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积极构建生成性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8-08 01:01:18

初中数学课堂积极构建生成性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倡导了教学的生成性,这给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气象。教师应善于关注初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化体验和富有创造性的发展历程,鼓励初中学生即兴创造,从而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立足初中学生现场思路,灵活机动组织教学进程,以真正满足初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需要,从而促进更高价值目标的生成。为此,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让初中学生参与猜想验证的情境,促其生成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有利于初中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例如在教学“瓷砖的铺设”中,初中老师问:同学们,生活中的瓷砖、地砖一般是什么形状的?如果是圆形的瓷砖和地砖能否无空隙、无重叠地铺满地面?初中学生经过思考,分别提出了“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瓷砖能否铺满地面?”“大小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的瓷砖能否铺满地面?”“大小相同的任意四边形瓷砖能否铺满地面?”“大小相同的任意三角形的瓷砖能否铺满地面?”“大小相同的正五边形的瓷砖能否铺满地面?”同学提出的各种猜想是课堂生成的教学内容,初中学生的这些验证方案同样是鲜活、丰富的教学内容,从而拓展了初中学生的数学空间。

二、让初中学生通过动态演化情境,促其生成

课堂狭小的物理空间的限制和数学文本的静态呈现,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不能形象地展现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表现出事物之间的发展变化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生成一个动态演化的生活情境,从而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使初中学生能够从全局的角度正确把握演变中的事物,掌握其内在规律,从而正确理解概念,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及数学思想。如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画出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和直方图等统计图。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不仅快捷方便,而且画出的统计图标准、美观。这样,可以调动初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尝试,提高他们的设计、动手能力。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方便地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由此可以观察对称点所连线段与对称轴的关系,使轴对称图形或对称轴的位置发生变化,观察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类似地,可以探索对称点的坐标的特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三、在互动合作中促其生成

1.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相结合。生生互动时,教师不能当旁观者,应走下台参与学习,引导初中学生从互动一开始即进入角色,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尽量做到发言不重复。对小组交流中,教师应及时加以指导,指点迷津,确保信息交流的质量,同时应引导初中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大胆探究,积极生成。

案例:运用平方差公式自编题

师:(教师引导初中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后)下面的时间大家采取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题。看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

(初中学生按初中老师的要求开展合作学习,教师深入各组巡视,在一个小组,初中老师仔细看他们编出来的题,发现他们的题编得有特点,就让他们把编好的题写在纸上,送到前面,以备交流时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初中老师来到又一个小组,倾听初中学生的发言,看他们编好的题)

师:你们能否再变换一下角度来编题?

生:可以。(小组又继续讨论)(初中老师来到了另一个小组,发现两个初中学生不出声)

师:你们为什么不发言?

生:我们对公式中究竟代表什么还没完全搞清楚。(教师弯下腰给这两位初中学生讲解,初中学生边听边点头。

初中学生经过讨论,思维从求同达到变通,从变通中又开拓了新意。

2.竞赛。竞赛活动中,需要个体之间的协同,并与外界高密度地交换信息,快速地自我控制,因此适用于难度不大的学习内容。

案例:平方差公式的导入

(初中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计算下列各题:①(1+x)(1-x)②(2a+3)(2a-3) ③(100-1)(100+1)④(x-5y)(x+5y)⑤(-y+3x)(-y-3x)⑥(x-6)(x+3))

师: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做,看谁做得又快又准。(初中老师在讲台上做,初中学生独立做题,约1分钟后,初中老师告诉大家他已做完,初中学生发出惊叹声。)

师:我已经得第一了,看谁能得第二名?(初中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教室里静悄悄地,初中学生在努力计算,约2~3分钟后,大部分已经完成。)

师:大家比较一下答案,是否一样。

生:一样!

师:不知你们的方法是否和我一样?为什么我比你们做得快呢?其实初中老师不是用多项式乘法法则做的,而是利用平方差公式做的!(稍停)那么什么是平方差公式呢?看看存在什么规律,当你找到规律时也就知道什么是平方差公式了。(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是小组讨论。)

4.大组辩论。对一些开放性问题,且有一定深度的问题,需要有一段时间酝酿,再进行大组辩论。

5.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以小组为合作群体展开学习探究,让初中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量信息的收集、分析,从而增进思考能力和创作能力。合作探索过程中,小组成员在分有合,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上一篇:也谈数感培养的策略 下一篇:例谈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