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春季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2-08-07 10:56:42

小麦春季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一、小麦春季主要病害

1. 纹枯病 小麦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达50%以上。小麦播种后造成烂芽,苗期造成死苗,拔节期表现为花秆烂茎(眼斑)和叶鞘枯死,严重时形成枯白穗。

①重发生条件。病害发生适温是20℃左右。冬季偏暖,早春气温回升快,光照不足的年份发病重;小麦播种过早,病菌越冬基数大,返青后病势扩展快的地块春季发病重;氮肥过多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春季小麦病株率达到2%的地块应及时喷药防治。亩用20%三唑酮乳油80毫升或1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75~100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茎部,用药间隔期7~10天,连喷2~3次。

2. 条锈病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茎秆、穗部,颖壳及麦芒上也有发生。病害流行年份小麦一般减产10%~20%,严重流行年份可减产60%以上。

①重发生条件。该病是由气流传播的病害,在降雨多,田间湿度大、结露、有雾滴的天气条件下容易重发生。

②防治方法。春季小麦病叶率达0.5%~1%时及时防治。防治关键在于治早,当发现发病中心时应立即防治。亩用20%三唑酮乳油80~100毫升或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40克,对水50千克喷雾。

3. 白粉病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一般发病后可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者可达50%以上。

①重发生条件。春季降水多,田间湿度大、雾多的年份发病重;施用氮肥过多,种植密度大、田间湿度大的地块发病重。

②防治方法。春季病株率达10%以上时及时用药。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40克,对水50千克喷雾。

4. 全蚀病 主要以土壤中的病残体或带病粪肥、作物秸秆和种子传播。一般在小麦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点片或成片发生白穗,病根变黑,形成“黑脚”。一般发病田小麦减产20%~35%,严重发生时可减产50%以上。

①重发生条件。春季降雨多,湿度大,土壤潮湿的气候有利于病害发生和传播;水浇地块发病重;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②防治方法。拔除小麦全蚀病白穗株,带出田间烧毁;在病穴内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在小麦返青至灌浆期用硅噻菌胺(全蚀净)可湿性粉剂20~25克,对水15千克喷雾,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5. 赤霉病 是随气候变化发生的一种偶发性病害,主要在穗期发生,引起穗腐,一般导致小麦减产10%~20%,严重发生时减产达80%~90%。另外,人、畜食用病粒后可导致中毒。

①重发生条件。春季雨水多,田间湿度大时发病重。特别是小麦在开花期遇雨,常常造成病害流行。

②防治方法。小麦扬花期喷药预防病害发生。可在始花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多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二、小麦春季主要虫害

1. 蚜虫 主要集中为害小麦叶片、茎秆和穗部,吸食小麦汁液,使叶片变黄白。蚜虫的排泄物还会污染小麦叶片,阻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灌浆,使小麦减产。

①防治指标。平均每百株小麦有蚜虫500头以上,或有蚜株率达25%以上时,要及时防治。

②防治方法。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对水50~75千克喷雾。

2. 红蜘蛛 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开始发生。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吸食汁液,被害叶片表面布满黄白色斑点,逐渐扩大成斑块,叶片发黄,严重时植株不能抽穗,枯萎而死。

①防治指标。在小麦单行33厘米有麦圆蜘蛛200头或麦长腿蜘蛛100头时及时用药。

②防治方法。用73%炔螨特(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3. 吸浆虫 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麦粒浆液,造成瘪粒,导致小麦减产。

①防治指标。4月底至5月初1个样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蛹2头,或在灌浆期扒开麦垄一眼可见2~3头成虫时,应及时用药。

②防治方法。蛹期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600~900克拌细土20~25千克,或40%辛硫磷乳油300毫升对水1~2千克并拌细土20千克,顺麦垄均匀撒施,撒毒土后立即浇水,可提高防效。

4. 麦叶蜂 以幼虫取食叶片,将叶片吃成缺刻状,严重时仅留主脉。

①防治指标。每平方米麦田有40头幼虫时用药。

②防治方法。幼虫3龄前用药,亩用50%辛硫磷乳油30~5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涉县农牧局 邮编:056400)

上一篇:电热温床蔬菜育苗应做到四合理 下一篇:绿色大米生产基地的病虫害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