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类备考中习题编写的几个注意事项

时间:2022-08-09 11:26:04

高职类备考中习题编写的几个注意事项

在每年的高职高考备考辅导中,各个学校选择了不同出版社的教材和习题训练册,好的教材可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好的教学效果,好的高考成绩。然而,教学中除选择好的教材和有魅力的教师很重要外,如何选择一套好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同步训练也同样重要,通过习题训练使学生更好地熟练掌握知识点,它可以用来检查我们的教学效果,对我们的教学效果同样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故习题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下面谈谈我自己在编写复习备考习题时的几个注意事项。

一、习题的类型

目前,历年的广东省高职类高考数学试题的类型,基本固定为三种类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编写复习习题的时候,要以这三类为主要骨架,当然也可以适当编写一些纠错题、问答题等来针对学生经常出现问题、或者难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多练习,以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选择题:主要是基础题,一般是解决一个或两个考点的问题。

填空题:中档题,一般是解决两个或三个考点的问题。

解答题:一般是前两题是基础题,后两题是综合问题,需要有解答过程,有的计算量比较大、变形能力要求较高。

二、编写习题的主要注意事项

我认为,在编写习题时要注意几个环节:准备工作、编写过程、编写过后的审查和实际应用。

(一)编写习题的准备工作

1.要吃透考试大纲:数学科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考试内容的确定主要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并结合了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际。对知识的认知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习题内容的编写首先要依据高职高考的考试大纲要求,编写者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认真领会各个考点和能力要求。不能偏离考试大纲,另搞一套。

2.要注意吃透教材:在编写习题前还要通读教材,对教材的内容加以熟悉,对前后的联系加以了解,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加以分析,对学生容易产生问题的内容加以标注和记录,一句话就是要吃透教材,对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3.要注意积累资料:习题的编写多数采用文献法,可以收集各种出版社的习题、同校教师编写的习题、杂志文章的习题、并参考教材的习题,进行对比采纳和自己发挥编写。

(二)编写过程

1.习题的编写时要围绕教材内容:教材是第一手资料,我们编写习题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加工,使习题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和符合考试要求。如果是集体编写习题时,还要统一要求,如:标题、内容字号、字体、编写公式要使用公式编辑器等。

2.习题的编写要联系本地区的学生实际,控制好难度:对考试大纲中要求了解的知识点,编写的习题只要能够反映知道知识点、会判断是正确或错误就可以了;对需要理解的知识点,习题不仅要反映知识点、会判断外,而且还要会简单的变形、计算和简单的应用知识;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习题不仅要反映知识点、会判断、能简单的变形、计算和简单的应用外,而且更要会熟练地变形、计算和解应用问题。

有的资料在编写集合概念的习题时,习题的难度偏大了,如:设A={x|x2-8+15=0},B={x|ax-1=0},BA,求实数a组成的集合,并写出它的所有非空真子集。因为根据近几年的广东省高职高考试题根本没有这样的难题,所以,只需要编写切合本地实际、适应考试的习题就可以了。

3.习题的题型要尽量接近历年考试题型。广东省高职类高考的数学试题从近年来看,考题的题型只有三类,因此,习题主要模仿高考试题的题型来编写,这样便于学生及早的适应高考题型,其它的题型,如:纠错题等可以有,但不宜多。

4.要控制好题量和梯度。我们的升大班上课多是两节连堂,一般第一节是讲解知识,第二节是做同步练习,所以,编写的习题量要根据内容的多少、难易适中的编写11-15题为宜,还要注意习题的内容能够概括本节的知识,各小节知识点的题量大致的比例为:基础题约为60%、中档题约为20%、难题约为20%。安排习题时,梯度是从易到难,题目顺序(下转172页)

教学现状有待改善。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一般只局限在校园和教室里,教学方式固定,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方式,即一位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成员进行教学,不能因材施教。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部分中职院校由于经费、财会类学生少等问题,没有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实训。

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较少。

会计电算化课时较少,尤其是上机课的课时更是少之又少,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校更多的是注重手工会计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则被学生称为“辅科”,大部分同学反映仅仅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和简单的上机实验,如:EXCEL,凭证输入报表生成等等,学生不能系统的掌握和熟练操作相关电算化软件。而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也不可能讲的很深。

教材不规范、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教材内容陈旧、过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管理的需要。大部分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置都是在传统的会计专业基础上增设一门《计算机应用》和《会计电算化》。

三、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对策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解决中职院校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存在的不足,提出如下对策:

提高师资水平。

要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学校师资水平是非常关键的。要教好会计电算化这门课,会计电算化的任课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以及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并运用计算机教学手段进行会计教学。

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改进教学手段。

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中专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学校应增加对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投入,做到全方位的模拟现代化的工作流程,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运作过程,都全方位的模拟企业,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实践基地。利用这一实训基地,让学生边听边在电脑前操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增加电算化实践教学课时。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拓宽应用基础,学习实践操作为主,为了增加实训的强度,可以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分两个学期上,增加上机的时间。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讲解过程中,选用一种现代企业比较多采用的财务软件作为精讲对象,再让学生在这一软件上和其他财务软件上完成实验资料,经过比较各个财务软件的异同,让学生真正掌握财务软件背后相同按照教材的各章内容的顺序先后来安排,习题的计算量大的题为一题,或一般不要超过两题,控制好难题的量。

(三)习题编好后要审查和实际应用

习题编好后要进行重新审查,审查可以从排版是否规范和统一,检查习题是否按照大纲要求来编写,是否存在有的题目无解错误等,这是第一遍审查;之后还要在实际的高职备考班中进行试用,通过试用再次检查是否还有错误,难度是否偏易或偏难,是否适合我们的学生,统计调查试用后学生参加高考的成绩是否从整体上提高了?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还没有,那么还需要把不适应考试要求的部分进行修改,总之,习题编写不是一朝而就的,而且是还需要随时间的变化不断修改完善的,否则的话,习题即使是编好了也会很快过时的。

以上几点意见,是我在编写习题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此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共同商榷,若有不对之处,请提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陈玉生《数学预习作业的类型及设计特点》数学教学研究2013年第9期

[2]2013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数学科考试大纲

上一篇:乐做创新型教师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教学中练习题设计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