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技能考证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19 07:53:20

高职院校技能考证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分析高职院校技能考证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操作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技能考证实训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82-02

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培训课程是多数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双证”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培训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实施,还是在实训基地的配套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的用人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拟以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培训课程为例,探讨高职院校技能考证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考证通过率不高

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培训课程一般都是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即由实训指导教师针对实训内容进行讲解与示范,然后分组练习,最后是考核验收。然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考证通过率并不高。具体而言,造成学生考证通过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指导教师缺少。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培训课程共分三个内容模块,每个模块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主要对实训过程进行组织、讲解、示范与练习指导,每个班的人数少则30多人,多则超过50人,其管理的幅度之宽,远远超出了8-12人的有效宽度的管理原则。

其次,从管理上来看,由于对实训课程的监管力相对比较弱,有的学生产生了实训课程不重要的错觉。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学习技能为主的高等教育的新模式,为了适应这种新模式的要求,实践课的比例逐渐增大,许多原来纯理论的课程,都改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训课程。然而,教学管理部门在监管上仍然坚持以理论课程为主的监管模式,对实训课则不够重视。在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忙于技能传授,对于那些学习热情不高、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则会放任自流,因此,实训课堂的秩序比较混乱,不仅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而且直接影响了考证的通过率。

最后,从计划上来看,当实训课与其他理论课程发生矛盾时,总是实训课让位,实训课程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确立。一般来说,一个教师每个学期通常要担任两门课程以上的教学任务,在实训期间,还担负着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当在时间上发生矛盾时,实训课教师首先要去上其他课程,而实训课则由其他教师临时顶替,而顶替教师往往由于对本实训内容不够熟练,一般只负责实训期间的日常管理,教则少之又少。

(二)实训内容相对滞后

目前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培训课程共有三个模块的内容,即电子线路模块、电动机模块、机床电气线路模块。电子线路模块主要安装与调试一些简单的电子电路,而缺少电力电子线路的安装、调试等内容。电动机模块的实训内容的设置重点放在电动机的接线与嵌线上,而对电动机的起动与制动的控制、电动机的变速、电动机与变频器的连接及参数设定和调试等主要内容,由于设备等方面原因一直未开设。显然,实训课程所开设的内容与行业的技术发展相比滞后较多,严重影响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对策及操作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可从以下方面对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培训课程进行改革:

(一)确立实训课程教学的主体地位

1.成立实训课程的领导小组。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要求,实训课程在整个教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就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而言,其比例已经达到了50%,而且这个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因此,转变思想观念,改革管理模式,是提高实训课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应以专业系(部)为基本单元,成立由1名系领导牵头,各专业教研室全体专职教师、相关实验室实验指导教师参与的实训课程领导小组。其基本的职责包括:一是根据国家技能考证的相关标准及企业的需求,及时组织研究、修改实训计划;二是对实训的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在每个实训模块课程结束时组织考核验收,确保对所学的技能人人过关。

2.建立实训课程质量考评制度。在充分分析往年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与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协商,合理确定实训课程首次考核通过率指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首次考证通过率应该在90%以上。考评指标一旦确定,应该作为一项刚性指标来执行。为了确保考评的严肃性,考核验收应该在公开、公平的环境中进行,坚决杜绝考核过程中的作假现象。公平、合理的考评制度,是确保方案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考评方案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意见,按其重要性赋予实训质量考评一定加权系数,即考核验收占70010,领导考评、督导考评、学生考评各占10‰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将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纳入新课开发范畴,给予经费资助。根据目前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培训实训内容相对滞后的现状,无论是改革的力度还是改革的难度都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实训课程的改革,不仅涉及教学计划的调整,实训教材(或实训指导书)的重新编写,而且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设备与设施,并制定考核标准。所以,应该将实训课程内容的改革列为新课开发范畴,并给予经费资助。

2.对实训课程成绩优异的指导教师实行奖励。在加强对实训过程的监管的同时,实行严格的考评制度,并根据考评的结果,对考评结果达到规定标准的指导教师实行奖励。如在课程考核验收时,根据首次通过率指标,进行课时奖惩,达到规定的,给予课时奖励;达不到规定的,给予课时惩罚。为确保操作的可行性,所奖励的课时从现行的总课时中额外给予,所惩罚的课时从现行的总课时中扣除,每个月由系部提出申请,最后由学院审批实施。

总之,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培训教学的改革,应该是软硬件建设同步推进。既应重视改革方案的研究与论证,又应加强相关硬件的配套和系统改革的软件建设。教学中,构建公平、公开、合理的考评制度是一项既细致又繁杂的工作,如果做得不好,考评可能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实施过程中,一是应加强实训过程的考核。成立考核小组,由1名系领导牵头,至少有3名以上的专业教师参与,到实训的现场对实训的过程进行评分,评分以任意抽考3名学生的方式进行,根据学生的考核成绩,评定得分。二是应保证考核验收的公平。考核时,系领导及2名以上的专业教师在现场进监督,以确保考核的公平性。

(责编 吴筱)

上一篇:以就业为导向的离职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下一篇:浅谈中职机械类实训“7S”活动的定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