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价格垄断行为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8-08 11:46:28

治理价格垄断行为的有效途径

The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Price Monopoly

Liu Jianzhou;Liu Haifa

(He'nan Xinmi Price Bureau,Xinmi 452370,China)

摘要: 价格垄断行为束缚企业发展,使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强,通胀压力加大,对我国经济危害日益严重。当前要从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加大对价格垄断行为的治理力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Abstract: The price monopoly bounds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s the uncertain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ncreasing inflationary pressures are harm to China's growing economic. In the current, we should strength the management of price monopoly and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view of the necessary to maintain normal market competition.

关键词: 价格垄断 经济学分析 预防和治理

Key words: price monopoly; economic analy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F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0-0039-02

0引言

价格垄断行为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危害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它增强了通胀预期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从理论上厘清价格垄断行为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危害,提出有效的治理途径。

1我国价格垄断行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当前我国价格垄断行为的特点笔者通过研究分析我国各级价格主管部门查处的价格垄断案件发现,目前价格垄断案件呈现4个特点:一是价格垄断行为时有发生,且有缓慢增长趋势。以浙江省物价局统计的价格垄断案件数量为例,该省2003年以前为零,2003至2004年为1件,2005年2件,2006年6件,2007年25件(数据来自《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08年专刊),这与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形成,市场竞争逐步加剧有关。二是价格垄断行为案件集中在竞争比较充分和用途单一、替代性低的生产资料行业。三是个别行业协会违法把持价格话语权,把国家下放给企业的定价自收归自己,打着维护行业正常价格秩序名义限制竞争,成为价格垄断行为主要推动者。例如,2006年度至2007年7月方便面集体涨价等多起价格垄断案件就是在行业协会组织协调下产生的。四是串通手段明显。企业之间大多通过书面或者口头的协议、决议直接的沟通或者各方当事人通过默认等实施价格垄断行为。

1.2 价格垄断行为发展趋势我国经过几十年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价格改革,打破了政府统一集中和分配资源与产品的体制,垄断价格出自政府的制度性安排的局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制度性价格垄断逐渐减弱,非制度性价格垄断逐渐增强。经济的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程度逐渐增强,大企业连锁经营、商务等经营方式和网络营销、直复营销等营销方式的发展,厂商联手,连锁联合定价搞价格垄断行为将明显增加。随着国际金融资本势力对我国经济的渗入,通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操纵市场实施价格垄断的手段将更加隐蔽化、多样化和复杂化。当前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消费特色的局部领域如农产品消费领域,因其市场总量小,生产地集中,金融资本的进入通过卖空卖空极易造成市场供不应求的假象,从而通过操纵电子交易市场价格推动现货价格上涨。

1.3 价格垄断行为产生的原因

1.3.1 市场发育不完善造成的价格垄断研究表明,市场发育愈不成熟,技术进步愈缓慢,经济系统的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度愈低,价格垄断行为就越易产生。虽然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经营者自主制定,但由于市场发育不充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尚不成熟,市场竞争规则尚不规范、不充分、不适度,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制度未能随着经济开放度及时跟进,一些经营者不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竞争优势,反而联手实施价格垄断行为。

1.3.2 垄断性行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造成的价格垄断根据经济学“成本劣加性”原理,在一个行业中,一种产品或服务由一家企业生产经营比由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生产经营单位成本更低。这些行业如水、电、气等公用事业产品不仅具有垄断性特征,而且还具有资源性与稀缺性并存的特征,根据投入――产出分析,这些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这些行业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其他行业的投入。这些行业的供给不足,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不合理高价使其他企业陷入困境,政府对这些行业实行控制的目的不在于经济合理性,即不在于垄断对市场竞争、经济效率的影响,而是在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若这些行业个别企业由于利益驱使滥用其对市场的支配地位就会实施价格垄断行为。

1.3.3 价格垄断行为形成于市场竞争根据马克思价格理论,资本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的生产价格,是企业生产的商品市场价格上下波动的中心。由于市场竞争主体为了生存和发展,总想通过限制或回避市场竞争对自身利益的束缚勾结起来密谋实施价格垄断行为,这些“同业中人甚至为了娱乐或消遣也很少聚在一起,但是他们谈话的结果,往往不是阴谋对付公众便是筹划抬高价格”[1],这些价格“垄断者使市场存货经常不足,从而使有效需求永远不可得到充分供给。这样,他们就能以大大超过自然价格的市价出卖他们的商品”。[2]或通过捏造涨价信息哄抬价格联手提价。表面上看来,各个企业各自规定价格,但实际上由该部门最大的垄断企业首先确定能够获取高额“目标利润率”的商品价格,其他企业默认执行。

1.3.4 滥用行政权力形成的价格垄断行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某些政府工作人员观念尚未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或者规定歧视性价格,维护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行业的利益实施价格垄断行为。

2价格垄断行为的危害

2.1 价格垄断行为不会使社会总财富增加价格垄断行为不过是在垄断统治的条件下,使价值和剩余价值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集团再分配的一个杠杆,因为价格垄断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某些商品的垄断价格,不过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具有垄断价格的商品上”[3]垄断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必然和另外一些非垄断企业或小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价格对价值的反向偏离相对应,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2.2 价格垄断行为对新企业意味着“进入壁垒”实施价格垄断行为的企业,因为积聚起超额资金有能力分摊因实施垄断低价而造成的各项生产经营成本,所以一些新兴企业因资金问题被排除市场之外,这些企业在排斥掉竞争对手后,又通过建立的营销网络,提高商品价格。

2.3 阻碍市场价格机制正常运行市场价格机制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真实灵敏的价格信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价格垄断行为导致价格信号扭曲,使价格不能真实反映供求,导致市场失灵,因为上游企业的价格垄断性高价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传导到下游企业,沿着产业链逐个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这样不能为生产要素的投入提供正确的指引,使生产要素配置失衡,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妨碍市场经济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行,增强通胀预期,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

2.4 威胁国家经济安全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间隔逐步被打通。世界虚拟经济的增长大大快于实体经济增长,流动性日益泛滥,世界金融资本已不再满足于在股票、债券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投机获利,逐渐进军粮食、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市场,这些商品价格的金融属性不断增强,价格逐步摆脱供求基本面。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全球化,外国资本通过收购、兼并或合资控股等方式将一些民营企业变为外资企业或外资控股企业,目前我国有的行业如彩卷、移动电话、农用饲料等几乎为国外或由外资控股的企业所垄断,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60%,大豆、铁矿石、原油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分别达70%、50%、51%,国内大豆加工工业几乎全部由外商投资经营;这些跨国企业联合采取掠夺式定价挤垮“效率同等”的我国企业,逐步蚕食我国产业根基。一些国内经营者相互串通实施价格垄断低价在国内市场和对外贸易中销售商品,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消弱国家经济实力,危胁国家的经济安全。

2.5 阻碍科技变革和创新发展约瑟夫・熊彼特指出市场主体为争取市场份额而开展新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对全社会技术进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实施价格垄断行为可以使企业获取高额利润,企业没有了竞争压力,正如列宁指出:“既然规定了(虽然是暂时地)垄断价格,那末技术进步、因而也是其他一切进步的动因,前进的动因,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消失了”,甚至某些企业如“德国制瓶工厂主的卡特尔收买了欧文斯的发明专利权,可是却把这个发明搁起来迟迟不用”。[4]所以“暂时的垄断高价及其所导致的低效率,实际上商业社会为发明所付出的代价”。[5]从长远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价格垄断行为的企业最终只能是自掘坟墓,为市场所淘汰。另一方面,阻碍行业整体发展,通过价格联盟实施的价格垄断虽然在短期内使联盟企业获得较大利益,但由于行业内不同企业经营成本不同却执行相同的价格,无形中保护了本行业内落后企业,严重挫伤先进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使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处于停滞状态。

2.6 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价格垄断行为对消费者的损害一是直接经济损失,表现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服务付出更高的价格,或者以同样的价格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数量更少,质量更差、规格更低。二是损害了消费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根据法律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有权知道商品或服务进价或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货比三家来选择购买或接受符合自己价位的商品或服务。但当部分经营者操纵市场价格实施价格垄断行为时,消费者的价格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就被剥夺,不利于培养成熟的消费理念。

2.7 价格垄断行为抑制市场竞争竞争是市场主体的一种生存本能。马克思说:“分工则使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互相对立,他们不承认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只承认他们互相利益的压力加在他们身上的强制,正如在动物界中一切反对一切的战争多少是一切物种的生存条件一样。”[6]可见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市场竞争机制是社会获得繁荣和保证繁荣最有效的手段。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基本形式。根据价值规律,市场主体只有生产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才能为市场所接受,市场主体必将采取包括价格竞争等各种竞争手段才能发展壮大。价格垄断行为增加了市场“游戏规则”的主观随意性,降低了市场竞争的透明度,人为对社会竞争机制造成极大危害,与市场竞争规则格格不入。正如恩格斯所说:“竞争建筑在利害关系上,而利害关系又引起垄断,垄断也挡不住竞争的洪流。”[7]

2.8 价格垄断行为加剧收入分配不公,影响社会稳定价格垄断行为导致社会财富的非经济分配。例如,人为提高垄断产品和服务价格导致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出现较大差距,垄断行业的价格垄断性上涨更是对农民等弱势群体财富的掠夺,最终导致基尼系数日渐增大,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2.9 严重阻碍价格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我国缺乏从公平竞争自然衍生垄断的普遍基础,改革前的高度集权、政企合一的经济体制导致的价格统一制度在人们脑海根深蒂固,人们已习惯于的反市场定价机制的定价形式,错误地认为为价格垄断行为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习惯的势力成为市场化价格改革的强大阻力。

2.10 价格垄断行为有可能使价格连续超幅度上涨,影响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及扩大内需政策实施基础设施行业的价格垄断性上涨妨碍农村这个中国最大消费市场的启动,对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优化经济结构,减轻对外依赖产生严重阻碍。

3制止价格垄断行为的有效途径

3.1 坚持以市场化导向开展反价格垄断执法工作反价格垄断的目的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因此开展反价格垄断执法应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审慎原则,坚决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鼓励企业通过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发展,使企业做大做强,坚决制止妨碍正常市场竞争的价格垄断行为,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2 不断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逐步引导竞争主体在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中形成完善的价格形成机制成品油、电力、铁路运输、邮电、通信等重要服务业具有自然垄断的属性,目前实行政府定价或市场调节价,是市场调控的真空区。因此要加快市场化进程,在垄断和规模经济中间引入价格竞争机制,促进有效竞争。同时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应依据法定程序和标准介入对垄断经营成本的调查、测算、分析,定期审查垄断行业成本变化情况,实行公众参与信息披露机制,产生对垄断行业的束缚力,避免这些领域利用对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价格垄断行为。

3.3 多个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加强协调反价格垄断工作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工商、商务、证监、公安等部门的联动,整合市场监管资源,掌握反价格垄断舆论宣传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形成强大社会舆论氛围,推动反价格垄断行为活动顺利开展。随着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发展,国际双边乃至多边利益更加趋同,价格垄断行为具有跨区域、跨国界特点,应加强区域和跨国反价格垄断执法机构在调查取证、法律适用及管辖权等问题上充分合作,减少反价格垄断执法成本。

3.4 结合《反垄断法》开展反价格垄断行为活动2010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反价格垄断规定》,这部规章将在规范价格垄断行为执法活动中发挥重大作用。但对反价格垄断调查权的保障上仍存在缺憾。《反垄断法》在反垄断方面创设了许多新的制度,规定反垄断执法对“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时具有进入权、检查权、询问权、查阅权、复制权、查封权、扣押权和查询权等各项权力,在反垄断方面具有较强的威慑性和执行力。所以在反价格垄断行为执法时,要首先依据《反垄断法》并辅之于《价格法》及其配套法规。同时建议国家立法强化价格主管部门对反价格垄断行为调查的突击搜查权、监听监视权、刑事权,并有权委托司法机构配合查处价格垄断案件,以提高反价格垄断执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加大对价格垄断形式的处罚力度。使价格垄断者违法成本大于违法收益,有效遏制价格垄断者通过价格垄断行为牟取非法利益的冲动。

3.5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反价格垄断能力对价格垄断行为的查处,价格主管部门是主力军。价格垄断行为的查处往往难度大、跨区广、影响强,需要运用西方经济学交易费用等理论进行深入的经济学定量分析和效果分析,需要研判国内国际经济走向,市场供求和货币投放、汇率政策和国家的产业政策,要对经济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及相关配套改革进行跟踪分析。因而必须从专业角度界定相关市场,认定垄断力,通过分析明确垄断行为是否有利于竞争,还是损害了竞争,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政策性,且执法效果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同时与一般的价格行政执法程序也不尽相同,在提高调查取证能力方面,需要制定全面、详细的调查计划。而我国目前各地价格监督检查机构的人员中高级经济专业人才、法律人才匮乏,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严重不适应反价格垄断工作要求,市场监管经验不足,反价格垄断行为力量薄弱。建议价格主管部门立即整合反价格垄断执法力量,建立反价格垄断的专家型人才储备库,为反价格垄断行为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做好人才准备。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郭大力、王亚南译.国富论[M].商务印书馆,1981:51.

[2]亚当・斯密,郭大力、王亚南译.国富论[M].商务印书馆,1981:2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73页.

[4]《列宁选集》第2卷,1960年版,人民出版社,第818页.

[5]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第150页.

[6]《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94页.

[7]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12页.

上一篇:直流电路中无源二端网络等效电阻的求解 下一篇: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车削加工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