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的审美价值取向探讨

时间:2022-08-09 03:59:06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的审美价值取向探讨

摘要: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民族众多,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民间舞蹈就是典型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发生了重大转型,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价值发生了改变。要推动实现民族民间舞蹈的不断创新就要综合考虑民族民间舞蹈的舞蹈语言以及民俗性等,探讨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价值取向。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审美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093-01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舞蹈是人类日常生活的艺术集合体,可以说舞蹈的起源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这一时期,人们主要过着群居生活,为了表达自身情感以及对丰收的渴望,人们通过肢体的动作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和欲望,主要是狩猎舞蹈、军事舞蹈以及祭祀舞蹈等,但是这些舞蹈形式都比较简单,主要与简单的节拍相呼应。随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舞蹈内容以及形式得到非常大的完善与发展。巫舞、乐舞、民间歌舞、宫廷歌舞、天竺舞、乐队舞蹈等得到大力的发展和完善,这些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形成了完善的舞蹈体系。目前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主要特点表现如下:(1)与道具相结合,实现舞蹈内容的完善和形式的多样化。比如使用葫芦笙、柴刀以及碗盘等,另外还可以使用绸带以及手锣等进行表演。将人体动作与相关道具结合起来,实现民族民间舞蹈的多样性以及综合性。(2)采用说唱相结合的形式,无论是采用歌舞相间、歌舞相伴以及舞伴歌的形式都充分继承了我国传统舞蹈“三位一体”的形式,比如耍龙灯、云灯以及荷花灯等。(3)多于民间技艺相结合,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舞蹈形式多于民间技艺相结合,增加了舞蹈的艺术性。

二、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审美价值取向

(一)高度突出的民族特点

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行为艺术。民族民间舞蹈是由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风俗习惯等形成的优秀艺术代表。要实现民族民间舞蹈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就要从深层次出发探讨民族民间舞蹈的属性,不断融合各个民族的特点实现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要实现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审美价值取向的合理化,就要综合考虑舞蹈的创作背景以及舞蹈创作的目的,选取代表性比较强的舞蹈形式来探讨舞蹈的风格与形式。

综合分析我国各种典型的民族民间舞蹈,可以看出最为典型的价值取向就是民族性。各种形式的民族民间舞蹈在为观众提供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审美表现时,还将民族性深刻地烙印在舞蹈中。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并且分布广泛,在舞蹈创作中要综合考虑各个民族的民族习俗以及地域特点。

比如在藏族舞蹈“堆谐”中,伴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舞蹈演员脚踏音乐节奏,配合上身的松弛随动,载歌载舞。由于藏族人民的服装主要表现为长袖、脚蹬长靴等,所以在跳舞的过程中要舞动长袖,踏地为节来烘托这种热烈的舞蹈氛围。藏族舞蹈粗犷旷野,能够深刻表达人们对自由的渴望。这种舞蹈具有深刻的民族特色,所以在创作时要仔细考虑藏族的民族特点。

(二)充分发挥民族舞蹈语言的优势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肢体动作作为载体的,以身体的动作作为舞蹈的物质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身体的表现动作并不是随意的动作,而是经过美化以及认真训练而来的肢体动作。舞蹈语言的根本就是舞蹈动作,也就是说舞蹈语言是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本。所以在舞蹈创作中要紧密结合本民族的民族语言、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等来表现舞蹈所要具备的舞蹈风格。

举例来说,在壮族舞蹈《火猫舞》中,就深刻地表现出壮族人民深厚的民族特性。壮族人民经过辛勤的劳作之后,稻子收割进入粮仓之内,为了保证稻谷不发生霉烂并不被老鼠吃掉壮族人民就举行独特的祭祀仪式《火猫舞》。在舞蹈中人们扮演起“猫咪”,身着颜色鲜艳的衣裙,头戴头箍和稻草扎出的草辫,进行舞蹈。肢体动作灵活多变,体现了猫咪活泼调皮的特性。

(三)注重民族舞蹈的民俗性

民族民间舞蹈还具有非常典型的民俗性。每一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民俗,要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就要综合考虑民族民间舞蹈的民俗性。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祭祀、祈福以及求偶。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舞蹈的表现形式不一。要综合分析民族民间舞蹈的民俗性,实现舞蹈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结合。

三、结束语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不断发展,但是无论怎么发展都不能脱离舞蹈的民俗性、民族性等基本特征。所以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中,我们一定要综合考虑舞蹈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实现民族民间舞蹈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波.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艺术特色[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

上一篇:从《孔雀》看中国舞剧的舞台美学的创新 下一篇:孔子的孝悌观对当下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