训,广育天下英才,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实现从历史名校到现代名校的跨越发展。学校的核心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校训:朴毅敬诚;教风:进德修业;学风:博学尚行;校风: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学校文化: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人本管理、文化自觉、治学严谨、开放包容;办学特色:人文海河、生命情怀。

“德润瀚海,华泽长河”。海河中学以它特有的雍容与大气怡然静卧在海河之滨,与母亲河如此贴近,澹澹的水波,滋养着它的文化之脉,得天独厚的环境使其自诞生之日起便具备了一种浑然天成的灵气。百年的风雨磨砺和辉煌的办学业绩奠定了海河中学厚重的人文基础,滋兰树慧,留给当代海河人无与伦比的精深与博大――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人本管理、文化自觉、治学严谨、开放包容。而这种精深与博大在潜移默化中沉淀为“人文海河、生命情怀”这种独具特色和意蕴丰赡的学校文化。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育人、育心、育情,“人文海河、生命情怀”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是润泽生命的教育,它追求一种温润柔和的效应,追求一种诗意盎然的境界。以德润心、以文化人,以文化影响生命,以文化启迪生命,强调教育过程中文化浸润与熏染作用。倡导在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中,民主友善的课堂氛围中,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个性多元的课程中,塑造学生心灵,开启学生心智。对学生来说,受教育的过程意味着智力的愉悦,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升华,意味着生命品质的提升。

“人文海河、生命情怀”的核心价值是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应该包括认识生命、生命成长、生命发展、价值实现四个层面: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掌握基本的生存、生活技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二是唤醒学生生命的灵性与欲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验生命的价值,并在体验中获得快乐和幸福;三是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帮助学生与他人、团队、自然建立起积极而和谐的关系;四是挖掘生命潜能,绽放生命光彩,促成学生和谐、充分、全面的发展,提升生命价值。

学校在2007年尝试生命德育教育,并开展高效生命课堂模式研究活动。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于2012年全面启动了“人文海河、生命情怀”,润泽生命教育,以此来统领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力争探索一条“以德润心,以文化人”的特色发展之路。如今,已初步形成了“人文管理”“高效生命课堂”“特色活动”“特色校本课程”四大维度。特别是“特色校本课程的规划、开发和设置”大大促进了学校特色发展的进程,取得了初步成果。

海河中学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生命教育试验学校”,荣获“全国百所德育示范学校”“文明学校”“天津市德育工作先进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校”“师德建设先进校”“基础教育科研先进校”“科学素质教育先进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校”“教育技术工作先进校”“阳光体育运动先进校”“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被教育部命名为“中学校长培训项目实践基地”,被市教委命名为“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实践基地”“265工程学员实践基地”。

海河中学成功承办全国语文教师职业发展论坛,学校在大会上做专题报告、课堂教学展示,受到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名代表的一致好评;成功举办“天津市高效生命课堂展示会”,学校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得到了来自市内外同行及专家的高度首肯。近两年,相继接待了来自澳大利亚、苏格兰、新加坡等外籍友人的学访,被市教委命名为“国家教育实践基地”“影子校长”和“265工程培训基地”。他们认为,海河中学的每一堂课都在实质性、细节性地影响着学生的智力构建和人格构建。学校先后在“全国校长高峰论坛”和“北师大生命教育研讨会”上做有关高效生命课堂的经验介绍,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首肯。充分发挥科研先导作用,目前,学校围绕高效生命课堂立项的课题有48项,其中,天津教育学会重点课题《高效生命课堂实践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即将结题。由于国家级课题《海河生命教育特色研究》成果显著,被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命名为“生命教育研究基地”;2012、2013连续两年,学校“高效生命课堂”实践研究成果荣获全国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

建设“人文海河、生命情怀”,润泽生命教育特色校以来,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教育科研素养都在明显提升,自身价值也逐渐体现:2012年11名教师荣获天津市第七届双优课区级一等奖,孙涛、石文静、韩姝、杨怡等数十名教师在全国课堂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王鹏等多名教师做市级展示课,王媛等十余名教师做客河西名师讲堂,青年骨干教师李藐被评为天津市德艺双馨师德模范、河西区十大杰出青年,李欢欢、黄今被评为全国语文百佳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尹楠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未来教育家、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等教坛精英脱颖而出。

传承百年名校文化底蕴,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注,大力实施构建人本管理体制、丰富生命教育活动、完善个性多元课程体系、优化高效生命课堂模式、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建设人文海河校园环境六大工程,探索形成“人文海河、生命情怀”的办学特色,有效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和学生生动发展,造就进德修业、善博谨新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身心两健、内外兼修、彰才显异的美雅勤海河学子,建设文化先导、科研引领、质量取胜、特色突出、全市领先、全国占位的现代名校。

百年回眸,蓄势勃发。一百年的图强创业是一部气势恢弘的史书;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海河中学的辉煌,是数代“海河人”执著追求、艰苦奋斗的结果。她就像是一棵常青藤,无论历史怎样变迁,时代怎样发展,勇往直前的“海河人”始终都引领着这所学校,依靠着“百年维新、革故鼎新、图强创新、历久弥新”的精神和不懈追求,为海河中学的新百年续写辉煌。

附1:海河中学百年赋(作者:罗文华)

海河滨西,大营门外,古来兴学沃土,洵为育人宝地。博文书院,书声朗朗,北洋学堂,学子莘莘。自强求富,西学肄习,中华近代高教,皇皇于此肇基。芜园春草,老树新枝,德华兴学,女中为继。世事沧桑,校名几易,披荆斩棘,生生不息。岁岁满目桃李,转眼百年过隙,今我海河中学,津门巍然屹立。

百年老校,历久弥新,钟灵毓秀,薪火相承。数代园丁,春蚕烛炬,言传身教,润物无声。朴毅敬诚,进德修业,潜移默化,蔚然成风。素质教育,营造佳境,十年成才,受益终生。学科竞赛,折桂蟾宫,为国荐贤,口碑炳隆。唯楚有材,于斯为盛,英杰校友,灿若群星。眷恋母校,饮水思源,复听教诲,如沐春风。

海河流霞,沽水汤汤,东注大海,一泻。愿我海河中学,师生快乐健康,承续百年宏业,开创世纪辉煌,倍育社会栋梁,再曜精彩华章。

附2:海河中学学子赋

渤海洗蓝图,九河唱古今,天子指津渡,京畿起桑林。操觚为文,惟德惟勤,海晏河清,知彼苦辛。燕王扫北,留恋海河之水。大沽云动,壮我家国雄心。锦帆初张,依稀任公重来。饮冰万籁轻启,学子又诵苏辛。碧柳隐隐,长风满襟,感前辈之功劳,思家国其殷勤,文史理化叹矢学术之林。朴毅敬诚,进德修业,秉烛十载,寒窗桴鼓,负箧曳屣,桑梓国民。殷殷东阳马生,囊萤映雪,皓皓祖逖双鬓,唯彼书生即我嘉宾。鲲跃深流,鹏舞浮云,愿裁春风化微雨,助波鲲鹏气象新。相约来年庆六月,金榜题名谢知音。

附3:学校历史沿革(简)

1886年 博文书院

1895年 北洋西学堂(现天津大学)

1907年 德华普通中学堂

1919年 大营门中学

1924年 直隶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

1937年 河北省省立天津女子中学校

1941年 天津特别市市立第一女子中学校

1945年 河北省省立天津女子中学校

1949年 天津市第一女子中学

1968年 天津市海河中学

上一篇:换位带来的思考 下一篇: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自主性学习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