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堂中的"引导―探究"式教学

时间:2022-08-06 06:19:29

浅谈化学课堂中的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的基本目标。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中,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三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的现代学习方式。其中“引导―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综合性、功能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成为了诸多教师追逐的热点。下面,我就自己在化学课堂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识。

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也就是说学习内容要作为问题间接地呈现出来,。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创设与学生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求知欲望。例如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几组1mol不同固体和液体的体积积,接着又展示了1mol水、0.5mol水、1mol食盐、0.5mol食盐等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质。帮助学生实物感知后设疑:影响物质体积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得到答案:粒子的数目、粒子的大小。接下来追问:如果将1mol液态水转化水蒸气,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影响物质体积的主要因素还有什么?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的设计,使答案活生生的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拉近了学生和知识的距离,顺利的可以将问题由未知引入已知。采用这种问题式的疑问式教学,可以牢牢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牵引学生的思维,达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问题都是由实验引发的。化学实验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化学教学更应该科学的与学科特点相结合,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探索的场所。如我在进行《铝的重要化合物》一课教学时,分别通过对氧化铝、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主要采用的途径为:1.教师演示实验铝片与未打磨的铝片分别与强酸、强碱的反应。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从而得到结论:未打磨的铝片表面的成分氧化铝既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2.学生自主探究硫酸铝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浓氨水的反应情况。教师通过引导、分析,分别得出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最佳方案之一、氢氧化铝溶于强碱而不溶于弱碱的化学性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两种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同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程最基本的要求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打破了一直以来教师所肩负的传到、授业、解惑的基本任务。同时也不仅仅局限在素质教育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对教学过程来说,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而是知识形成主导者;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互动、探究,分享。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引导和被引导者的关系,教师的角色在转换,由教学过程中的统领着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播人变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合作人。课堂结构也要求不断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更要顺应自主、合作、探究的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快乐课堂。记得在学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为了使学生将二氧化硫酸性、漂白性、还原性更好地加以区分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问题:“二氧化硫在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滴加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颜色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探究实验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了不同难度的实验任务:有的动手操作、有的观察现象、有的记录结果。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会因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而感到自豪,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会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做好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捕捉现象和寻找原因。不要因为能力的差异和知识的欠缺而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采用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时被动的学习方式,还在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的最大化。但是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令人深思的是如何选择探究的内容和把握的探究尺度。对于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要求教师能够在全局上掌握教材、驾驭教材,科学的使用教材。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作为探究的对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设计探究的深度。一定要领会探究式教学的真正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合理整合,解决教学时间的紧迫;另一方面寻求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教学模式。切记,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要为了追求形式,而使探究式教学成为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综上所述,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以与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交流与合作为方法,靠近生活,不断更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创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毕生的追求,让我们努力成为适应课程改革的主人,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互相追逐吧!

上一篇: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下一篇: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