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18 12:12:53

艺术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艺术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艺术院校由于其学科性质,注重实践教学,很多专业采取小班教学,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相对较弱。随着艺术院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面对新形势,教材建设如何在改革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还面临较大困难。文章以实例探索艺术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制度建设,教材编写与教材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探索具体解决方案。

【关键词】艺术院校 教材建设 教材管理

艺术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在艺术人才培养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教材质量的高低影响教学的效果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分析了艺术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中自身具有的特点与存在的不足,从教材的建设、日常管理及教材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对艺术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艺术院校教材建设管理特点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许多艺术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与许多综合型大学相比,艺术院校具有普通高校的共性也具有其本身的教学与管理上的特点。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截至2014年,学校建有本科教学单位13个,开设专业36个、专业方向50个,学生人数众多,专业设置覆盖面广,很多专业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尤其像音乐学院的很多专业强调小班化教学,注重练习。很多专业的教学使用教材较少,即便有些课程教学有固定教材,也存在陈旧、更新缓慢的现象,使用效果缺乏后续评估,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另外,随着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也凸显出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教材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欠缺;高质量的反映教学改革成果的教材缺乏;教材建设缺乏规划,立体型、双语教材及电子教材开发较少;教材管理人员配置及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探索教材建设与管理对策

(一)完善教材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建设

建立高效灵活的教材管理协调机制。为此要成立院校教材管理委员会,由分管教学副校长、学术专家、教务处分管教材负责人及各二级学院分管教材负责人组成。有了教材委员会的监督,就可以实现对教材的后续评估,把教材管理纳入持续性、系统化的管理。没有监督机制,教材只要一发下去,就会出现无人关注情况,就像买了商品回家,缺乏售后服务与售后调查。委员会要定期开会,就教材编写,教材选定与教材评估等方面展开讨论,制定方案,落实相关政策。

建立规范有效的教材管理制度。有制度才能保证效率,在教材委员会的领导下制定一套有序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明确教材计划、征订、采购和结算的程序,做到工作有章可循,保障教材供应。教材采购要实行公开的招投标制度,要严格对供应商的资格审查,在采购中明确责任,规范程序,做到万无一失。

教材的选用要有规范的程序,真正把好的教材选出来,任课教师要依据学生和课程情况进行教材调研,经过教研室集体研究决定,并由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确认,最后报教务处,然后教材管理部门组织召开教材委员会会议,最后决定推荐教材是否可行,决定是否订购。

(二)教材要适应教学特点,反映最新教学改革成果,鼓励自编教材

由于艺术院校长期对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忽视,存在自编教材数量少、质量不高、教材申报和建设整体滞后等问题,如南京艺术学院某些学院,教学很少用教材,自编教材严重缺乏。教师长期的教学经验及大量优秀的学生作品,尤其是高质量的教学成果没有在教材中反映出来,所以教师,尤其是一线的教师应该教学与科研并重,积极思考,把教学成果转化为教材,为学生提供好的教学参考。南京艺术学院近年来参与的教材申报也很少,有的即使出版,也没有走入学生课堂,有的注重申报,缺乏后续监督,申报成功的教材项目也存在不能按时出版等问题,从而导致教材的时效性降低,这是非常可惜的现象。

教材反映教学改革成果,教学改革成果要通过教材加以推广,艺术院校要抓住教材改革的成果,推出自己的特色教材,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教材管理人员要对教材建设进行充分的调研,把重点放在本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上,鼓励教材编写。例如,南京艺术学院具有江苏省高校品牌、特色专业13个,完全可以依据专业优势,加大投入,打造与品牌、特色专业相符合的品牌、特色教材。此外还应该加大支持优势学科教材,精品教材建设,国家规划教材建设,让教师的学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生动的教材。要定期评选优秀教材,对优秀教材给予奖励,在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上给予侧重,形成良性循环。

(三)加强立体教材、双语教材、电子教材的编写,丰富教材种类

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探索建立立体教材,通过文字和影像的结合,形象直观的表述教学内容,与其他教材互相补充,对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学将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建设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校已成为众多学校追求的目标。南京艺术学院也不例外,力争建设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较高影响的艺术学府,率先尝试双语教学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双语教材极度缺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发展要求,不利于国际学术交流。国外留学生到学校来读书却没有相应的双语教材,对国际交流与品质提升都产生消极影响。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鼓励专业过硬,外语水平高,有留学背景的教师,发挥聪明才智,集体编写双语教材。

(四)教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教材管理工作复杂,教材管理人员不仅要热爱教材管理工作,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教材管理工作是项复杂而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工作,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再次,教材管理人员应具备敏锐的信息跟踪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要科学整理相关信息,对教材进行科学评估,要对新时期教材管理方法进行研究、探索,掌握教材管理新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

总之,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是项长期、艰苦而复杂的基础性工作。教材管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教材建设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适应本学校教材建设规划,完善制度,打造与艺术院校的素质教育相匹配的建设与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汉芬.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探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2]黄艳.高等学校教材建设规范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 2007(12).

[3]袁南平.艺术院校教材建设之我见[J].艺术探索,1998(3).

[4]郑祥江,王成端等.学分制条件下教材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上一篇: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课堂学习现状调查 下一篇: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