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时间:2022-09-05 07:33:17

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真题回顾】

1.(2013・广东文综卷・32)2013年1月,教育部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说明书法教育的重要性,④正确。同时,甲的观点有合理性,但①“根源”表述错误;乙认为浪费时间,明显对书法教育认识不足,②分析正确;③观点太绝对,不选。答案选D。

2.(2013・福建文综卷・29)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解析:中国式过年方式属于传统文化,至今人们仍然代代相传,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A正确。中国式过年与科技发展、民族和睦没有直接联系,B、D不选。C错在“文化之大全”上。

3.(2013・北京文综卷・24)“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A.正本清源 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 推陈出新

D.各美其美 和而不同

解析:题干强调绘画既要继承优秀传统,又要有创新精神,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C正确。A强调文化的独特性,B强调文化的包容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D强调文化的多样性,所以A、B、D与题干指向无关。

4.[2013・江苏政治卷・34(1)]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从乡村入手,把乡村与乡村中蕴涵的文化联系起来,然后从乡村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以及乡村文化的作用角度分析,乡村文化的作用可以从展现地域特色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宿感等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①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②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2013・安徽文综卷・38(3)]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靠创新驱动。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刻苦钻研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解析:解答本问的关键是紧紧抓住“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一关键句,指向文化生活中的社会实践、借鉴优秀文明成果、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等角度,主要从以上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立足于社会实践。适应市场需求,在创新的实践中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科学文化修养。通过刻苦钻研新技术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善于借鉴成功经验。博采众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技术突破。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推动时代的发展。

【考点精讲】

一、继承与发展――辩证继承文化与促进文化发展

1.内涵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3.特点

(1)继承性:主要表现为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和传统思想的继承。

(2)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作用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5.正确态度

(1)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6.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地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7.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二、文化创新――不竭源泉动力与基本途径方向

1.源泉动力

(1)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可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必由之路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3.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与文化创造的主体。

4.创新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5.创新途径

【应试策略】

掌握本专题内容,首先,明确一个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把握两种积累:文化的发展,包括横向积累即文化传播,纵向积累即文化继承;理解三大措施: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途径;处理四大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创新与继承、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其次,要特别关注重大文化活动、文化实践以及各地文化发展的典型案例,着眼于“大立意,小切口”的思维方式,重点把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

【创新演练】

1.目前,中国首部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正在筹划赴法国、德国的巡演计划,要让传统的昆曲艺术“姹紫嫣红开遍”。此举

①有利于中华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 ②是吸收外来文化成果的重要途径 ③是中外文化实现完全融合的契机 ④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2.2013年5月9日,台湾竞争力论坛了第二季“台湾民众国族认同”调查结果,57.5%的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89.3%的民众认同自己属于中华民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文化具有

A.特有继承性

B.社会历史性

C.相对稳定性D.鲜明民族性

3.“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鼓响则城门关闭,宵禁人息”,2013年4月1日起,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正式恢复每日“晨钟暮鼓”仪式,人们将在钟鼓声中感受古老的传统儒家礼仪文化。该仪式意在说明

A.新的传媒不能完全代替旧传媒

B.传统文化更能让人们产生共鸣

C.儒家礼仪文化是传统文化精华

D.文化发展的前提是文化的继承

4.扬州在古城保护中,“不与人家比高楼、比规模、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精致、比秀气、比大气、比文气。”扬州的古城保护和利用浓缩为12个字: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这揭示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A.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

C.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中的两方面

D.文化创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5.下列选项能够为漫画所反映的文化道理提供有力佐证的是

①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 ②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充足条件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3D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推动了3D电影的飞速发展;3D电影在带给人们视觉震撼的同时,相关的3D设备也成了影院新的卖点。3D技术带来的变化体现了

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与时俱进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D.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7.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①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④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8.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在《通往大国之路: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一书中指出:如果西方是苹果,中国是橘子的话,那么苹果的话语是解释不了橘子的。同样,橘子可以学习苹果,因为大家都是水果,但是必须明白,橘子学习苹果的目标不是把自己变成苹果,而是要把自己变成更好的橘子。

随着经济崛起,中国感觉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因为没有文化"走出去",中国其他方面的“走出去”已经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比如企业“走出去”往往被视为是对外在世界的威胁等。所以,这些年中国在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努力把中国文化推向国外,包括孔子学院、各种形式的“媒体走出去”项目等。

(1)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加快改革开放对促进文化发展的意义。

(2)从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角度,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参考答案:

1.C 我们应该吸收的是外来优秀文化成果,②说法错误。③错在“完全融合”。

2.D 57.5%的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89.3%的民众认同自己属于中华民族,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3.D 该仪式“人们将在钟鼓声中感受古老的传统儒家礼仪文化”,所以,A项不合题意;B项错在“更能”;C项错误,儒家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4.C A、B项与题意无关;材料并未体现扬州是如何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以,D项排除。

5.C 读漫画中的文字可知,漫画强调的是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①②④符合题意。③材料体现不出。

6.D “3D电影在带给人们视觉震撼的同时,相关的3D设备也成了影院新的卖点,体现了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指导社会实践。

7.B 列宁的这段话强调了无产阶级文化与旧文化的历史联系,①④是其应有的启示。②③与题意不符。

8.(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动力和源泉。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加快文化改革,有利于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推进文化开放,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利于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实现文化发展繁荣。

(2)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既要继承、保持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要改造和剔除其糟粕。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赋予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③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上一篇:摆动式导柱加工送料加工机的设计制造 下一篇:冠心病心绞痛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