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校园文化的营造

时间:2022-08-09 09:37:21

特色校园文化的营造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学生而言,校园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展示的舞台。具体而言,广义的中小学校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校园内,经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共享的校园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

一、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尤其对于学生而言,这磁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建构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尽管很多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以打造学校文化,却收效甚微。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如学生不思进取、无心学习,教师厌教、变相体罚学生,师生精神萎靡不振等。许多教育工作者很迷惑,学校的条件越来越好,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师生的精神面貌却没能振作起来。细细研究不难发现,在教育工作中,在校园环境建设、教科研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正在加大,却唯独忽略了校园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建设。校园文化缺失是导致当前众多学校缺乏办学特色的一个主要因素。

朱永新教授认为当前的校园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形式主义,他将问题归结为以下三点:一是物表化,很多学校建得富丽堂皇,但只是一些建筑、图案,并没有真正成为师生生活和记忆的组成部分,没有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二是文本化,各种学校都建立了很多规章制度,但制度只停留在文本层面,没有真正地成为规范学校成员行为的动力。三是标语化,许多学校努力让每一堵墙都能“说话”,写满了各种标语口号。但这些标语只是挂在墙上,印在宣传册上,没有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甚至行动方向与标语内涵南辕北辙。

二、 营造特色校园文化的策略

1.理念文化建设

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所在,是支配学校办学的纲领,是整个学校文化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全部价值的体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理念文化,就会铸就什么样的学校。具体而言,理念文化主要包括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学校愿景、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

以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为例,坚守“酷爱读书、勇于探索、崇尚文明、追求健美”的校训,将学校理念文化融入校训中,体现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爱读书,读好书,是学生最基本的任务和使命;勇于探索是国家和时代对下一代的鼓励和召唤;崇尚文明是学生品行的总要求;健美是身体素质的追求指向。整个校训表述完整丰厚,既浅显易懂,又意蕴深厚。不仅如此,学校还进一步提出对学生具体的行动引领和目标指向: 美——美出修养与特长;学——学出习惯与大气;玩——玩出健康与情趣;做——做出责任与奇思妙想。对教师的要求则是:形象——美丽地工作;学习——智慧地工作;合作——快乐地工作。办学理念简单明了,易于记忆,同时又具体细致,让师生能够充分地理解自己的任务。统一的文化纲领和价值追求,使得教职工之间密切合作,师生之间和谐相处,从而增强了校园活力和凝聚力。

良好的理念文化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它融道德、境界、操守于一体,对建立和谐的人际氛围、积极的精神状态以及健康的心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2.行为文化建设

什么是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学校的保障工程。俗话说:制度是硬文化,文化是软制度。在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时,应该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赋予制度以丰满的灵魂,充分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学校的奋斗方向、为人处事的原则,把精神要求和具体的政策规定有机结合起来,让“软文化”与“硬制度”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发挥激励的作用,让师生在敬畏制度、纪律的同时,获得尊重和鼓舞,从而实现群体和个人的目标。

博兴第一中学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创建于1952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不断践行“科学发展、规范办学、稳妥推进、居危思安、实干快上”的办学宗旨过程中,打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被评为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学校。由于学校以儒家思想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主导,同时又因为学校位于董永的故乡,学校的行为文化便以“孝”、“敬”为特色,并结合时代精神,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对师生进行“孝”、“敬”的伦理道德教育。这些活动不仅很好地践行了学校的理念,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从而感悟和深化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贵在以人为本,积极引领,给师生指明一个方向,让他们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最终让师生体验到“做对了事”,“做好了事”,“做成功了事”。

3.视觉文化建设

视觉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外在、最直观的部分,是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的系统,将学校理念、文化特质、价值取向、整体建设、办学特色、学校规范等抽象语意转化成具体符号,通过个性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文化,营造出独特的学校视觉新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包括学校标识、象征图案、标准字、标准色等四十多个方面一百六十多个基本要素。视觉文化建设需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风格的统一原则;强化视觉冲击原则;强调人性化的原则;增强学校个体与尊重传统的原则;可实施性原则以及符合审美规律的原则。

常见的校园视觉文化的表征有学校名称、学校校徽、校牌等。以学校名称为例,有学者认为需要注意三点:第一,各学校名称之间要有差异性。名称是构成学校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根本的标识。学校的名称一旦确认就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在确定或更改校名时要特别注意。另外,由于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课堂成为一种新兴的趋势,注册网络域名或许有利于将来学校网络化的发展。其次,校名必须与学校形态条件相符合。坚持实事求是,这是在办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第三,学校的名称最好简单易记,最好是4~6个字,要符合中文的阅读习惯,避免歧义,如实验小学就可称为实小。如果有相应的英文名字,最好选取简洁易懂的词汇。

另外在一些看似很小的东西上,也能体现学校的视觉文化。比如名片、信封、信纸、便笺、文件夹、档案袋、纸杯、作业本等印上学校标志,就能提高视觉效果。整齐划一的办公用品不仅有利于学校管理,还能够彰显学校的条理性。邀请函、标识伞、包装袋上的视觉文化,能够通过小细节向社会呈现学校的精神面貌。别具特色的校服、班服也是视觉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大型的比赛(竞赛)中、校庆或者文化周、家长周中,这些明显的视觉符号,能够很好地展现学校的特色。除此,还需要注意的有诸如校车的外观、标志符号指示牌、宣传栏、海报、学校网站、微博、主页的版面设计等。

4.环境文化建设

环境文化是学校的隐性教育因素,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能对师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环境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隐性资源,突出体现在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生活区文化、活动区文化及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中。学校环境文化建设除了要以“六化”为基本要求,即做到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以外,更要从学校育人目标出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突出主题性。环境文化规划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即对学校功能区进行规划,并根据相应氛围要求,确定文化建设的主题,进行文化氛围的营造。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李烈校长积极倡导“爱心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为了营造爱的氛围,学校自筹资金,将三座教学楼和校园的各个角落整修得和谐而别致。无论是由该校教师自行设计的名为“托起明天”的“彩烛群雕”,还是那名为“爱”的雕像,强烈烘托出“爱心校园”的主题。校园内随处可见的鲜花、绿草,校园西侧的欢乐角和“小小动物园”,更为校园增添了几份动感与灵性。正是这种温馨愉悦、爱意浓郁的育人环境,实现了教育与环境的完美结合。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强化学校精神、办学理念,挖掘和发扬学校特色,对校园的视觉形象、周围环境进行特色化、统一化的设计规划,从而塑造出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增强校园文化竞争力,进而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上一篇:教育境界层次论 下一篇:课堂管理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