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自主预习能力培养“三部曲”

时间:2022-08-08 09:48:30

小学语文高年级自主预习能力培养“三部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个体成长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预习环节的重要性。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让学生预习,达到“教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不假,但如何让学生领情,把预习落到实处呢?

一、课前:明确预习内容,评价预习效果

首先让学生明确每一篇文章要预习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如:初读课三遍以上,会在一遍遍的默读中,质疑生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接着自学生字的音,形,义,并找到一些同音字或形近字;对较难的字,能查阅到字的意思,并写在生字的旁边。勾画出课文中的生词和四字词,新出现的词语或不理解的词,能借助一些工具书,对不理解的词时行排查破疑。能在默读熟悉的基础上,大声地,美美地朗读课文。因此对朗读的要求,在课前是必须要求的。对课文背景的了解,对作者的了解,是深入学好课文的关键,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方面,他们更愿意去了解课文中所没有的内容。到校后,在早读或者课外,在四人一小组的交流中,每一个学生又要得到组员或者小组长的评价。评价结果以记“星星”的多少为标准,一周开展一次“谁的星星最多”的汇总比赛。这样,孩子们既明确了预习的内容,又在比赛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每一个学生的预习能落实到位。

二、课中:交流预习成果,发现盲点与亮点

课堂上的教学,教师首先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主交流预习的成果,可以是学生单个的发言,也可以是小组交流后的汇总发言。

1.通过交流预习,让学生能在互相交流中。提高学习能力,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初读状况,为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提供依据。如,老舍先生的《母鸡》一文,学生在交流读的这一环节中,教师就发现学生没有把母鸡叫声中的“如怨如诉”“咕咕地警告”“顶尖锐,顶凄惨地啼叫”有区别地读出来,可见学生没有在意母鸡为什么会发出不同叫声。因此,这一内容,应该作为教学中的重点来学习。

2.预习中能经常发现学生掌握知识中存在的盲点,很多学生在不断质疑问难中养成了好习惯,而这些疑问往往最有价值。教师在新授课之前,了解学生对知识基础的掌握程度,对文章的把握程度,便于开展新课的教学,既有针对性,又提高了实效性。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有个学生质疑:文章最后一句“对生活有着那样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要以疑问结尾呢,有什么作用?这一疑问,可以看出学生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句子,看出学生对写作方法的好奇。我对他提出的这一问题的价值作了充分的肯定,他听到我的表扬也备受鼓舞。作为教师,就需要在这些质疑中筛选,因学而导,找到下一课时教学的难点。

三、课后:完善预习内容,互补养成习惯

在课后,学生需要把在课上的交流进行再一次的完善,把自己最感兴趣而没有发现的内容,可以再一次写在书上。通过实践发现,自主性预习让优等生更具有发展的空间,他们往往能对课文提出深刻的见解,对文章主题的诠释也很具个性,对其他学生有很好的引领作用。而那些后进生则也能很容易地找到突破口,他们往往更多地关注字词句等较为基础的东西,有时借助工具书也能对文章的内容、中心进行关注。在一课一课的不断训练中,学生能找到自主预习的乐趣,互学、互助、互补而逐渐形成习惯。

预习是学习的开始,它既是知识层面的事前感知,也是心理的提前准备,良好的预习状态也预示着对新学习内容的渴求与期待。做好预习“三部曲”,是给予学生自主的权利,在学生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引导、鼓励并肯定他们,还学生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心灵神思飞扬。

参考文献:

程远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06).

上一篇: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听”的训练 下一篇: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