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与学刍议

时间:2022-08-08 03:25:37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与学刍议

摘 要: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紧扣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紧密联系生活,延伸课堂。加强学生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文化素养,为高考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好高中语文教与学呢?

一、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改对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最大要求莫过于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还学生学习的自。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让整个教学活动活起来,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改变课堂结构,让学生唱主角;打开语文课堂之门,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拓宽学生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语文水平;设计开放性作业等。这样语文教学就不再局限于课本,拘泥于课堂,拓宽了教学渠道,延展了教学内容,使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造,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活力

高中语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课也可以分成多种课型。如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社会实践,语文活动课等。像阅读也可以分为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自由阅读,定向阅读等。写作可分为日记,随笔,缩写,扩写,片断练习,命题作文,非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漫画作文,还可以口头作文。语文教育家魏书生完全把学语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出一套“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和“三结合”的语文自学方法,在教师较多时间不在校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对我们是有益的启发。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式、讨论式、座谈式、演讲式、辩论式、表演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各种形式又可以灵活多样,如问答式可采用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等形式;演讲式可以分组演讲,也可以进行演讲比赛。总之,各种形式的运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广泛参与。同时要精心设计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有观察、思考、质疑,有讨论、争辩、发现,有想象、理解、阐释,有分析、概括、综合,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紧而有序。

三、紧密联系生活,延伸课堂内容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摆脱本本主义,现实与生活对接,让学生感到语文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很实用。延伸和扩展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科是最丰富多彩的学科。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可见教材只是语文基础知识的载体。学习教材的目的,无非是通过这个例子和载体,去揭示它所承载的普遍性和本质性的东西。以课文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在课前、课后学习,这是语文学习延伸和扩展的有效方法。学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既可以增加信息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阅读实践活动。这样就使得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相补充,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把学生的社会经历、生活体验、所见所闻引入课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进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把人生的看法、社会现象的评判、生活的喜忧、家庭的悲欢等充分表达出来。语文教学就不能局限于课本,拘泥于课堂,要拓宽教学渠道,延展教学内容,从而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

四、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上一篇:三亚:拥抱阳光、沙滩和海水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