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商科院校开展人文教育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09 06:19:14

我国高等商科院校开展人文教育的对策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11544095)

[摘 要] 21世纪对于中国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会极大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时也需要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作为商科院校应该能够把经商技能与人文修养结合起来的人才,对我国商科院校人文教育进行研究,为商科院校健康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关键词] 人文教育 商科院校

高等商科院校作为培养现代商科管理人才、培养“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从事现代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企业经济活动的未来商务人才的基地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高等商科院校对人文教育的轻视,直接导致培养出专业越来越狭窄的所谓科学人才(或称专门人才),这与我国当前和长远的发展要求不符。

为此,结合本人的工作环境,以哈尔滨商业大学为切入点,针对人才培养与人文教育实际中存在的理论和实际冲突,对高等商科院校开展人文教育的对策进行研究。

一、树立科学素质是人文素质的基础的观念

2001年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首次采用米勒标准,调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具有足够能力阅读报纸和杂志中表达各种科学信息的科学词汇;二是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具有基本的了解;三是对于科学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具有基本的了解。其中第三个方面就是现代人文素质的内容,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建立在相关的知识基础之上。可见,科学素质是人文素质的基础。当然,有高的科学素质不一定具有高的人文素质(其原因一是人文素质需要长期的积累,而科学素质通过几年的教育即可达到较高的水平;二是人文素质除了学校的影响外,更多的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但要有高的现代人文素质就一定要有高的科学素质。依此类推,大学生要具备高的人文素质,就必须具有高的科学素质。考察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相当多的问题是由于科学素质不高所带来的。

二、从重视教育的内容到重视教育的目标的实现

人文教育的目标,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如何教学生做人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教育抛弃了人的和谐发展的理想,把教育的目的定位于为社会现时的政治、经济服务,为个人的谋生、找工作作准备,教育的重点定位在以专业为主的科学教育和专业教育上,忘记了教育的终极目的──人格完善。它并没有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而只是当作“工具”、当作“人力”来“生产”。因此,教育在增加它的长度 (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和广度(大教育、泛教育)的同时,却在丧失着它的“深度”(对人生的关怀、对人性的提升)。所以,日本教育家井深大批评它是“忘记了教育的方向”、“丢掉了另一半的教育”。

人文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重要根基。大学教育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高级工程,目标应是“育人”,而非“制器”;大学应是守护人文精神的家园,而非职业培训所。因此,必须把人文教育作为大学基础教育予以重点推进,这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关键的一步。

三、立足现实资源,开展人文教育,发扬人文精神

极力倡导科学精神教育。科学精神指科技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献身精神、追求和坚持真理的精神、批判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尊重前辈和提携新秀的高尚品格。科学精神是现代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教育题中应有之义。科学精神教育寓于科学教育之中,教师在科学教育中回顾科学史事,推崇杰出的科学家,对科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加以分析和评价;教师在科学研究中吸收学生参与部分工作,指导学生独立开展科学创造活动等,无不是对学生施以科学精神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商科院校的理科专业在进行人文教育时,在现阶段真可以立足于现有专业的基础上,认真专研本专业的知识,教导学生献身精神、追求和坚持真理的精神、批判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尊重前辈。

四、实施全方位的人文教育

在商科院校进行全岗位的人文教育就是指对全校的教职员工进行人文教育,即全员教育,重点是学生和教师。这样才能构教育的人为环境。

第一,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水平。构建新世纪人文教育平台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既教授科学知识、文化知识,又教给学生做人方法。同时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直接面对学生,起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作用,自身的文化素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水准、敬业精神、思维方式及为人处世的态度与方法等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加强人才教育,首先要从教师抓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第二、提高学校其他员工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服好务,处处树立好榜样。

第三、社会环境如果能够为商科院校学生成长提供优良的人文环境这就更好,只不过商科院校在此方面难有直接作为。但是,可以通过高等教育和商科院校对社会的影响,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家科教兴国领导小组对社会的导向去间接创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空间。

五、大力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高尚的文化熏陶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仅仅开出一些课程是大大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很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接受高尚的文化熏陶。1998年,《首都师范大学学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开始实施,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指出,人本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全面的、整体的。它与知识的教育不一样,知识教育要靠灌输,人文教育要靠熏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科院校学生将要走上决策层、领导层,如何影响学生的人文视野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认为在商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做法有:

1.邀请专家、学者、作家、企业家经常开设各种人文知识、儒商文化的讲座。中国有许多值得引以骄傲的历史文明和商业文明,那么在创造现代文明的时候,我们从历史发展中得到了文化,吸引学生关注自己的文化。

2.经常举办校园的文化娱乐活动

用相声评述希腊神话中的女性梅地亚和中国古代女性秦香莲的不同,用小话剧表现物理与艺术的关系,用舞蹈展示三个女性的爱情与相对论的关系……这些听起来新奇、看起来新颖的表演不是先锋派导演的作品,演技精湛的演员们也不是科班出身,严谨的剧本和华美的台词更不是出自行家之手,这只是清华大学学生在进行“风采展示”。在每年的“清华大学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的“风采展示”环节上,他们都要拿出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来展现他们别样的风采。

商科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自然可以更加丰富多彩。

3.美化校园环境在我国教育思想中,三服务、两育人就包含环境与人,天下学子谁不想往北大燕园、他们所包容的历史和文化,及优美的环境,滋润了多少学者爱国热情、点燃多少富有激情和创造的科学成果。哈尔滨商业大学新校区投资7亿元建设,优美的环境一定能够为商大学子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

4.重视学生社团活动,大力宣传、贯彻公共行为道德规范和儒商美德。

大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参与意识和成功塑造自我的意识。共同的志趣使他们走到一起,形成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由学生组织、由学生自我管理,具有很强的主动意识和自我意识。当前,学校的各种活动50%直接或间接由学生社团组织,参加的学生数量多,自觉意识强。在学校共青团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活跃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人文教育的好途径。

学社社团有很强的活动能力。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学生社团把校外和学校联系起来,在校内,可以把各部门广泛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形成更大的社会人文教育的圈子。在美国,近一半的大学社区服务、自愿者服务活动,如筹集资金、竞选、环境保护、助残等。他们称之为人文教育的“渗透”教育活动。

但是,在学校的管理中要把握好“管而不死,活儿不乱”这一基本原则。

5.利用校园网络开展人文教育,占领学校民间文化传播的主阵地

现在,清华大学已初步建成网络校园,各种网络学堂、网络教室、网络课件以及网络讨论等栏目,为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之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清华大学自从1995年开始向学生提倡阅读经典,推荐了80部优秀中外文学、文化名著以来,摸索出以“导读课程”和周六高水平经典讲座,出版《清华人文修养丛书》来指导阅读的途径,有效地克服了辅导力量不足的困难,并将这 80部书全部上网,使“大学生应读书目”活动持续开展下去,让同学们能够“与大师攀谈”,做到“开卷有益”。网络教学的最突出特色是学生自立学习性的提高。学生点击网上课件完成课程的学习,通过网络向教师提交作业,就疑难问题与教师和同学在网上通过自由讨论区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汪青松 查昌国 张国定:杨叔子院士文化素质教育演讲录[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张爱梅: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54-156

上一篇:我国大型企业培训体系现存问题分析与对策 下一篇:对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竞争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