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特色走向特色学校

时间:2022-06-06 10:12:56

从学校特色走向特色学校

天津市第二十中学是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坐落在天津市教育、文化、商贸中心区――和平区;由始建于1910年的天津私立浙江中学和1939年兴办的津华女子中学合并而成,1952年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办,定名为天津市第二十中学。学校环境优雅,设施先进,教育教学质量高;先后培养出10名天津市特级教师、3名和平区首席教师,还有区级名教师11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20人,有多人被评为部级、市级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以及市级优秀园丁、优秀班主任、青年师德标兵,45岁以下教师均达到研究生层次。学校提倡与国际接轨、开放式办学,近年来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典、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学校多次互访、互学,进行教育与文化交流。2011年,学校申报市教委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实验学校,获得批准,成为天津市首批24所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实验学校之一。如何理解“特色”?高中校如何办出“特色”?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天津市第二十中学(文中简称二十中)校长张永泉,张校长对这些问题做出了精辟解读。

您如何理解“特色高中”中的“特色”?

■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和起点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理解这个“特色”。一所学校要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然后将这个“特色”辐射到学校各个方面,即从学校特色走向特色学校,这是一个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这是一种教育追求,既是量的积累,也是质的飞跃。学校特色是单一性的,特色学校是整体性的;学校特色是初级形态,特色学校是高级形态;学校特色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础,围绕个别特色树立一种学校组织文化的整体精神,并在学校活动中充分地贯彻始终,从而使学校逐渐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本轨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最终都能成为特色学校。

二十中素以管理与质量优异著称,对优质教育的追求已成为干部教师的共识与实践基础,尽管这种追求稍显单一且不够丰满,但是学校行为习惯所形成的行为文化,对于学校文化构建、整合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十中如何定位自己的“特色”?

■我们以“语商教育”为特色进行立题,基于三个“关注”,即关注办学特色、关注育人目标、关注现实问题。

我校的办学目标是“创建一所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其鲜明的特色就是“语商教育”。二十中的校训是“立德、立功、明达、明辨”,着眼于“成人―成才”的教育宗旨,突出“语商教育”特色。二十中的校风是“勤奋进取,知书达礼”,知书达礼,正是“语商”的重要内容。二十中的学风是“乐学,敏思,善述”,其独特之处“善述”,即着眼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从“语商”角度提出的教育新思路。

一般而言,一所学校从形成特色到成为特色学校需要一个过程,同时也需要明晰的思路和具体的措施,对此,您是如何考虑的?

■的确,特色学校形成是一个文化积累、积淀的长期过程,绝非一蹴而就。二十中“语商教育”的特色定位不是凭空而来,不是主观臆造,而是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在起承转合的发展中,逐渐清晰起来,是从个别活动的起始、传承到整体的转化、整合,在自然选择与刻意提炼中逐渐形成认同。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构想和尝试。

我们在项目推进和课题研究中注重三个关键点:支点、要点和节点。关键点之一是四个支点:读、写、说、辩,这是“语商教育”的核心内容,要回答这四个支点内容上是什么、方法上怎么做;关键点之二是四个要点:课堂有渗透、课程有讲授、活动有训练、环境有呈现,这是“语商教育”的重要载体;关键点之三是四个节点:组织建构、内容策划、行动实施、效果跟踪。我们成立了“学术委员会”,从课程、活动、研修、评价几个方面整体策划,制定行动方案,最后是效果评估。

抓住三个关键点,实际上就是将“语商教育”与课程、课堂、课题、活动、社团、校刊、写作、仪式等学校文化的诸多元素紧密联系起来,不断丰富特色内涵。

请您具体谈一谈。

■例如课题,目前我校的两个市级教育科研课题是“语商教育”内容。一个是“语商教育下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语商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二是“语商教育”与课外活动的整合,三是“语商教育”的综合考核评价方法,四是“语商教育”下的校本课程研发。对课程开发中的新经验、新思路、新案例进行验证、深化,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语商”教程。第二个课题是“以辩论会等活动提升学生语商水平的实践研究”,研究内容是:从学校社团组织的各项语言实践活动如辩论会、演讲比赛、话剧等入手,着眼于素质教育,研究探索提升学生“语商”水平的有效形式。研究的重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探索最有效提高学生“语商”水平的语言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二是研究如何逐步形成一种“语商”生态环境,并内化成学生的“语商”。

我们围绕“语商教育”的内涵,制定了校本课程纲目。一是围绕表达文化,设置拓展类、生活类、思维类课程;二是围绕表达艺术,设置讲话类、辩论类、写作类课程;三是围绕表达状态,设置参与类、仪态类、表演类课程。按步骤有计划开发,逐渐丰富。

校刊是“语商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们自己策划、征稿组稿、编排设计、发行宣传,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这为一些擅长写作的学生提供了表达和表现的平台。最近我收到一个高一年级女生的来信,并附带《中国青年报》和《读者》杂志各一期,因为她的一篇文章《有些话为什么不能对别人说》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足足占了半个版面,后又被今年第4期《读者》转载。她在信中写道:“周围的亲朋好友都震惊了,激动和喜悦席卷了整个家庭。这些都无疑成为了对一个初尝文学甘露的孩子的巨大鼓励。我应该和您分享这个小小的成就,这是我个人的进步,也是学校‘语商教育’的功绩。”

此外,仪式也是“语商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学校组织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语言的表现力与仪式的庄重性结合在一起,就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最近的高三年级“百日誓师会”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效果概括起来就是:情感在那一刻升华,感动在那一刻生成,激情在那一刻凝聚,庄严在那一刻呈现,全体师生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不少师生热泪盈眶。心动,情动,为了行动,仪式的目的达到了。

如今,我们倡导教育的多样化、特色化,正是要创造顺应学生天性、激发学生潜能、提供多姿多彩的育人环境。二十中要创造这样的环境和机会,就要着力将“语商教育”体现在学校的整体文化建构中,做到无人不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照要求,我们还任重道远。

您认为校长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承担的是一个什么角色?

■校长不是官,是引领者、合作者、建设者,权威性体现在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正确意见。校长的领导力与权威性应体现在科学性、有效性上,这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关键所在。学校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对校长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价值观、知识结构和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现代学校领导的实质在于,要在教育这项最困难的工作中使那种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的好经验得以在教师心目中创立、成熟和扎根。而这种经验的创造者,他的劳动可作为其他教师的榜样的人,就应当是学校校长。从做教师到做校长的经历,让我觉得一所好的学校应有“四心”,即心动、心静、心仪和心悟。心动之处是指内涵的丰富性,心静之时是指实践的反思性,心仪之处是指课程的选择性,心悟之时是指心智的成长性。同时,校长要努力做到“四视”:视己为人,保持平和;视人为己,凝聚人心;视人为人,尊重差异;视己为己,善于担当。

在长期的教学与管理的实践中,特别是担任二十中校长之后,我经常要回答三个问题:做什么,过去做了什么,眼下做些什么,今后该做些什么;怎么做,过程、方法、策略;为什么做,即价值取向。几年来,我的办学思想是:规范与改进并举,规划与发展并重,从现实可能性入手,从未来理想性着眼,以问题为中心,以渐进为原则,在改进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办大教育,办理想教育,办特色教育。它既反映了我们的办学目标,也反映了学校的价值追求。

链接:张永泉,1955年生,天津市第二十中学校长,高级教师,民盟天津市委中教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和平区委副主委,和平区人大常委。

上一篇:冬之暖阳:教育优质均衡 下一篇: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命名首批16家“全国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