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09 07:56:19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非正规金融缓解了农村正规金融资金供给不足的现象,其独特的地缘、亲缘和血缘的优势更适合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了资金的合理配置,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非正规金融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政府必须规范其发展,发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 非正规金融 问题 对策

一、非正规金融概述

(一)含义

非正规金融是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的。在我国,非正规金融常常被称为“民间金融”、“民间借贷”或“体制外金融”。学者胡金焱对非正规金融的定义是:非正规金融是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即“体制内金融”或“正规金融”以为的,有组织或无组织、隐蔽或半隐蔽地存在于广大农村市场地区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筹融资活动;其筹融资活动既包括个人间、个人对企业、企业间借贷等民间借贷形式,也包括各种集资活动以及基金会、标会、抬会乃至地下钱庄等地下或半地下的金融活动等,是一种缺乏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的“边缘化”金融活动。

(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增加了农村资金的供给,降低融资的难度。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户通过正规金融部门进行融资的比例很小。尽管政府推行小额贷款、财政补贴政策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放优惠贷款等一系列举措以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信贷可获得性,但由于农户缺乏一般意义上的抵押品,没有可供金融机构参考的良好的信贷记录,增加了资金获得的难度,因此,一些农户则选择更为简单的非正规金融渠道以获得所需要的资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明显高于同期银行利率,使得资金的供给者愿意将其富余的资金投放到农村金融市场中以获得较高收益,集中了大量民间资本,进而增加了整体农村资金的供给。此外,非正规金融具有期限灵活,手续简单,融资方便的特点,不需要提供抵押物,打破了正规金融的融资束缚,增加了农户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能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其对获得资金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有利于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由于非正规金融具有地缘、亲缘和血缘的优势,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收集借款人信息的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融通的成本,相比于正规金融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从而减少了信贷风险,资金的利用率得到提高。此外,非正规金融机构实现了分散的资本集中化,在其吸收了农村富余的资金后,可以贷给有融资需要的农村中小企业,从而实现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良性竞争,提高业务服务效率。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国民收入也随之增加,导致社会中的剩余资金相应增加,在现有的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非正规金融,这使得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规模得到扩大。这一结果不仅加大了原有正规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而且也促进了现有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及制度改革,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拓展了其业务范围,提高了其服务效率与水平,有利于推动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更好地为农村中小企业及农户服务。

二、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现状

资金供需矛盾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与空间。据统计,2009年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99685亿元,其中,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为9020亿元,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2.26%;个体私营企业贷款余额为7117亿元,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78%。我国中小企业通过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难度增加,远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要求。因此,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缓解资金短缺、进行资金融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得到了迅速发展。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广大农村地区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对2000~2009年间农户各年内累计借入款金额、银行贷款金额、私人借款金额、私人借款中无息借款金额进行统计,进而汇总得出农户年内累计借入款中银行存款、私人借款所占比重以及私人借款中无息借款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非正规金融借款比重(2000~2009)

数据来源:《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汇编(2000-2009)》

图中的变化表明,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户可用资金中来源于银行贷款的比重日益下降,相对应的来源于私人借款的比重较高且相对稳定,且私人借款中无息借款所占比重普遍增加。非正规金融的借贷规模不断扩大。

三、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的金融监管,影响金融安全

由于非正规金融在金融监管上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加之其所持有的大量资金处于银行体系之外,极容易发生金融风险,产生高利贷、金融诈骗等严重影响金融安全与社会和谐的非法金融活动,扰乱了我国农村的金融秩序,导致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的混乱,极大的损害了广大农户的利益,对我国的金融安全具有消极影响。同时,非正规金融机构为躲避这种监管而日趋隐蔽化,加大了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难度。此外,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对农村非正规借贷利息所得是否予以征税做出详实确切的规定,这使得我国民间借贷利息所得税大量流失,久而久之,会影响国家税收的稳定发展。

(二)引发债权债务纠纷,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农村非正规金融主要通过口头约定或简单履约订立交易,依靠熟人机制以及相互之间建立起来的信用作为保障,一般只有一张简单的借条而没有范式的借贷契约,并没有对资金借贷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给予明确的规定,因而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参与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面临着很高的信用风险。如果债权人不能到期收回本金及利息,债务人不能及时偿还借款或者无能力予以偿还,就会引发债权债务纠纷。在借款不能偿还的情况下,基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滋生了一些要债公司等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机构,有的甚至通过暴力等手段要求债务人归还借款,极大程度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削弱了国家金融调控的政策效果

由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一般高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企业和个人为获得较高收益,更愿意将富余的资金存入非正规金融机构,而不是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因而非正规融机构存有大量的资金,这极大程度地分散了正规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来源,削弱了其信贷能力。而且,在我国非正规金融不受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的控制,其运行机制也不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由于非正规金融具有“逐利性”,很可能会出现非正规金融机构所持有的金融资本与国家政策目标不相适应的局面,从而加大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削弱了国家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监管力度

完善我国的监管体系,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对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结构,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融资活动进行明确的监督和管理,对可能出现的高利贷、金融诈骗等扰乱金融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非法金融活动给予严厉打击,完善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及不规范,有效引导和规范非正规金融以及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降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信用风险

建立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地对其财务指标、借贷资金流向、使用情况以及风险管理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地披露,使得其经营情况透明化,从而贷款人或贷款机构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相关信息,能够保证资金提供方经营活动的安全性,有效减少由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信用风险,同时也能够降低金融监管当局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监管难度与成本,促进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也应该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借贷过程与形式,使得资金借贷双方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有利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规范运行,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

(三)加强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合作

鼓励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形成“互补”关系。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享受政府补贴和财政支持,相对于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而言,其组织结构与经营制度相对成熟和完善,从业人员素质较高,监管机制与宏观调控更有保障。而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比较灵活,手续比较简单,能够降低融资难度。因此,应该根据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各自运行环境的不同相应地规定不同的要求,以便于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与服务,以实现双方优势互补,扩大业务范围,有效的防范非正规金融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

五、结论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占有较大比重,对我国农村金融的运行及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它解决了正规金融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降低了中小企业和农户资金融通的难度,有利于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但是,如果出现监管不规范的现象,加之其自身的“隐蔽性”,会导致广大农户的利益受到损害,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对我国金融安全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规范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发挥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金焱.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金融的边缘化与制度创新[D].复旦大学,2004.

[2]刘炯.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2(12).

[3]李玉梅.关于非正规金融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05).

[4]刘宇浩.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缺陷及规范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2(05).

[5]李薇.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04).

[6]杨戈.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3(05).

作者简介:王文拿(1993-),女,汉族,辽宁省庄河县人,就读于东北农业大学。

上一篇:关于当前云南省房地产市场与房地产金融运行状... 下一篇:透过担保业研究边贫地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