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集体林区低效林成因分析及改造措施

时间:2022-08-07 08:30:16

南方集体林区低效林成因分析及改造措施

摘要:林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且随着建设需要,林地还要不断流失;我国森林资源严重不足,林产品一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长期依赖国外进口。如何通过提高林分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作者在多次深入林区调研后,在分析集体林区低效林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低效林的改造方法。

关键词:低效林;成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55-2

1 低效的定义及具体表现

低效林也称低价值林分,是指受人为因素的直接作用或诱导自然因素的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林分[1]。根据起源的不同可分为低效次生林和低效人工林;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又分为低效防护林和低质低产林。低效林的主要体现为:年生长量及单位蓄积量低,径级结构偏小,单位面积株数少,林地下被物幼弱,抗垂直降水冲击能弱,森林防护功能低下等。

2 低效林形成的原因

低效林的表现形式很多,但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经营不当、天灾人祸,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林业行业管理机制

2.1.1 商品林管理过严 林业是限额管理、计划采伐的特殊行业,由于工作的疏忽或人为因素,造成资源与采伐指标不匹配,再加上当前从申请到运输,程序过于繁琐,部分省(区)、市县实行预交迹地更新基金和预交押金的税收管理办法,山区贫困的林农没有预交押金能力,基本丧失了林木采伐的机会,只能靠低价出让青山来处置森林资产,不能充分地享受收益权和处置权,很大程度影响了林农经营管理积极性。

2.1.2 林业税费征收不规范 部分地区为构筑木材市场壁垒,一是设置高税门槛,起征点过高,二是实行运输环节包税制,林业费金预交结算制。为追求利润,木商将部分规费转移至林农身上,压级压价收购,影响了林农的实际收益,林农营林护林积极性不高。

2.1.3 林业分类经营得不到具体落实 商品材经营权放不开,公益林补偿机制不完善,不能实现商品林的“放活”与公益林“严管”。放不开、管不好现象的存在,难以提高林分质量。

2.2 林业投入低

林业生产涉及区域广,投入大,要有足量资金投入作保证。以南方集体林区之一的黔东南自治州林业发展和现状为例,计划体制时期(1952-1987年),全州累计生产木材1258.96万m3,期间国家、省、州营林总投资为5460.24万元,投入营林资金仅为4.34元/ m3;1985-1987年全州造林25万余亩,造林贷款1417.71万元,每亩仅为56元[2];90年代初天保、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开始实施,在财政紧张情况下,为追求森林覆盖率,大面积上马,单位面积投入低,天保以植代播和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工程投资50元/亩,只够苗木补助费,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更没有后期管理资金投入,造成很多林地成活不成林,还未成林变成了低效林。

2.3 落后的经营方式

2.3.1 自育自用的家庭经营方式 人多山少,林地分散,长期以来又没有社会化服务的林业合作协会的组织带动,没有规模经营,也没有科学管理,加上繁琐的商品材办理手续,林农没兴趣经营,只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育或采挖野生苗在责任山、自留山上造林,而后期又疏于管理、靠天吃饭。一经成林,多次择伐,直至基本采伐完毕,才重新造林。苗木质量没有保证,技术措施没有保证。

2.3.2 “杀鸡取卵”的抚育方式 森林采伐限额按采伐类型主伐、抚育间伐、更新采伐、低产林改造和其他采伐。抚育间伐只是森林培育的而一个技术环节,间伐材列为采伐计划指标,导致林木所有者在主伐计划指标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申请间伐获得采伐指标。而因间伐材采伐成本大,销价低,如果严格按相关规程进行,间伐基本没有收益甚至亏损,这种情况下,林木所有者为了取得一定短期经营收益,砍大留小、砍强留弱,近处强伐,远处弱疏的现象普遍存在。

2.3.3 “拔大毛”的传统主伐方式 “砍大的,小的才能大起来”,这是大部分林农的说法,所以历来有“拔大毛”的择伐利用方式。除需不同规格材建房采伐外,其他情况如装修、家具用材和零星生活消费资金提供,就在自己的森林中选择直径较大的林木采伐。经多次“拔大毛”利用后,剩下的是小直径树木和残次林木,林分平均胸径越来越小,单位面积蓄积越来越低,林木的基因品质也越来越差。

2.4 自然灾害影响

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灾害性天气也是形成低效林的原因之一,地表火、森林病虫害有时对林分不能构成毁灭性打击,但造成林分停止生长;而风害、雪灾则造成林木断梢、倒伏,严重破坏林分结构。

2.5 经营措施失误

一是科技术推广应用,跟不上林业发展要求,学术、科研与生产脱节;二是“政治科技”,行政领导不按自然办事,在没有区域引种试验前提下,盲目引进一些外来树种,忽略了其适生条件,造成造林失败,一些经济树种,因水土原因,品质低下,形成低质林分;三是多代连作、地力衰退问题,这主要体现在杉木林。土壤的形成是漫长过程,土壤中的一些林木生长需要的矿物质元微量素的分解也需要时间,多代连作的结果就是成林不成材。

3 改造方式及主要技术

在改造中据经营目标和改造对象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改造方式。

3.1 商品林的改造方式

商品林改造的目的就是通过人为的技术措施,提高林产品的单产和质量,以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常用方式有补植改造、抚育改造、调整改造、复壮改造、综合改造。

3.1.1 幼龄林改造 比较适宜采用补植改造、抚育改造方式。

补植改造:根据经营目标确定补植树种;根据林地目的树种,林木分布现状、经营方向、现有株数,确定补植方法及补植后密度。

抚育改造:天然林清除高大草本、灌木、攀援藤蔓植物与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萌芽条,人工纯林可以通过抚育、施肥等措施促进幼树生长。

3.1.2 中龄林改造 比较适宜采用抚育改造、综合改造方式。

抚育改造:以局部松土,除萌、修枝,施肥,林下天窗补植为主。

综合改造:通过采取补植、封育、抚育、调整等多种方式和带状改造、育林择伐、林冠下更新、群团状改造等措施,提高林分质量。

3.1.3 近成过熟林改造 比较适宜采用调整改造、更替改造、综合改造方式。

调整改造:根据经营方向、目标和立地条件确定调整的树种或品种。生产非木质林产品的商品林侧重于对市场需求趋势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后确定,生产木质林产品的商品林应充分考虑立地质量和树种生长特性。

调整改造在贵州黔东南有非常成功的范例:锦屏县将老风化壳上的低效杉木林和老化茶园改种柑桔、脐橙等名优果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更替改造:将改造小班所有林木一次全部伐完或采用带状、块状逐步伐完并及时更新。视林分情况,可对改造小班进行全面改造,也可采用带状改造、块状改造等方法,通过一段时期的逐步更替。

综合改造:通过采取补植、封育、抚育、调整等多种方式和带状改造、育林择伐、林冠下更新、群团状改造等措施,提高林分质量。

3.2 生态公益林的改造方式

生态公益林的区位特殊性和经营方式,决定了改造方法的不同,主要方法还是以封山改造、复壮改造(低效灌木林)为主,在没有满足封育的条件下,可考虑补植改造、抚育改造,采取抽针补阔、间针育阔、栽针保阔等方法的更替改造又是成过熟公益林改造的最佳方式。当然在投资有保证的前提下,笔者认为综合改造是提高林分防护功能的最好方法。

4 结语

我国森林资源严重不足,林产品一直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木材需从俄国,印度尼西亚和中非等国大量进口,容易引起这些国家许多重大的环境问题:如非法伐森引发森林犯罪,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等,因而木材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长期为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节约资源同时,充分利用有限的林地资源,改造现有低效林分,提高森林质量,提高林地的林产品生产力,建立速生丰产优质商品林基地和防护功能完备、生态系统稳定的公益林。

参考文献

[1]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S].国家林业局,2007.

[2]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林业志[S].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作者简介:林顺根(1964-),男,侗族,贵州锦屏人,黔东南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朱代君,就职于贵州省锦屏县林业局,研究方向:营造林技术。

上一篇:浅谈林业营造林技术 下一篇:半干旱地区杨树抗旱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