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由应试型向素质型的转变

时间:2022-08-09 09:20:31

浅谈生物教学由应试型向素质型的转变

素质教育已是个老话题了,笔者这里再谈这个问题也并不过时,因为目前我们施行的新课改,其本质还是为实施素质教育。生物教学由应试型向素质型的转化,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化,教学方法的转化,学生学法的转化,狠抓课外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化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化时应试型教学向素质型教学转化的前提。也是新课改取得成功的关键。目前,不少教师还抱着“学生考上才是硬道理”的观念,认为搞素质教育不务正业,因此还死抱着旧的教学方式不放。作为新时期的生物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旧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纯知识的训练,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开发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对培养高素质,创新性的人才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只有在内心真正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将应试型向素质型教学的转化落到实处。

二、教学方法的转化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有恰当、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试教育下的教育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注式”教学,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

这样,既剥夺了学生学习生物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变教师是主体为学生是主体,变教师是知识的讲授者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教师要由“教会”转为“会教”。学生要由“学会”转为“会学”。

1.由“讲解”转化为“引导”

要改变应试型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必须利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组织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就是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其创新和综合能力。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应言简意赅,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自己动手机会,只有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例如,我在教人体血液循环途径时,都是自己把体循环和肺循环一气说定。而现在我是把知识绘成一个图,让学生自己先看着图,通过学生思考,讨论,然后集体讲解得出结论。

2.由“讲解”转化为“研究”

新时期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既要有讲授能力。又要有研究能力。那么,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既会学习,又会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习过程中由“学者”变成“研究者”能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例如,我在教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然后我又让学生下去自己再探究温度,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没有影响。结果学生交上来的研究报告中,有一大部分同学的结论很符合陕北的客观实践。

三、指导学生学法的转化

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学法多为死记硬背。素质教育下的学法是要求学生"勤思考。多研讨",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中,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做到由应试到应用抓知识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有用人才。

四、抓好课外活动

生物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知识,开发学生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课外活泼的的内容

课外活动的内容的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学校实际,自然环境实际,社会环境实际入手,选择利于巡视探索实践的内容区进行。例如,结合我们当地的情况,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动植物标本的采集,让学生进行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调查等。

2.课外活动的方式

课外活动的形式应注意灵活性、独特性、多样性,课外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老师应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创新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课外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创新。

上一篇:如何欣赏音乐 下一篇:物理自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