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08 03:38:03

影响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的广受关注,如何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总结出影响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三大因素――课程理念、课程资源、课程管理,分析了各个因素如何发挥作用,以期对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教学质量 课程理念 课程资源 课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45

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高等教育,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知识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人才培养受到社会空前关注,从而带动高等教育的被关注度;另一方面,随着关注度的提高和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展,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关于教学质量的界定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应指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成果。为此,我们将课程教学质量界定为三个方面,即:第一,教学质量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取决于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三方面的统一,其中,教学过程质量包含了教学活动本身和学校教学管理两方面的运行质量。第二,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机构教学活动满足消费者(学生及其家长、雇主、社会和政府等)现实的或潜在需要的特性和特性的总和。第三,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活动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程度。

2 影响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笔者认为,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课程理念、课程资源、课程管理。

2.1 课程理念

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是保证课程质量的重要指导思想,好的教育思想将对课程实践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技能”的现状,笔者认为科学的课程理念在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等方面都应该不断创新。

教学观。课程教学不应该是知识的一味灌输,除了知识的传递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发现、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力求知识与技能并重、过程与方法并举、理论与实践结合,如能辅以价值观的传递则愈加完善。

教师观。教师不应该是学生的“尊者”、知识和能力的“权威者”、课堂和学习的“主宰者”,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和研究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是平等关系中的首席。

学生观。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需求,发现学生特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自我提高的推动者,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根据学生反馈和行业变化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质量,重视师生互动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精神,将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

学习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知识并不能伴随一生,只有思维方式和综合能力才能令其终身收益。

2.2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指保证课堂教学正常实施的各类课程要素,包括物质要素和人力要素。课程资源是保证课程实施的必要基础,课程资源越丰富,课程开展会越顺利。其中,师资因素、教学经费、教材资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师资因素。教师无疑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是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的主导者,优秀的师资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素质可以从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水平、身体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养等方面予以提高。

教学经费。教学经费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一般用于建设各类教学设施,如教学场地、多媒体系统、建设实验室、购置实验室器材、建设实习实践基地等,同时部分专业还需要购置教学软件用于课程建设。教学经费充足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前提。

教材资源。教材是反映课程内容最直接的载体,教材质量的好坏极大程度地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优秀教材既要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还得反映该专业最新的变化和要求,避免内容陈旧落后,并根据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

2.3 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具体包括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学时、规划课程章节、设置课程内容、安排课程作业、提供课程扩展资源、组织课程实施、开展课程考核等。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应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应体现该专业最核心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最主要的形式是教课堂教学。课程实施主体主要有课程设计者、教师、学生、教务管理人员等。

课程评价。这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必要环节,通过课程评价可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解从而发现问题,运用调整课程实施方案,改变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式等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3 小结

综上所述,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课程理念是先导、课程资源是基础、课程管理是核心,三者互相影响缺一不可。课程实施者和教学管理者应齐心协力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课程教学将会获得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高耀明,张光辉.大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0).

[2]王勇.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研究[J].学科教学研究,2013,(3).

作者简介:宋珂慧(1982-),女,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四川成都 610074

解川波(1958-),男,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四川成都 610074

上一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案例的选取与设计初探 下一篇:ICU危重患者褥疮的优质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