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心理健康

时间:2022-05-12 02:51:04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

在我们与老师的接触中,我们深刻意识到教师心理的压力非常之大。在教师队伍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焦虑、抑郁、偏执等等,然而却不被意识,这不仅对教师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新课程也给老师带来新的要求:1.教师应该是服务者。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传授者,主宰学生的权利者。2.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从教学的传授者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3.教师应该是学习者。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者,本身也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身专业及教授水平。4.教师应该是合作者。不再是孤立地教学,而是与学生们一起学习,共同探究学习中的问题。这需要教师有更多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人(学生)相处。5.教师应该是研究者。要求老师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不仅仅做个教书匠,而是一个教育家。6.教师应该是理想的追求者。只有当教师成为一个理想追求者的时候,他才会更爱自己的职业,也才能给学生们树立一个很好的追求理想的榜样。

可见,社会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除了常人该做到的要做到,可以不做的也要做得到。这些压力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该如何化解?这是我们越来越要关注的问题。我们怎样改变这些状况,以促进教师心理发展水平,让整个教师群体能感到有幸福感。

于是,我们就思考:问题是存在的,很多外部的压力也不是我们能改变的,那么,我们怎么改善我们的心理状态呢?怎样做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或者说我们怎样用积极的思维训练自己,让自己乐观开朗,积极地看待事物。

我们不能改变外部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身的思维,多给自己内心注入积极的因素。因此,我们研究教师积极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教师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教师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培养普通教师获得幸福感的能力,并且使得这些教师帮助学生发现学生的天赋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我们看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欠缺。怎样培育教师积极的心理则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另外,我们希望能给教育管理部门提出一些合适的建议。

一、研究内容

1.教师自身积极心理水平的提高研究

通过教师培训、训练等多种方式,向教师渗透积极心理的原理及积极心理的培育方法,使每位教师都能主动关注和使用,从而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2.教师积极心理意识和能力提高研究

探索出一定的科学途径,加强教师积极心理意识,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积极心理因素,以学生心理成长为主要目标;同时注重针对学生的积极心理教育能力的提升,向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

3.学校各种活动中教师积极心理的渗透研究

学校领导利用各种条件调动教师积极心理。在学校的活动中,有很多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空间,如何挖掘这些空间,充分利用条件,促进教师积极心理,提高心理教育能力,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4.各种途径结合生成教师积极心理培育的科学体系研究

各种能够促进教师积极心理教育的途径,使其在各地各学校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整合,形成独特的培育方式。在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使我们的研究理论具备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

二、研究目标

1.概念界定

积极心理关注的是如何理解并解释幸福和主观幸福感,以及准确地预测影响它们的因素。它不仅关注的矫治心理缺陷,更为关注的是如何增进主观幸福感。帮助教师培育积极心理,即是帮助教师获得幸福和增进幸福感的能力。

2.增加教师积极心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帮助教师增强获得幸福的能力。

3.教师积极心理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作用。新课程也是在心理学基础上,不仅对学生的心理要熟悉掌握,还要增进教师的积极心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助于增进学生学习及成长。

4.通过培训实践形成各校独特的心理培训。使得教师运用积极心理发现学生天赋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5.积极心理对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与操作方法。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引起学校、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然而,与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却尚未引起普遍的重视。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教书育人。

健康心理是良好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影响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教师心理是否健康对学生各方面有深远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采取不合事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矛盾更加尖锐,使其心理更难保持平衡。因此教师心理异常的问题,都应该引起重视。

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

人的情绪往往带有感染性,尤其是不良情绪。谁都希望自己周围的人,心理是健康的,因为“心病亦传染”,与心理上健康的人生活在一起,会使人们的心理更健康。教师的心理不健康,会直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进而影响社会,其危害是不可估计的。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渗透在教学中。教师健康的心理能促进学生身体、心理、行为全面地、协调地健康发展;能使自己正确地对待处理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心境,使悲观的学生变得快乐,受挫折的学生建立信心,懒散的学生变得勤奋,内向的学生变得活泼,固执的学生变得灵活。心理上失调的教师,不但在学习上不能建设性地帮助学生学习好,而且还对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的发展起着刺激的作用。儿童心理的发展最易受到成人心理的影响,哪怕是某些轻微的不良适应,都可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一旦酝酿成型,很难改变。儿童时期虽不是精神病充分发作的时期,却是不健康行为孕育的时期。学生的年龄越小,受教师的影响越大。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还会影响师生关系,从而导致学生心理失调。事实表明,学生的害、说谎、缺乏礼貌、违抗、挑衅等心理失调,其原因之一,是与某些教师心理不健康有关的。许多责任事故中,多是教师一时意气用事,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行,疏忽大意所致。一个教师的心理、言行,如有偏差,其所危害又何止几个、几十个无辜的儿童。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之大,无人可比。

五、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面较高就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都得到正常的健康的发展,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就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才会不断地学习、探讨、研究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健康的心理上能使教师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应付客观环境,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善于与人相处,适应社会,使自己的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性的要求之间关系到协调,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使个体与环境取得积极的平衡,其学习、工作的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上不健康的人。为此,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更迫切需要关注、重视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使教师安业乐道,让教学更丰富、更有效、更有趣;让学生乐学、健康成长;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上一篇:新课程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的基本策略与内容 下一篇:浅谈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