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获胜在于知识的积累

时间:2022-08-07 09:26:52

语文的获胜在于知识的积累

摘要:"积累学习",它是一种能力取向,具有多层次性,尤其是高中阶段。 "积累学习"的能力取向性主要强调积累习惯的培养;"积累学习"的多层次性主要就积累的内容而言,既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素材,又包括听说读写等言语经验。多年的高考备考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语文成绩要提高,归根结蒂,还是知识积累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语文学习;知识积累;高考获胜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103-02

如何评判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人们常常会以诗书满腹、能说会道、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来衡量。而诗书满腹、下笔千言就是语文知识积累丰富;能说会道、一挥而就则是语文表达能力强。那么说什么,写什么?其实都是自己心中的积累。离开了积累,说与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要学好语文必须强调"积累学习"。这几年高考命题遵循的原则:①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②关注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可见知识的积累在高考中是必备的。

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晚年在繁忙的公务中仍不辍农耕,休憩时依然不忘写作。见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立即摘取身边的树叶记录下来,回家后贮存在瓦罐里。就这样年复一年,十年之中就积下了十几罐。后来,他一一打开,重新加以修改整理,一共抄录了30卷,这就是《辍耕录》。由此可见,积累之于写作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如何进行积累呢?

1.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就拿我们平时的学习来讲,高中语文读本每册都提供了大约几十篇作品,涉及多种体裁,古今中外,无所不有,同学们学习的同时就是在进行着积累。茶余饭后,与人闲谈,有意或无意间又何尝不是在积累。当今,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报纸书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络,这些无不为我们打开一片广阔的天地。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注意身边发生的一切,便可获得无比丰富的积累。

2.积累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

2.1 积累基础知识。语文的基础知识可谓丰富多样,所以积累起来不是那么简单,得靠平时勤动笔,勤读背,才可以积少成多。需要积累的基础知识如下:(1)常见的成语、词语的读写。(2)容易写错的词语和成语。(3)词语和成语辨析。(4)病句类型和病例。(5)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熟记。(6)文言通假字和特殊句式的熟记。(7)名篇名句的读背。

2.2 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时使用的材料都来源于生活,同学们如果能够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便可积累到许许多多鲜活生动的素材。因此,可以随时随地地多观察,多记日记,多写生活感悟,这样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会大有裨益。

2.3 积累古代诗文。高中阶段,同学们接触了大量的古诗文。通过课本、读本,通过课外通读的篇目,通过唐诗、宋词的鉴赏,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文,这些点滴积累不仅能够打牢自己的语文基本功,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2.4 积累思想认识。同学们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时候,应当学会思考,学会透过现象分析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只有这样,在看问题时,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我们的作文才能立意新颖,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

3.积累的途径是灵活多样的

3.1 广泛阅读,博览群书。多读书,读好书,是同学们写好作文的基础,也是进行积累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我常常充分利用每周的阅读课时间,充分发挥语文读本或《语文报》、《读者》、《杂文选刊》等有价值的书刊的作用,在同学们中广泛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另外,班级还集中购买了中外名著等书籍八十多种,定期交换阅读,并不定期的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互通读书感受,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阅读的积极性。在每年举行的不同级别的作文竞赛中,有不少同学获得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阅读积累所带来的效果。

3.2体验生活,让生活在学习中精彩起来。前面说的是积累阅读所得,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积累生活所得。日常生活中有所见,有所闻,特别是自己有所行,因而有所感,有所思,也应该积累起来。因为语文本来就是产生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有了生活的积累,听、读就有了更准确的经纬,说、写就有了更充实的内容。例如:高三A6班的卓美玲同学,写《中秋记事》这篇作文,叙述了自己中秋夜嫌妈妈嗦,跑出家门,在路上见到一个外地打工妹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一边哭一边说她很想爸爸妈妈,很想能早点回家与爸妈团圆。打工妹的话,触动了她,使她深深认识到亲情的可贵,于是立即回到家,主动向妈妈认错,一家人欢欢喜喜过了一个真正的中秋节。试想,如果不是美玲同学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能写出这样别出新裁的文章吗?因此,注重积累,就要既做读书的有心人,又做生活的有心人。

3.3 记好读书笔记,让知识系统起来。读书笔记,讲的是课内学习的问题,是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归纳。一般地说,学一篇新课文或练习一个新文段,要从三个方面着眼:①是新知识,包括字词、语法、修辞等语言知识,作家、作品等文学知识。②是新方法,包括文章本身的各种写作方法、说话技巧,更包括在学习过程中所体会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等等。③是新感悟,指的是通过学习所引发的思想认识的演化,情感态度的激发。具体内容:可以赞扬,可以批判,可以反省,可以思考社会,可以探讨历史,也可以研究人生。要使读后笔记行之有效,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脱离老师,自闯新路;教师则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再做释惑解疑,补充修正。

记笔记,不仅是使散漫的知识变得有条理,还是加深印象并使认识深入、升华的有效手段。当然,这也是一种读写结合,对提高作文写作能力也大有好处。而这些做法则要落实到具体的学习中,从高一年开始就要有记笔记进行知识积累的习惯,不是高三年才开始。

3.4 养成课外练笔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课外练笔对全面提高语文水平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练笔",不同于一般的"日记",它更突出"语文"的特点。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有所思,不要让它成为过眼云烟,要抓住它,把它变成自己心灵的财富,并通过"练笔"把它记录下来。可以记叙,可以描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如果有适当的对象,也不妨"说明"。可以是片断或片言只语,也可以下笔千言,恣肆。当然,最重要的是"天天练","常常练",每天200字也行,500字也行,800字也可以。为方便检查督促学生,我一般要求学生按日记的格式写明日期、天气,教师定期检查;对缺漏较多的学生予以批评教育并补回练习。

为了使学生写好"课外文",我常在教学中组织专题讨论,如生态、环保、考试制度、思维创新、心理健康、学习方法、未来预测等等。讨论前先要求学生自主搜集资料,每人不少于2则名言或事例;讨论时各抒己见,并做好记录;讨论后写成专题论文或随笔。为了鼓励学生,我们常从学生的习作中挑选佳作,公开张贴在教室的后面供大家观摩学习,或推荐发表在校刊《麒麟山下》上,优秀的习作还向省市、全国报刊杂志推荐发表。这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练笔也会越练越有味道。

地基不稳,建不起高楼大厦;知识贫血,产生不了能力的巨人,因此,让学生做读书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读书善于积累并坚持写读书笔记,投入生活并坚持课外练笔,这是知识的积累,也是能力的积累。实践证明,语文的获胜在于知识的积累,只有做到日积月累,才是提高学生语文应试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备战高考的最佳方式方法。

上一篇:阅读教学应"望闻问切" 下一篇: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及其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