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小城镇规划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08 10:34:04

浅谈新时期小城镇规划的几点思考

【摘 要】小城镇的城市化,是非常有效的提高中国城市化的总体水平。因此,积极发展小城镇,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提高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化是指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比重逐渐上升,以及与这种经济结构变动相适应,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比重逐渐上升,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逐渐向城镇转化和强化的过程。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截止2006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到5.77亿人,城镇化水平为43.9%,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可达55%。 21世纪上半叶,将是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小城镇在全国分布面广量大,其人口及用地规模总量占据着中国城市群中的半壁江山。毫无疑问,如果小城镇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了,则将极为有效的促进我国的城市化总体水平的提高。因此,积极发展小城镇,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小城镇规划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当重点注意哪些问题呢?

1.完善市长审批制度,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实施城市化战略,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规划,但仅有好的规划,而在实施规划时却执行得不够严密认真,甚至随意更改,那也是会出问题的。比如现今在规划实施管理中比较流行的“市长审批一支笔”制度,即对各建设项目的审批把关由市长签字批准,便存有一定的弊端。

因为市长审批的对与错、优与劣,直接取决于市长对规划的理解以及执行规划的决心与信心如何,也就是说取决于市长的素质如何。曾记得有篇报道说,某位市长在审批建设项目时,不论其性质功能如何,一律要求带上某种建筑符号,结果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有关专家对此提出质疑和劝告,而市长听也不听,权力在他自己手中,专家们也无可奈何。市长不可能是天才,也不一定是规划方面的专家。那么,市长该如何用好这“一支笔”呢?著名的建筑大师关良镛在论述“城市规划与市长的作用”时,曾经指出:“市长应是两类‘建筑师’的结合”。一方面,市长应具有政治家的素养,审时度势,使城市在政治上、战略上达到最高境界;另一方面,市长应充分发挥建筑师、规划师的作用,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使城市环境艺术品位达到最高境界。这就是说,作为市长把关,不能孤军奋战,个人决策,而应多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体现大多数人的利益,反映社会需求和愿望。人们期望的便是这样的“一支笔”,用好这“一支笔”,对加快城市化进程至关重要。

2.用足用活政策机制,拓宽城建融资渠道

城市建设需要资金,资金从何而来呢?小城镇由于工业化水平不高,税收有限,大多属于“吃饭财政”,用于城市建设的投资非常有限,单靠财政拨款连基础设施维护尚不宽裕,更不用说再去投资建设新的设施了。目前,不少小城镇也想狠抓城市建设,但就是苦于没有资金,于是就在老百姓和职工身上打主意,随意动用农民“两工”,向农民“摊派”;随意向职工集资,强迫“自愿捐款”;巧立名目,向沿街单位摊派修建道路、排水、绿化、照明等任务,或直接集资。这样做虽然看起来合乎情理,但却未必合法,群众对此意见很大,甚至上访。那么,小城镇怎样才能筹措资金加快发展呢?其实,国家及各省对城建资金筹措已制定了不少政策,但不少小城镇对此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实施。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应当主要做好城市资产经营这篇大文章,以市场化促进城市化,变建设城市为经营城市,走以城聚财,以城兴城的路子。搞好城市土地的资产经营。小城镇政府要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二级市场,无论新增建设用地还是存量划拨土地,都必须由政府以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等方式纳入有偿使用轨道。对城市存量土地要进行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提高存量土地的收益,逐步使土地收益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

(1)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资产经营。将城市基础设施部分或全部资产通过产权转让、入股、拍卖、使用权转让、经营权转让等方式,进行资产经营。可采取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或TOT(转让--经营--转让)等方式经营城市基础设施。

(2)抓好城市的无形资产的经营。无形的资产包括开发权、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广告权等,通过招标、拍卖、出租或承包的方式,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吸纳社会资金,进行资产经营。

3.积极推进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实现人口资源的优化配置

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转变成城市人口的过程,使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产业升级和布局优化的过程。加快推进城市化,一方面可以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向小城镇转移,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通过人口向城市的有序转移,可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各种资源的共享度,充分发挥和进一步强化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对此,国务院已制定下发了实施意见。主要政策有以下四个方面:

(1)凡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及其它建制镇范围内拥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及其共同居住生活得的直系亲属,均可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2)已在小城镇办理的蓝印户口、地方城镇居民户口、自理口粮户口等,符合上述条件的,统一登记为城镇常住户口。

(3)对已进城落户的农民,根据本人意愿,可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也允许依法有偿转让。

(4)经批准在小城镇落户的人员,在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与当地原有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不得对其实行歧视政策,不得收取城镇增容费或其他类似费用。

4.尊重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防范城市化风险

加快城市化发展,并不仅仅是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必须避免盲目冒进,一哄而上。

(1)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适当安排城市化进度,不能只顾将农民迁入小城镇,而出现缺乏就业岗位、冲击原有职工就业、人们生活水平上不去等现象。应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小城镇既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也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二、三产业向城市聚集。按照国际经验,在经济发展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城市化水平率均递增1-1.5

个百分点为合理的高速度,超过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2)要与人口转移速度相一致。要统筹考虑农村人口转移与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衔接问题。进城农民应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专项技能,才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有一个合理的速度,城市化的发展不能超越这个速度。切忌不顾客观实际

,使城镇过度或低层次的人口膨胀,只顾数量不讲质量的行为。

(3)要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及空间环境的相互协调。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力。另一方面,又要努力做到节约和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及历史文化遗产,促进三大效益有机统一。

5.结束语

积极发展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当前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但是,不少小城镇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原因自然有多种,但主要还是由于对国家有关城市化发展政策研究不够透彻深入,运用不够得力充足使然,这个问题解决了,小城镇发展的突破口也就找到了。

上一篇:关于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研究 下一篇:浅析上海市大型游乐设施B、C级设备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