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科技手段深入推进上海工商廉政建设

时间:2022-08-08 10:35:42

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科技手段深入推进上海工商廉政建设

近年来,上海工商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在推进具有工商特色的惩防体系建设中,始终坚持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以规范权力运行为关键,以廉政风险防范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设计的科技含量,增强制度的执行力,着力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效能。实践证明,“制度加科技”是反腐倡廉建设改革创新的有益探索,是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夯实基础,不断建立完善各项制度

在规范权力运行和预防腐败过程中,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基础建设。只有及时根据情况的变化和需要。准确把握权力运行的规律和特点,使制度设计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才能使权力运行得到规范和制约。近几年来,上海工商系统按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建章立制,基本形成了涵盖行政许可、执法办案、市场监管、消费维权、人财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体系,为规范各项权力运行提供了制度依据和保证。

在制度建设中,注重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对不配套、不具体的制度规定及时修订完善,对不适应、不符合实际需要的制度规定及时予以更新或废止。例如,2008年上海市工商局制定了贯彻落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经过两年来的实践,并在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完善。2010年重新制定了《关于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指导意见》,新的制度规定适应了新形势的要求,既较好地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又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运用。

二、探索创新,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从某种意义来讲,依照制度办事的理念和行动比制度本身更重要。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增强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依规办事的意识,使干部了解制度、掌握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形成自觉遵守规定、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必须创新思维,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手段,将科技手段融入制度设计之中,用科技手段把制度规定固化到工作流程中,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有效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

上海工商系统近年来积极探索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监控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无情的”电脑克服人为操作的弊端,努力做到“大小有界、公开透明、网上留痕、全程受控”。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市工商局就着手建设了“金管工程”(现在统称为“金信工程”),至今已建成两大类的业务应用系统。一类是服务于本部门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应用系统,包括行政许可、综合监管、行政执法、办公自动化、门户网站、综合查询和业务支撑等25个系统133个模块:另一类是服务于本市相关部门的跨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业务的应用系统,共5个系统。这些系统的开发应用,除了满足标准化、精细化、高效化的业务管理需要外,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以规范权力运行,便于监督检查。主要做法:一是为规范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建立了行政许可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受理、审核、发照等各个环节进行程序设定,工作人员根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操作,既不能越权处理,也不能规避程序。二是为规范执法办案中各项权力的行使,根据行政处罚案件办、审、定三分离的原则,将线索、立案、调查、强制措施、处罚决定、处罚执行、涉案物品处置等办案的各个环节纳入制度化管理范畴,并在执法办案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体现出来,达到用制度和技术共同管理案件、共同管理人员的目的,实现对案件管理的全过程监控。三是为规范企业年检过程中权力的行使,积极推进企业网上年检,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查、网上告知,做到了公开透明,提高了行政效率,并可防止权力寻租。目前,全市各类企业网上年检率已达到99.3%。四是为规范财务管理方面的权力行使,按照“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要求,通过财政预算执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完善从议事决策、预算管理、经费使用到审计监督等各环节的链形制约机制,形成国库单一账户、工资、政府采购、国库直拨和其他拨款的一体化管理。五是为规范后勤管理方面的权力行使,开发了后勤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整个系统包含固定资产管理、物品管理、服装管理、维修管理、车辆管理、接待管理六大模块,从项目申请、审批、处理等环节均在网上操作,并留下纪录,做到全过程公开透明。

通过多年的努力,随着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上海工商系统逐步实现了办照、办案、办诉、办文、办会、办事的网上运行,执行制度要受程序的制约,受电脑的控制,受各方的监督。由于大力推进实施“制度加科技”,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制度执行不力、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和暗箱操作等问题。有效地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三、搭建平台,落实制度执行的责任

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推进“制度加科技”固然重要,但制度和科技手段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执行,因此必须紧紧抓住落实责任制这个龙头,确保制度有效执行。上海工商系统近几年的实践一再表明,开展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是搭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效平台。上海各级工商部门在全面推行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中,坚持全面落实责任制,把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准确界定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梳理主要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流程图,明晰工作运行程序和权力运行轨迹。这是责任明确的过程。二是根据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围绕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人财物管理权这三项权力行使过程中容易发生廉政风险的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查找风险点。并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高低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这是责任分解的过程。三是针对容易发生腐败的风险点,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综合运用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权力分解、集体决策、政务公开、干部交流轮岗、电子监察等方法和手段,制定或完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具体防范措施。这是责任落实的过程。四是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廉政风险点防范责任制,签署风险防范责任书,强化防范措施的执行力。在岗干部是廉政风险点防范责任人,负责防范措施的落实。在岗干部的直接领导是廉政风险点防范监督人,负责对防范措施落实的督促检查。在岗干部或者其直接领导有调动的。重新明确该岗位的廉政风险点防范责任人和监督人。这是责任履行的过程。五是发现干部存在问题苗头时,及时提醒谈话,督促整改;发现制度有漏洞时,及时建章立制,消除隐患;发现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发生违纪违法行为时,按照规定程序和权限严格实施责任追究。这是责任追究的过程。总之,通过开展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全面落实了责任制,使广大工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注重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规范从政行为,加强廉洁自律,更加自觉接受监督。

进入“十二五”时期,反腐倡廉依然任重道远。最近,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同志对全国工商系统提出了“五个更加”的新要求,其中“更加严格锻炼干部队伍”也要求把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个更加”,在推进工商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制度创新,充分运用信息化科技手段,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提高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水平。

上一篇:控制执法风险须协调好执法三要素的关系 下一篇: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