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材教”让课堂充满“张力”

时间:2022-08-08 03:33:35

“用教材教”让课堂充满“张力”

教材虽然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的材料,但在使用时,我们不应拘泥于教材,而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追求“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现结合苏教版五年级《找规律》教学片段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教学片段】

出示教材练一练第2题

师:刚才小红是按绿、黄、蓝、红的顺序穿一串珠,第十八颗是什么颜色?

生:黄色。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每4颗为一组,每组都是按照绿、黄、蓝、红的顺序排列,18÷4=4……2,第18颗是第5组的第二颗,黄色。

师:同意吗?(同意)如果让你来设计,第18颗还要是黄色,你有不一样的穿法吗?先想一想,再画一画,然后小组之间说一说。

生: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

师:想好了吗?哪一位同学说一说?

生1:我是按蓝、黄、绿、红的顺序,每4颗为一组穿的。

生2:我是按红、黄、蓝、绿的顺序穿的。

生3:我是按绿、黄、蓝、红的顺序穿的。

师:观察并思考,这三种穿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每4颗为一组,每组里第2颗都是黄色。

师:如果每4颗为一组,要保证第18颗是黄色,设计时要注意什么?

生:只要每组中第2颗是黄色,其余3颗颜色、顺序随便。

师:为什么?

生:因为,18÷4=4(组)……2(颗),第18颗正好是第5组的第二颗,所以只要每组的第2颗是黄色就可以了。

师:有用3颗为一组穿的吗?

生1:我是按红、绿、黄的顺序穿的。

生2:我是按红、绿、黄的顺序穿的。

生3:我是按蓝、红、黄的顺序穿的。

……

师:对这些穿法,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1:每组里的第3颗都是黄色。

生2:要让第18颗珠子是黄色,只要第3颗珠子是黄色就行了。

师:我就有点不明白了?刚才每组里第2颗是黄色,现在怎么又变成第3颗是黄色了?

生1:我知道,刚才每4颗为一组,现在每3颗为一组。

生2:我也知道,因为18÷3=6(组),没有余数,第18颗正好是第6组的第3颗,所以只要每组第3颗是黄色就可以了。

师:真棒!如果再让你当一回设计师,要求第18颗是红色,你能行吗?

生:学生情绪激动,个个跃跃欲试。

……

【教学思考】

(一)一题三问,让课堂“一波三折”

教者没有被书上习题传统意义上的“强化巩固”绊住手脚,而是大胆创新,通过三次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不一样的穿法吗?”“再当一回设计师,你行吗?”对“穿珠子”习题进行了拓展延伸,在看似“一帆风顺”时又“节外生枝”,把学生的思维从“波澜不惊”引向“波涛汹涌”,逼着学生去尝试、去探究,为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周期”和“余数”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第一问很简单,第二问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设计,但在这种种不同中又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不同中有着相同。第三问则是更高层次上的开放,但学生一点也不觉得难,因为第二问的探究活动让儿童“生产”了知识,他们发现了规律中的“规律”,而这恰恰是一种“带得走”的知识。

(二)师生对话,让思维充满张力

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按“绿、黄、蓝、红的顺序,第十八颗什么颜色?”条件封闭,答案唯一,学生只需套用公式。而老师的“顺手一投枪”“如果让你来设计,你有不一样的穿法吗?”开放的问题打破了思维定势,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中,他们获得了构建自己“数学”的机会,“我知道”“我也知道”,多样性的表征更是让思维充满了“张力”。

对话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心灵的一种“敞开”与“接纳”,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每每在探究“节点”上,总能适时提出一些导向性的问题,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三)探寻共性,让学生经历“数学化”

好的课像戏剧一样,也应该有“悬念”。“第18颗还要是黄色,你有不一样的穿法吗?”就在同学们认为该题结束时,课堂却另起“波澜”。学生的思维先打开,通过画图、讨论寻找各种不同的方案,再聚焦,通过观察、对比探寻这不同中的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注重将具体的问题横向数学化(不同),更注重抽象层面上的纵向数学化(相同),逐步舍弃非本质属性,超脱具体问题,从而上升到“规律”的认识。

“这三种穿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设计时要注意什么?”表面看好像是同一个问题,是重复,其实这是一种追问,是对问题的“穷追猛打”,意在提醒学生对核心问题的再思考,对规律的再认识。“对这些穿法,你又有什么发现?”不断地挑起话题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我就有点不明白了?”教师的示弱让学生倍感兴奋,“我知道”“我也知道”。从画图到文字再到算式,这种“数学化”进程是渐进的,这个过程也是“数学建模”的过程。(责任编辑:李雪虹)

上一篇:有机化学试题命题来源研究及启示 下一篇:品德与社会活动式教学策略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