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本质

时间:2022-08-09 07:24:01

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本质

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体验,不断提升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对于认知语文教学本体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在此笔者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语文教学本质作了初步探究。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以个体为主线,语言为支点,思维为桥梁,文本为起点,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终点,构建起一个文本和个体相通的桥梁。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活动不仅要进行语言教学还要进行思维教学。所谓思维教学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提升个体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它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探究文本内部深层次意义,触摸文本灵魂的能力。这一环节为个性的锻炼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当前课程改革环境中,教学思想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把教学的出发点放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上。笔者对于如何实践语言教学和思维教学也进行了探索。结合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理念,提出了以下一些方法和策略,以飨读者。

一、语言教学法

语言教学法并不是研究语言内部结构规律(那只能留给语言专家去研究),而是让学生体味语言的外部意义。鉴赏词语、句子以及语段的妙出。在鉴赏中感受名家的语言个性风采,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做到融会贯通。那么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筛选法。此法在语言教学活动开始阶段以问题形式提出,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文体的阅读教学,而且效果也很明显。 如:教学《孔乙己》,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体验鲁迅语言精练、深刻、含蓄的基础上,提出:在文中划出你认为精练、深刻、含蓄的句子,或者划出你觉得用的好的句子。此问题一出,学生再次快速有目的地阅读课文,具体深切的感悟了鲁迅语言的风格。学生一:我觉得鲁迅语言的精练。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就这一句简单明白地把孔乙己的特殊身份给揭示出来。学生二:我喜欢孔已己说的那些话,如“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鲁迅模拟一个穷途末路又迂腐不堪的书生的话很到位。学生三:“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和“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是用这手走来的。”这一“徘”一“摸”写得出神入化。 筛选法的精髓在于筛选,就是感悟文中的亮点并把它筛选出来,统一整理,它是一个由理性到感性的过程。

2、体悟法。所谓体悟法,顾名思义,就是体味、感悟文中的亮点。如果说筛选法由理性回归到感性,那么体悟法就是由感性升华到理性。它是个体灵感火花碰撞的一次深化过程。为了能触摸语言深处的精华,可以运用添、删、换、调等多种技法剖析语言,提升语感。 如:(1)《孔乙己》中让学生体悟“排”、“摸”的妙处。(2)《窗》中让学生感悟一位病人优美的语言:公园野鸭、天鹅、鲜花、球场、情人……进而窥探他们内心的善,感悟另一位病人的心理语言: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以此窥探他们内心的丑。(3)《神通广大的基因》 让学生体味“人体的某些 性状或疾病是受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某些”删去以后的效果。(4)《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让学生体味“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芬香,这就成为虫媒花,昆虫给花完成传粉受精的任务。”中添加“蜂争粉蕊蝶分香”这一诗句效果又如何。(5)《食物从何处来》让学生体味“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中把“和”换成“或”效果如何?

二、思维教学法

陶行知先生“教育要解放人”这一教育理念道出了今天我们的教学应以完善和提升人为主要宗旨,学生的发展是目的,学问、知识、技术是手段。“教学的本质意义应使自在的知识有目的地进入人的自觉领域,不断地推动人由自在走向自为。”如何由自在走向自为?如何借助语言这一桥梁窥探作者贮入文本中深层次的意义?一句话,在于教者的一个“导”字导向学生内在的个性思维,意在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锻炼学生的个性思维。笔者试以案例说明之。 教学《始得西山宴游记》时教师让学生在体味柳宗远笔下西山“怪特”语句基础上,导引学生思考:柳宗元眼中的西山为何写得如此优美、怪特?学生一:作者的心情好,所以看见的事物也优美。 那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二:心胸完全放开毫无杂念那种。用文本的话讲就是“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学生三:我觉得与他的性格有关。他性格是超沉拔俗、卓立不群、桀骜不驯,所以非常喜欢怪特的景物。

至此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对文本意义上的感悟、提升。但仅此而已,教师应乘胜追击,进一步完善学生对文本意义的建构、整合,促进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交流。提出:学了这篇文章,受到不少启发,你想对柳宗元这位古代名人说一句什么样的话呢?学生一:从您的文章中,感悟到您品格的伟大。作为一个现代人,我深深的被您的不同留合污的品格所熏陶。 学生二:我想用刘禹锡笔下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来比喻您。学生三:我被您的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所折服。但我生性是一个不怕挫折、不怕困难的一个人,面对现实的残酷,我不会移情山水陶醉大自然,求得一时的安宁,我会选择挑战困难,攀登人生高峰。

对于说明文这类应用性文体教学,也应引导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科学思想和学习科学精神。阅读《蜘蛛》在了解蜘蛛习性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怀,也从他科学客观观察生物的态度中获得有益的启发。让学生领会到是作者把在这种态度、精神支配下仔细观察的经过和结果记录下来,才写成如此生动的科学小品。教学中应摆脱在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上下功夫的套路。

总之,语言教学和思维教学是新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两个点,一般是先语言后思维,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但这两个点在教学中必须击打到位,才能深入文本,提升个体能力。

上一篇: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下一篇:培养审题能力改进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