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舞动作元素教学的运用

时间:2022-08-07 10:52:52

浅谈民间舞动作元素教学的运用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一个流传广泛、风格各异、种类繁多的文化综合体,它的总体风貌虽比较散乱,但其中却保存了民族文化的典型心态和样式。在进一步的教学设置中对这些动态语汇和风格韵律进行分析,并将其分解为课堂的单一元素,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经过课堂的训练之后,能够准确地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动作原理和风格特征,进而自觉地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重构出形神兼备的中国民族民间舞。

一 民间舞“元素”动作分解训练的必要性

舞蹈作为一种运动形态,它是以人体的动作构成的。这些元素的动作体态构成了舞蹈的核心,但它并不是孤立的以单一的元素展示给观众的,而是在动作与动作造型运动变化规律中,综合了直观和外部动作与内在节奏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彼此相关的由局部到整体的一个多层次的舞蹈结构。如果我们把舞蹈教学看成是艺术形态的铸造过程,那么“元素训练”无疑就是这个铸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单一元素动作训练是必要的、科学的。首先,它能够科学合理地根据人体的运动规律,从单一入手,进行分解式的练习,使学生快速而准确地掌握单一动作元素的要领及规格,形成“肢体记忆”。其次,能够提取具有鲜明特色的风格动作作为主干,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做综合性的有依据的逻辑性推理。最后,它是民间舞继续发展的一个渠道,可以使学生学习寻觅民间舞风格的方式,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因此,提取元素动作作为民间舞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构成一个艺术的形态,是由课堂走向舞台的基础。

二 民间舞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反思

首先课堂民间舞作为一种教学内容,其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身体机能,对形成有民族特色的体型特征、气质及风韵有着潜移默化、由此及彼的深刻作用。

教师为了达到训练目的,往往会刻意强调单一元素动作的重复训练,我在实践教学中便出现了种种问题。如在藏舞屈伸动律训练中,为了强调屈伸的连绵不断之感,将动作的速度减缓致正常速度的两三倍,这样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反而让学生一味的对单一动作进行机械模仿,使学生只会动作,却完全丧失了其屈伸动律的风格特点,更谈不上学生自身的个性体现。

因此,单一元素动作训练不能被过度的分解和重复。过分的分解和重复只会使其效果适得其反,并出现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失去了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缺少学生自身个性的体现等。

众所周知,在舞蹈教学这一艺术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所要认识和掌握的对象,在这个学习与掌握的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信心、理解力、意志力和创造力等主体意识的发挥,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然而,大千世界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对生命、对艺术的理解也是大相径庭,而每天的心情又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这些情绪往往会被直接带到课堂中去,掌握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其实也就是掌握了学生的个性,适当的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所以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如何科学地对民间舞元素动作教学进行运用

如何使单一元素动作训练既有训练性又不失趣味性,并能够良好地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我认为可以突破以往的单纯重复性的教学方法,对单一元素动作训练进行新颖的组合编排,以主干动作训练为基础,加以其他手段变化组合。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中提到了以下三种编排方法,使组合达到其训练目的。

1.同一动律或不同舞姿

同一动律或不同舞姿是指针对某一主干动作动律,选取与该动律适合的多种舞姿搭配后进行重复训练。这既可保持特定动律的重复训练量,又在舞姿的变化中使得组合具有了新鲜感;既使学生重点体会了特定动律要领,又同时学习到多种舞姿,扩大了组合的量和功能。

2.同一动律或动作不同空间

同一动律或动作不同空间是指在针对某一特定动律或动作进行重复训练时适当的变化其与人体的位置关系或与外部空间的关系在重复的运动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空间意识的感觉。如果单一动作在同一方向重复,组合的动作会显得单一且死板,那么要求运用同一动作在不同方向反复训练,组合的动作就会显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3.同一动作或动律不同节拍

同一动作或动律不同节拍是指对同一动作活动律进行重复训练时,除了动作要领外,在相应的节拍中完成动作也是很有价值的。在同一动作或动律中,变化不同的节拍,可使得学生充分体味动作与节拍间的关系,增强在不同节拍中支配身体的适应能力。

单一元素动作重复练习是舞蹈训练的基本方法。通过重复练习使肌肉记忆得以强化,更好地掌握舞蹈风格与技能,但是教学过程中一成不变的重复训练会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上述三种组合编排方法,科学合理地利用了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自身的丰富性。

综上所述,民间舞元素动作训练是必要的,但面对着元素动作训练的易乏味和枯燥的弊病,更高的要求了教师对组合训练目的的清楚认识及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把握,编排出训练目的清晰且趣味性强的组合,使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积极的发挥,真正达到教与学的良好互动关系。

上一篇:物理实验教学漫谈 下一篇:中职对口单招数学二轮复习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