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教师的健康心理

时间:2022-08-07 12:19:01

浅谈构建教师的健康心理

摘要: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我国目前在教育领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

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在课堂,而课堂关键在教师,教师素质的高地将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人才的培养,而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的素质便是心理素质。教师的健康心理对学生健康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

师队伍,尤其是心理健康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教师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一、引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在迎接挑战的各种对策中,最有效又最紧迫的对策是:在教育系统中确立和传播新世纪的文化价值观念,这就需要教育模式的改革,在新一代人身上塑造未来社会的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和行为方式,而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来完成国民素质的改造工程,在这些素质当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人格对学生健康的培养的影响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那么

我们应如何构建教师的健康心理呢?

二、学校如何构建教师的健康心理

1) 满足教师需要,保持教师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需要”是人产生积极行为的原动力。现代管理学的核心是:尊重人,信任人,依靠人,适应人。因此,学校要培养教师良好心理素质,首先要整体把握教师一

定的心理需要,尽其所能适应满足教师需要。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特定的需要:首先,对工作环境的需求,希望有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二是希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得到领导的赏识,也就是自尊和荣誉感的重要。三是对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的追求。因此,在管理上,学校应以人为本,为教师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创建适时、适度、有

效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机制。

2) 优化学校人际关系,不断增强凝聚力

学校人际关系沟通有两个渠道:一是正式活动,即学校组织的活动,教师在互动中相互帮助,相互了解;二是非正式渠道,也就是在平时工作中的交流和沟通。学校领导可以运用这两种渠道,采用一些有效策略增进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

做到烦恼有处倾诉,快乐有人分享,视角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教师自我心理调节

在满足需要,提供良好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教师自身对心理卫生知识的了解,自我心理调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学校领导应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活动。如请专家作讲座,让教师参加各种团体咨询活动,设立个体咨询室,给教师

提供一个宣泄压力、放松自我的空间。

三、教师自己如何构建健康的心理

1) 塑造健全人格

要形成健全的人格,首先是对周围社会应抱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并为此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就是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信自己和善待他们,积极乐观。其次是能够在发展自己社会性的,智力的以及职业的各种技能方面取得成功,这要自己努力工作,有所追求,不懈努力。 再次,要能接触新思想,新观念,喜欢与具有独特见解的人打交道。最后,能保持独立的自我,具有较强

的自尊与自爱的价值观,同时不武断,不自以为是。

2)培养民主平等的作用

如今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达到教学相长,教书育人,体现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喜欢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愿意花时间并不怕麻烦的去了解学生的愿望和需

求,就会为教育教学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3)提倡仁慈,施以宽容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给学生有仁爱之心。教师的仁慈具有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等特征。教师的仁慈为人类的关怀,超越了血缘情感,表现为真诚,学会倾听,移情思维和无条件的关怀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无私的爱可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和回流,彼此产生情感的交流,架起师生间信任的桥梁,成为促进学生进步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努力实现教师的希望和要求。在这样一位教师的高尚人格熏陶下的学生,其人格也必然“如沐春风”,促

进其自身人格健康向建全的方向发展。

4)建立和谐的人际及师生关系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教师在学生中国应是一个人际关系和谐的人。师生关系好,学生认为老师欣赏他,信任他,于是学生就有信心,愿意主动的参与学习,敢于大胆的想象,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处事民主,尊重他

人,善解人意,人际关系和谐,有较高威望的人。

四、结论

教育的全过程是以智力育智力,以思维育思维,以道德育道德,以意志育意志,以人格育人格,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下一代。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的男女青少年,心里是否健康,直接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设涉世较浅的少男少女

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构建教师健康的心理,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王以仁、陈芳玲、林本乔(1999):《教师心理卫生》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皮连生(1997):《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大出版社

[3]李伟等(1996):《心理学百科全书》 浙江教育出版社

[4]瞿葆奎等(1991):《教育学文集--教师》 人民教育出版社

[5]申荷永、高岚(1997):《心理教育》 暨南大学出版社

[6]张春兴(1994):《现代心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五点看法 下一篇: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