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架构研究

时间:2022-08-07 08:31:28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架构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附属概念,是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定教育类型,在高职院校校园活动中所构建的校园文化系统,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特色性和融合性相互交融发展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架构和实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核心价值理念,通过传承、整合、创新等方式激发校园文化软实力,从精神导向、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个层面入手,凝聚力量、加强管理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顺应行业、企业和区域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体现出高职院校作为文化机构的社会使命。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文化软实力;实施构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230-02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目前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各国综合竞争力博弈的重要体现,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所凸显的社会性、职业性、实践性和特色性相互交融都为区域社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建设,普遍只关注硬件设施建设的物质保障等硬指标上,却往往忽略了校园文化软实力架构。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的社会性文化不突出、校园内职业性氛围不浓郁,高职精神文化、办学理念和文化宣传不重视等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当如何发挥行业、企业资源优势,如何着力打造和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相关理论概述

(一)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概述

“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提出的,他指出:“力量的这一方面,即使人随我欲,可称为间接地或者同化式的实力表现”[2],“左右他人意愿的能力,同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制度等这些无形力量资源关系紧密。这一方面可以认为是软实力。”[3]软实力是通过文化和价值观等产生的吸引力,通过让他人自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获得预期结果的能力。文化软实力是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国民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等一系列包含物态化在内的精神性因素,通过媒体、信息资源、学术著作及规章制度等途径,将民族习性、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及政治制度等精神因素对外展现和渗透的力量,具有无形性和“润物无声”的特点。孙子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老子的《道德经》有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阐释出“至弱”可以“至坚”,甚至势不可挡的威力,体现出文化软实力具有内化于人、物而外示光辉和魅力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概述

马克斯・韦伯曾从文化层面提出社会学假说,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支撑并维系这一事业成败的无形的文化精神,并外化为一种“社会精神气质”[4]。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构架本质,即是提升高职院校的精神气质,体现在物质、制度、意识等方面,内化外溢能够渗透到校园文化运行的各个层面发挥特定功能并起动力作用。通过高职院校的历史、行业企业历史、校风校纪及主流意识形态蕴涵的整体价值取向,提供给个体或社会运行的精神动力,同时对外表现为学院精神、道德规范、纪律约束等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认同力,是具有指导性意义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素。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内在构成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在高职院校不断融合行业企业文化、区域社会文化及学院内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深化,因此校园文化软实力是通过文化的不同层面,在教育教学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力而表现出来的,以下从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软实力三个层面实施构架。

(一)物质层面文化软实力

物质层面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是指学院主体在校园学习生活各项活动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具体指直接满足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设备、设施等文化产品等,物质层面的文化软实力是其他层面文化软实力形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制度、规范观念及文化精神等要素,必须借助物质层面的文化软实力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社会建立沟通、交流与联系,传播自己的制度、价值观和文化精神,产生感染力、影响力和说服力,逐渐得到社会的理解、熟悉直至认同接受。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物质层面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机理,是借助各种传播途径让别人了解自己的信息,让外界感知和接受、并产生巨大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文化资源。

(二)制度层面文化软实力

制度层面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是由高职院校的组织架构、相关规则所构成的制度文化,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校风校纪,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企业行业以及与区域社会发展的特定地位关系所建立起来的规范性体系,并用这些规范所反映的价值观念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力。高职院校在长期沟通和发展中,逐渐形成被行业、企业和区域社会所认知直至接受的各种制度、规范等资源的运用能力。制度层面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机理是引导外界从物质层面文化软实力过渡到精神层面文化软实力的推动力,促进人们对高职院校内部运行特有的组织架构和相关规则了解的基础上起到加强的作用,引导人们认识到该高职院校核心价值的驱动力。

(三)精神层面文化软实力

精神层面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是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等体现人们文化超越性和创造性本质,内在于人们心理和观念层面的深层认知资源的运用能力,表现为学院精神、学院传统和学院理念。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人们形成对待事物的价值信念和思维模式,从而进行价值判断、确立价值取向的作用力。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精神层面文化,挖掘内涵于其中的“深层”价值观、信仰、文化理念的引导力,凝结出独有的高职院校校园群体心理状态,体现出该群体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进而吸引外界对其校园文化所体现的内涵价值观进行了解的引导力。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三个层次间相互联系、影响、制约和渗透,构成既相适应又具张力的内外层级的隶属关系,是一个互联互动全面协调且动态发展的有机整体。精神层面的文化软实力是文化软实力中最稳定的部分,起到统领、支配和激励的作用;物质层面文化软实力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体系中最活跃的层面,它与经验的外部自然环境衔接,归属、服从并提供资源或能量;制度层面文化软实力是过渡层,将超验理念变成实际行动的桥梁。三者构成统一的价值观,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逐步完成从个体无序到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过程,因此正确认识和发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精神导向功能,可保障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稳定,实现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操作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能够服务行业企业,区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高职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行业职业特色,因此在高职院校物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凸显出行业企业和职业特色,承载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的传承和基础。

1.学院教学楼实训楼的环境布置体现行业企业特色,优化大学软环境。相关环境布置要凸显出学院专业发展的历程、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专业发展情况的简介和说明,以及相关单位用人要求等与职业息息相关的信息。在教学楼或实训楼的走廊或楼梯处,陈列出著名校友、成功企业家的事迹图展,从整体外部环境中体现行业、企业特色,围绕“服务行业、服务产业”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布置教学楼和实训教室。

2.建设和开发标志性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实验实训基地是满足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操作人才的摇篮,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配备设施齐全实验实训基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丰富专业建设和发展,集中建设数控实习车间、拆装维修实训室、材料性能实验室、计算机拆装实验室、CAXA仿真实训室、JAVA实验室、动画设计实验室等校内实践基地,可以满足各专业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3.突出以生为本,转变培养方式。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需要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努力实践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合作讨论、虚拟情境、模拟仿真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例如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真实工作场景的模拟,在仿真环境中完成项目的操作或完成某项任务,数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模拟车间和电子产品生产线,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建设虚拟公司。通过仿真模拟训练,使学生在学校实训室就能体会到产品生产操作的感受,不仅较好的掌握专业操作的知识和技能,得到职业岗位规范的初步训练,同时创造出学院的文化品牌和特色,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和提炼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进而成为学院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

建设高质量特色化的高职院校,不仅仅需要设施、教科研仪器等硬件的投入,更重要的是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渗透和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既是学院教育教学全过程整体精神风貌的体现,同时也是其独特性、社会性、创造性、职业性和影响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是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从高职院校的外部环境看,加强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顺应了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是高职院校作为社会文化机构的使命体现;从高职院校的内部环境看,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有利于高职院校凝聚力量、加强管理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有利举措。

参考文献:

[1]袁廷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努力办好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在第十次全国社院学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6).

[2]Joseph Nye.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M].NewYork:Basic Books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90:23-45.

[3]Robert W.Rydell,Rob Kroes.The Americanization of the World

[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5:33-35.

[4][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15-16.

上一篇:影响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下一篇:业务流程管理:企业管理提升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