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教育模式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

时间:2022-08-29 05:21:19

浅析高校教育模式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

摘要:高校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集散地,高校的教育就是其中的精髓,为人才提供所必须的养料。我国要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势必需要改革高校教育模式。本文就是分别从高校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对我国发展创新能力的现状做了总结,进一步发现迈出这一困境的策略,试用理性的分析,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教育 创新 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06

1 高等教育的模式、人才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教育模式创新的现状及问题

当代中国高校教育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但并未完全摒弃旧模式中的缺点,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第一,在高校教育中太多的强调专业性知识的学习。大学教育不应该只是拘泥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文艺、体育、社会、各种常识,也是合格的高学历者需要具备的,这样才是通才,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才是人才的成才之处。

第二,培养方案未能真正落到实处。教师未能很好的贯彻计划,培养方案过于陈旧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形势,都是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这使得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的效率大大降低。

第三,高校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每年大批人才进入社会却很难就业,同时社会需求也未能得到满足,这一矛盾值得关注与思考。

1.2 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均呈现直线增长状况,但恰恰相反的是创新人才的数量严重不足。主要有两个原因导致。第一,在中华民族的潜意识当中,有“枪打出头鸟”的社会意识,大家都力避做“第一个吃螃蟹人”,认为那样会有太多锋芒;第二,受旧的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大学教育没有给青年人提供创新的环境,没能恰到好处的帮助他们创新。

2 高校教育模式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2.1 高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对策

2.1.1 教育理念创新

理念的进步是人类进步的先导。凡事需要有正确方向的指导,才能更好更快地达到理想的效果,理念就如同指南针帮助人们掌握方向。在创新改革中亦是如此。理念创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首先,将教育模式的针对性提高一定高度,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兴趣来开展教学工作。其次,增强对人才的人文关怀,真正做到从学生本体出发,为学生的发展而集中精力,实现学生的个体成长。第三,提高教育模式的丰富性。单一的模式必然带来死板的后果,学生都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那么创新从何谈起?所以要提供多样的选择,有丰富的教育模式才可实现。第四,增强教育模式的延续性,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高校教育更是需要时间的延续性来保证其质量,营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第五,提高教育模式的国际程度。地球越来越成为一个村落,只有与国际交流,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我国的教育模式才能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2.1.2 教育目的创新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我国的教育目的一直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级,并没有把创新思维的培养,思维灵活性、变通性、发散性的培养纳入其中。但是在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种程度已不能满足需要,学生的个性化才是发展目标。只有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才有可能更好地实现创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自身能力发展、个性健全的创新性人才。

2.1.3 教育管理机制创新

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高校应更加注重学术地位,更加注重民主管理,积极调动在校行政人员和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行政人员与教职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承担自己的责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同时积极转型,共同发展,实现科学化的管理,民主化的管理。现代化的管理,使得教育管理机制呈现出勃勃生机,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而努力。

2.1.4 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从基础出发,根据新的社会需求和时代形势,有所创新,在把握规律的同时,摒弃一成不变的模式,提高利用规律的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构建,夯实基础,脚踏实地,注重全面发展,同时加入新兴知识,让学生了解前沿,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既要有高度又要有深度,融会贯通,不死搬硬套。教学内容要成体系,同时也要拓宽思路,不能是偏居一隅,也不能是一盘散沙,必须将系统性和多样性有机结合,给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

2.2 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解决对策

人才的培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只有在创新的教育模式下,不断实践,不断发展才能真正给青年一代以最有益最适合的指导,以创新人才的培养推动国家的进步,民族的进步。

只有兼备扎实理论、较强动手能力、活跃思维能力的人才,才是创新性人才,所以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第一,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人才的基础理论,如科学讲座,课程设置,课业辅导等。第二,通过校内外各种实践培养人才的动手能力,如社会调查,公司实习,生产实践。思维的培养较难在短时间内出成果,所以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坚持的决心,在长时间内形成良好的氛围,尊重不同观点的出现,给予不同思维模式有力的认可,提倡思维角度的创新。

3 结束语

实现教育模式的转型只有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高校教育模式创新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发现,虽然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热潮在不断发展,但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改革和转型势在必行,对于高等教育,国家和人民都寄予了极大期望,模式的创新和改变需要人来实行和完成,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高校教师、高校学生的合力推进。真正让创新的意识深入人心,所有人主动谋求创新,相信不远的将来,我国高等教育定会有新的气象。

参考文献:

[1]杨寿堪.从教与学的关系看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2]徐延花.创新教育模式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10).

[3]刘英岩.高校创新教育的策略及教育模式思考[J].经济师,2006,(5).

[4]张小良.新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理[J].青岛海洋大学高教研究,1999,(1):26-27.

[5]陈德玲等.论高等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49-150.

作者简介:贺庆芝(1976-),女,汉族,湖南安仁人,硕士,副教授,从事细胞生物学教学工作,南华大学药学与生命科学院生物科学系,湖南衡阳 421001

曾怀才,南华大学药学与生命科学院生物科学系,湖南衡阳 421001

郑济芳,南华大学药学与生命科学院生物科学系,湖南衡阳 421001

上一篇: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及塑造方法探析 下一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案例的选取与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