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力

时间:2022-08-09 01:23:24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们在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好奇性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意义深远。笔者根据30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提倡质疑问难,培养创造意识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通过学生思维方向的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1. 热情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在探求知识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不可能都有价值。如,在一次《科学》课中,当讲到“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能剥去他们的皮,否则它们就会枯死”时,一位学生就突然站起来表示反对:“不会的,我在《十万个为什么》中看到过,果树剥去一圈皮,还会增产呢!”全班大哗,我的心也悬了起来,那个学生更是茫然坐下。面对尴尬,我当众表扬了这个学生,说他是个勇敢的孩子,知识面广,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不同意见,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我教的《数学》主课,还是《科学》等其它辅课,不仅这个学生积极发言,其他同学发言的热情也大幅提升,在全班形成了质疑问难的良好风气。

2. 善于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心智成长的重要时期,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人格的走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上无论他们提出什么问题,老师都应及时给予解答,并引导他们探索问题的合理答案,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探索知识的奥妙。

二、鼓励大胆猜想,培养创造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面临的是没有现成答案、也没有旧例可循的一些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两条途径:一是依靠尝试错误的方法,最后找到解决方案;二是依靠猜想,判断方向,提出一种可能性较大的假设,然后加以检验。因此,在创造活动的初期,大胆的猜想是必不可少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根纳,曾根据非洲西海岸线与南美洲部海岸线相吻合的事实,佐以古生物学方面的有限资料,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设,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这样。如在进行分数除法教学中,一个学生提出:“分数除以分数,能不能用分子除以分子,分母除以分母呢?”我信任地望着这位同学:“你说呢?”他不加思索地说:“我说是可以的。”但为什么可以他却说不出来。这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一道“3/4÷1/4 ”的计算题,让他和另外一个同学到黑板上计算。一个用课本上的法则计算,一个按照自己的猜想计算。结果,两种计算结果一样,这个同学的猜想被证实了,这个同学自然高兴。受此启发,数学课堂上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更高了,教学效果也非常理想。

三、创设意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在创造思维过程中,依靠发散思维能提出众多的假设。教师若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分散思维的训练和机会,则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肯定是有利的。

如,在小学四年级某个班的数学课堂上,我在讲授“除数是两位的除法”时,在黑板上写出“380÷30”这个极普通的式题,然后问:“谁能把这个算式的含义说出来?”一位学生回答说:“380除以30”。“还可以怎样说?”另一学生说:“30除380”。老师要求学生继续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这时,黑板上出现了以下板书:

380÷30 380除以30 30除380 380中有几个30?

把380平均分成30份,每份是多少?380是30的多少倍?

被除数是380,除数是30,商是多少?

这种提问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认识,为日常应用题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良好范例。

四、因势利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创造活动中,依靠直觉思维,提出大胆猜想、假设,但这些猜想和假设,如果没有进行周密的逻辑论证,猜想和假设将失去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教育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在认真思考和推理的过程中科学猜想、科学创造,从而得出相对真理的结论。

上一篇: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素质 下一篇: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