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及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调查

时间:2022-08-07 03:53:00

职业教育及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调查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为了适应人才的需要,要努力办好农业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及农村劳动力合理有效转移提供服务。飞速发展的现代农村不再需要掌握固定知识的传统学生,而是需要大批具有崭新观念、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专业技能等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在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职业教育应发挥自身优势,为发展农业产业化,培养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发展农业职业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

农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重点是面向“三农”。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和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特别是适应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培养具有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懂经营、会管理、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技术应用,经营管理和加工制作的具有一定综合职业能力和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与创业型的新型农业从业人员。根据这个目标,农业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要以适应农业长远化发展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除了巩固和加强种植类和养殖类专业外,应增加加工类和服务类的专业,使专业的设置能与农业产业化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相联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从总体上把握人才的培养做到适销对路,以便更好地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服务。

二、改变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

农业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考虑从当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针对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类,服务类专业设置的需要,适当改变原有传统的课程结构,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有选择地开设课程,删除与专业无关的课程,增加与专业相关的,与农业产业化密切联系的新课程,并注重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使用性和灵活性,增加现代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如农业循环经济,立体农业,有机农业等等内容,并注重模块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不但能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与技术,还能具有跨学科综合职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等能力,以提高其为农业产业服务的本领。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操作能力

农业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真正掌握实用技术,才能适应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和市场对人才竞争的要求。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最主要通过师生互动,校企联动来完成。让师生共同承担实习基地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让师生共同到有关企业、公司挂职或实习,实行产教结合。一方面,老师既能在实践中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又能作为师傅传授技能给学生,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既能学习知识,又能在实践中学到技能,学到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增加理性认识,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到有关公司、企业就业打下基础。

四、密切校企合作,实行“订单教育”

农业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什么,而且还要关心学生今后做什么(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最主要是: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新观念,以学生能否就业,就什么业来思考我们的各项工作,并推动学校把工作做好。二是密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实行联合办学或者“订单教育”。拉近学生就业的空间距离,缩短学生找职业的时间,达到“三赢”的目的,即可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进行必要的专业调整,按用人单位需要设置新的培养计划,确保今后学生"适销对路",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指明了方向。“订单教育”使学生对今后就业有了明确目标,吃了一颗“定心丸”,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能更加安心学习。三使企业找到合格员工。“订单教育”有利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企业需要的专门化人才,这不但可以减少企业培训员工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而且能更快找到企业所需的合格人才。

五、加强市场研究,实现人才对接

学校的产品是知识技术、能力和服务;学生是服务的对象,也是知识、技术和能力的载体。学生能否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这就需要学校不断进入市场,了解市场信息,了解企业动态,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频繁的接触、活动、信息不断地交流和反馈,使学校了解市场各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这有利于学校确定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而达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向培养和定量输送人才,实现人才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总之,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多方面人才,农业职业学校只有不断加强研究,开拓新思路,改革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地方高职的酒店管理英语教学 下一篇:职业教育建构式学习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