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蚜虫发生规律调查

时间:2022-01-09 01:16:11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调查

摘要:通过田间调查,笔者摸清了阜阳市小麦蚜虫发生种类,田间分布及迁飞规律,对小麦蚜虫在田间消长规律与气候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小麦蚜虫;发生;为害

小麦蚜虫是阜阳市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发生年份,不仅可造成小麦明显减产,而且对品质亦有较大影响。近几年,该虫在阜阳发生趋势加重。为深入了解小麦蚜虫在本市况,笔者对本地蚜虫的发生种类、规律、特点及危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现整理如下:

1、发生种类与消长规律

1.1 优势种类演变与为害时期

据我市70年代编写资料记载,阜阳市发生的麦蚜种类“主要是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两种,粟缢管蚜(即黍蚜、小米蚜)也有发生”。发生时间“麦二叉蚜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害最盛,以为害麦苗为主,麦长管蚜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发生最多,以为害穗部为主”。笔者通过两年来的田间调查,认为现在阜阳麦蚜苗期以长管蚜(占田间蚜量的80%)和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walker)(10-20%)为主,少量为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穗期优势种为麦长管蚜(前期),禾谷缢管蚜(后期),二叉蚜和桃蚜Myzus persicae极少,穗期蚜虫前期以长管蚜为主(占穗部蚜量的80%以上),此期田间禾谷缢管蚜主要在下部叶片上繁殖为害,随着下部叶片枯死和长管蚜的迁飞,禾谷缢管蚜逐渐向穗部转移,并成为田间优势种。苗期蚜虫在4月上、中旬为害最盛。穗期蚜虫在不同年份间发生,为害时期略有差异。一般年份4月中、下旬百株蚜量显著增加,为害盛期在5月5日至15日,以后虫量逐渐下降。个别发生较迟年份,危害高峰期集中于5月中旬。

1.2 麦田蚜虫在植株上分布及其变化

在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内,蚜虫在植株上分布呈现有规律变化,苗蚜大多聚集在叶片上为害,以叶正面为多(占田间蚜量的60%),小麦抽穗时麦蚜逐渐向植株上部剑叶和穗上转移;在灌浆期内,穗部蚜量约占全株蚜量的50%以上,剑叶蚜量约占30~40%,下部叶片由于衰老,蚜量明显减少;小麦蜡熟期,田间蚜量急剧下降,但在穗和叶片上分布较为均匀。

(表见文尾)

1.3 田间迁飞情况

有翅蚜在田间出现三个明显峰期。

1.3.1 4月上、中旬为第一蜂期。据我站历年调查,4月份以前田间蚜量一直较少,进入4月上、中旬,田间蚜量开始增多,有翅蚜比例较高,占田间总蚜量10%左右,为麦蚜迁入麦田期。

1.3.2 5月上旬为第二峰期。此间,麦蚜在田间扩散,麦田单株虫量和有蚜株数进一步增加,是穗期蚜虫的为害盛期。

1.3.3 5月20日前后为第三峰期,田间蚜虫密度下降,为害减轻,蚜虫陆续迁飞出麦田之外。

2、麦蚜的田间消长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2.1 春季气温偏高,利于麦蚜早发

3~4月份气温偏高,利于麦蚜种群量增加,麦蚜发生早、为害重,并为后期的发生积累了虫源。如1995年3、4月份气温较常年高0.3~2.0℃,该年麦蚜发生早,上升快,4月上旬百株蚜量较常年高1倍多。

2.2 4月中旬田间湿度大,穗期蚜虫发生重

4月中、下旬降水量大,雨日多,田间湿度大,利于穗期蚜虫发生为害。经过对近10年麦蚜发生程度与4月中、下旬降水量进行对比分析。2010年我市4月中、下旬雨日8天,降水量累计63.0mm;2012年4月中、下旬雨日6天,降水量累计45.5mm。均高于近10年同期均值(雨日4.2天,雨量累计33.3 mm)。其中2012年4月20~25日出现连续大雾天气,田间湿度大,致使这两年小麦蚜虫在我市发生程度分别为中等偏重至大发生;2013年4月中、下旬雨日4天,雨量24.0 mm;2011年4月中、下旬无有效降水,这两年小麦穗期蚜虫均为偏轻发生。

作者简介:宋振宇,工作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农技推广中心。

上一篇:浅谈春季麦田管理技术 下一篇:小麦各器官的生长发育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