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时间:2022-08-09 07:36:58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作为语文教师。恐怕都有一种感受,即作文难教,其操作性较语文知识的教学弱得多。对于初执教鞭的教师来说,有的简直不知道该从何人手。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切身体会到作文教学是一件费时长、投人多、难得像语文知识教学那样见到大面积丰收的艰苦工作。正如有些老师总结的那样,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长期处于“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四不”状态,刚踏进中学校门的学生更是如此。笔者认为,尽管作文教学的最终结果是佼佼者甚少,但作文还是可教的,而且还是可以教好的。要使作文可教,首先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作文教学,其目的并非为了让学生成为作家,或者都能在作文大赛中获奖,而是让学生能够用书面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笔谈的方式跟别人交流沟通。

当然,要想让作文不仅仅停留在写得清楚明白这个基本的档次上,就必须进行“提高”训练。其实,作文难教,就难在“提高”上。因为就整体而言,由于学生重理轻文,都存在着视野狭窄、课外阅读甚少的局限,即使聪明过人的学生,对语文的投入也难免“吝啬”,课外阅读与较差的学生相比,也好不了多少。这样。“提高”训练的实施,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留心观察。

每一本谈作文的书都会告诉你,要写出优秀作文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而要观察。必须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有所收益。这是常识,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正确的做法。如果只重复这些老生常谈。无济于事。老师们都很清楚,观察是有其局限的,即使做到所谓“行万里路”,也难免会挂一漏万,有大量观察不到的东西。何况,初中学生功课那么繁重,几乎到了每星期天天都上课的地步,哪里能有专门的大块时间去观察生活呢?更何况,生活中存在着大量观察的及青少年所受的条件限制。因此,把观察仅仅定位在现实生活中难道不是画地为牢吗?

人的经验的获得,一部分来源于直接的生活经历,而相当大一部分来源于间接经验,即汲取别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事事都要亲身经历体验一番。毋庸置疑,对实际生活的观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必须加强。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现代生活提供了观察生活的前所未有的最便捷的手段,那就是各种媒体和大量的读物,使我们不必行万里路而达到行万里路的效果,我们甚至可以在国际互联网络上,与相隔何止万里路之遥的人交谈。这样,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我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也能看到世界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甚至可以看到太空人在月球、火星上活动的情景。因此,笔者要求学生不仅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也要留心各种媒体报道的各种事件,只有做到对生活的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开拓视野、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第二,积累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这还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如自然科学、文史地理,这方面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阅读文学作品,包括古诗词、名言警句、小说散文,既可学到写作技巧,丰富语言积累,还可陶冶情操。促发创作灵感;报纸杂志的大量知识与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材源。阅读方法上。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作品可默读、重点研读和全面浏览相结合,读和思便相结合。读书要求学生要做好阅读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水到渠成。

第三,热情鼓励。

学生从心理上渴望得到肯定。笔者的学生对说:“老师。我最喜欢我的作文能从老师的嘴里念出来,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笔者在写评语的时候。多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使学生发扬优点。讲评时,不只注重写作文的尖子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中等生尤其是作文较差的学生,他们更渴望被老师认可。所以,笔者讲评的时候,对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努力发现他们写得较好的,哪怕是一句话,一小段。都加以肯定、表扬。对较差的习作存在的问题,拿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原因,让学生来出谋划策,看如何改进,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实践证明,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有用处。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听到老师朗读我的文章,我真高兴。下次我还要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如果课堂时间不够,课后找位作文较差的学生谈一谈,让他们直接从老师这里得到鼓励,同时也得到帮助,这又比单纯的批改评语效果要好。叶圣陶先生说:“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越广泛越好。”

当然作文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有成效,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点点滴滴地引导。作文可教,不仅可教,而且还可以教好。在教作文的同时也教会学生真实自信地做人。只要为师者同样也真实自信地去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做到跟学生同步关心世界的变化,作文教学不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上一篇:如何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一篇:妙笔生花需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