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2-08-07 06:34:27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摘要: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进行数学学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课堂提问,能够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现状,提出有效提问的相应策略,以期为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一、相关概念界定

课堂提问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认真思考给与回答,以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准备、有目的地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做出回答。

二、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大趋势,这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因为它巨大的实用性、易操作性,提问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处于重要地位。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为教者,提问应该是教学的起点提问,这使它像一朵绚丽的、永不凋谢的奇葩一样,盛开在各科课堂教学的环节当中,彰显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但调查发现,目前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提问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简单,为问而问。

数学课堂教学中,因为数学学科性质,个别章节比较枯燥,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有些教师就设计了非常浅显的问题以求活跃课堂,结果是课堂气氛或许有所改观,然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也是不容忽视的——基础好的学生认为是没有挑战性,“这问题还用问?”而对于学困生则可能产生了盲目乐观的心理——“这我也会呀,我不学也会的”。可见,问题过于简单,为了问而去问,往往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本想迅速的活跃课堂气氛,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成绩,结果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多而不精,只问不听。

提问是课堂的灵魂,这是新一轮课改要求下,大部分一线教师公认的观点。但实际运用中,很多老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据统计,我国城市小学教师,每节课平均提问110次左右,每分钟平均达2.4次[1]。满堂灌固然不好,但满堂问也同样会让学生“消化不良”,课堂上多是一问一答,学生的思维总是跟着老师走,没有思考的时间,也没有思考的余地,似乎全体同学全程参与了课堂活动,但效果不佳,尤其是对学困生更是难以适应。同时,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多,课前必须预设生成,正因为预设生成,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思路常常囿于预定生成答案的范围内,学生一作答,习惯性的往自己预定的答案方向引导,而不去思考学生答案的形成原因,学生回答的结果跟教师预定答案相符的机率并非100%,那些异样的声音更应该去关注。

3.急于求成,缺乏思考。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部分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急于完成自己预定的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后,学生刚开始思考,部分反应慢的甚至还没开始思考,教师就急于打断学生思路进行解释、分析。初中阶段的中学生表现欲还很强,他们喜欢被赞许、被肯定、希望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们共同分享那份经过认真而收获的快乐,这种急于求成导致学生缺乏思考的做法,常常是浇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感到很失望。

三、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适时发问。

课堂教学时,教师在准备提出问题时,首先要注意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要准备掌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一定要在适当的时间发文。例如,导入教学提问时,应该尽量激发兴趣、诱导思考。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的、难理解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创造问题悬念,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发问时吐字要清晰,语气、声调要抑扬顿挫,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词,重点要突出并用重音读出,提问的句子要文通字顺,确保准确发文。

2.因人而异的反馈。

学生在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回答问题之后,都会期待着教师的评价。例如,当一个学生回答是不加思索的,而且是正确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的、响亮地、十分肯定地说“对”,但这还不够,还要在原问题的基础上继续追问另一个相关的问题,以此来检验学生能否举一反三,是死记硬背还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如果学生的答案只对了一部分,教师也要进行中肯的评价,对正确的的部分给予及时反馈和应有的肯定,对错的部分要耐心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以寻求正确的答案。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反馈方式。尤其是一些胆小、不敢说话的学生,即使回答得不对,教师也要及时表扬其勇气可嘉,对于不积极思考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引导,尝试降低问题的难度,以真诚的态度倾听来自不同学生的心声。

3.积极引导学生提问。

“学贵有疑”,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更是非常重要。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学生经过深思后能提出问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才是最有思考价值的。教师应该适当控制提问的数量,课堂上最好能以以谈话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良师益友,把学习视为聊天,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例如,可以尝试让学生当主角,提出问题,再让其他学生回答,这样,学生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对于教师的问题学生会更积极地参与,这必将大大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解玉玲 刘斌.课堂提问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8.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3).

上一篇:浅议情感因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谈常用数学解题的几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