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缺失与对策

时间:2022-08-09 07:17:50

分析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缺失与对策

摘 要:从当前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来看:受新课标影响,地理课堂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其教学目标与宗旨也越来越明确。但是教师也应该看到,受各种因素影响,实践缺失仍然是困扰教学实践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必须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对策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地理学科一直被划分科学与社会两个部分,它和生物、化学、物理一样,地理实验也有很强的实践性、直观性、探究性,能有效改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自新课改实施以来,首次对实验教学提出了要求,在新教材中有了实验,实验试题也在高考中出现。从表面来看:对高中地理实践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极大地促进了地理实验的开展。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因为高中地理实验起步较晚,缺乏系统、完善的体系,在实验室、实验观念不充分的情况下,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甚至还有缺失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直接面对问题,优化对策,寻找真正有价值的实验,完善地理实验教学,以健全实践教学。

一、高中地理教学缺失的原因

地理实践作为新课改后提出的一个更加灵活、生动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熟练各个知识体系,因为在此之前根本没有实践经验,所以在高中地理提出教学实践后,存在很多问题。

1.教材内容的改变对地理教学来说是一大转变

从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来看:正文简短,案例、图表、活动越来越多,很多知识是点到为止,缺乏深层的分析与阐述,实践内容越来越多,很多内容甚至是老师没有接触过的,这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挑战,需要重新翻阅资料、学习、设计实验,尤其是实验设计环节,具体如:黄赤交角、风的形成、自然演变等。不仅学生学习存在困难,老师教学也很费力。因此,它要求师生快速适应实验教学的改变与调整,在满足课后教学需求的情况下,优化学习进程。

2.教学实践和实验实施开展得不完善

因为这些教学设备和教学步伐存在脱轨现象,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学校会为化学、物理、生物准备实验器材,并且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室学习、实验,地理教学则在室内展开,以老师描述和简单的器材进行,除了简单接触和画图外,很少进行其他实验,突然改变对学生与老师来说都是挑战,后期设施也很难跟上教学实践要求。

针对上面描述的情况,我们不仅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还必须快速接受新教材要求,在重现经典、接受现代化教学的情况下,注重地理实践教学,并且将其落实到各个环节中。

二、增强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的对策

1.强化实验科学性

为了增强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时效性,我们必须整合新课标要求,完善实验教学,以打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然后结合地理学科知识,增强实验教学。当然,在这期间,我们必须切实做到正确反映学科知识,让地理实验与地理原理、本身知识吻合。在教学前,老师就应做好准备工作,让情境模拟尽量靠近真实,而不是形式工作。在实验器材与场所配置上,必须保障实验步骤的严谨性,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过程的严密性,而不是单纯的实验。在设置教学实验时,因为教学时间有限,不能与英语、数学、语文相提并论,所以尽量做到地理实践教学精益求精,结合学科知识,将实验用到刀刃上,这样才能让实验特质落到教学重点与难点上。

2.强化教学主体性

科学编排,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互动多元的实验活动中,对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我们必须整合地理实验的创造性、趣味性、实践性,带动学生热情,让学生全身心地放在互动、合作的实验活动中,并且尽最大可能带动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分组,让每个学生合理、正确地分工协作,保障学生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配合、协作,完成实验。

在实验评价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中,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必须正视学生偏差,并且及时给予指导,发现学生的创新思路与进步,要及时给予支持与鼓励,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在一切实验工作完成后,老师应该尽量做到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通过鼓励思维,为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带去更多实战机会。

地理实践教学作为和教育方针、素质、思想政治直接相关的教学体系,它和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整合地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缺失以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从资源观、人生观出发,立足世界,放眼未来,尽量做到教学实践与时代进步接轨,这样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推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凤莲.论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的缺失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Z1):469.

[2]田定友.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与反思[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17):114-115.

上一篇:良好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 下一篇: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高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