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两个经济体?等

时间:2022-08-06 03:10:56

一个国家,两个经济体?等

英国《金融时报》2005年4月11日

中国是全球化“尖峰或低谷”特征的极端体现。全球化在使经济活动分散开来,令世界日益“扁平”的同时,也让创新、人才和财富向少数“尖峰”地区集中。

在制造业之外,中国最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技术领域。但中国的全球创造力指数在45个国家中仅列第36位。这个指数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教授理查德・佛罗里达提出的,用来从3个方面,即技术、人才和包容度,衡量一个国家在经济增长方面的进步。

在技术方面,中国列第28位,与克罗地亚和乌克兰齐平,落后于印度。

人才方面,中国也同样呈现“尖峰或低谷”特征,在所有被测国家中排名最后,其中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的人仅占总人口的1.5%――与之相比,印度为6%,美国、欧洲和日本约为20%。

事实上,中国有两个经济体:创新的、迅速增长的国际都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广大农村内陆地区,逾7.5亿人口在前工业时代条件下艰辛劳作。

美国房地产业流行“分权共有”

美国《华尔街日报》2006年4月5日

在高价的诱惑下,加州的凯茜・斯卡林在大约两年前开始出售她在南加州的小型房地产投资组合。后来她才意识到靠这笔售房收入不足以买下另一处地产。如果不能很快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再投资,她就必须缴纳资本增值税。斯卡林的解决办法:分权共有(TIC)交易――她和其他投资者共同投资地产,每人拥有一部分地产所有权。

TIC可以这样解释:凑钱买来一个比萨,然后吃自己的那一份。投资者可以享受到地产所有权带来的好处,包括租金收入和未来房屋出售的收益,而日常的琐碎事务却全部交给专业管理者经营。洛杉矾SCI房地产投资公司是为地产和投资者牵线搭桥的大型TIC公司,公司总裁马克・保罗说,“这一点客户容易理解,这种方式相对安全可靠,而且能保证稳定的长期收入。”

纽约一家调查公司统计,2002年的TIC投资大约为5.5亿美元,而2005年的投资则超过了64亿美元。不过TIC交易也有不足之处:和所有房地产投资一样,TIC地产也可能达不到预期收益。而且,如果投资者需要在地产售出前退出投资,那么找到接手的买家也许不大容易。

中国要当自己的“火车头”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6年4月4日

新加坡经济学家,南洋理工大学教授陈光炎在分析申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时说:“将发展的中心从沿海地区转向中西部和转向农村,长期以后,中国可以自已做火车头,不必成为别人的车厢。”

陈光炎指出,中国过去20年来经济发展得益于外向出,型经济,这种经济模式的很大风险,是中田在经济上受制于主要贸易伙伴,连带政治也备受影响。因此,建设新农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战略意义,是提升农村地区的消费,扩大中国内需市场,使中国能当自己的“火车头”。

谈到工业反哺农业与城市反哺农村,陈光炎指出,日本、中国台湾、韩国在工业化的前20年历程,都曾走过“城市剥削农村――城市补贴农村”,的发展历程。他比喻说,好比一胖一瘦两个孩子,城市是那个胖孩子,你给他肉,他都不想吃了;把一小部分的肉和莱分给瘦孩子,后者的营养立刻显著改善。

美国在为中国运行一个离岸银行系统

英国《金融时报》2O06年3月22日

从国际收支平衡资本账户的角度来看,美国是商业银行、私人股本投资者和对冲基金的混合体。

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石油美元的循环时期,美国主要扮演银行贷方的角色,以本币借入短期借款,并发放长期贷款。20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从国际债权国变为债务国,它更偏重于投资那些回报率较高的资产,如外国直接投资,好像一家私人股本公司。近年来,美国投资者遵循对冲基金的思路,大举投资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外国股市。

其结果是,美国一边从流动性和安全意识较强的欧、亚贷方低成本借入资金,一边加大在收益率较高的外国资产上的投资。同时,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所得,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在美直接投资的所得。因此,尽管是一个净债务国,美国仍能产生巨额收入盈余。

在期刊《朗伯德街研究》的一篇论文里,作者布赖思・里丁就中国的8000亿美元外汇储备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美国目前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的回报率为10.5%,而在政府借贷上仅支付3.5%的成本。这样,通过再循环中国的外汇储备,美国就能获得7%的回报,总额超过5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5%。从实际效应上说,美国在为中国运行一个离岸银行系统,而中国的在岸银行体系还比较落后。

企业高管该向谁“尽忠”?

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4月5日

你究竟是在为谁经营着企业?上市企业的经营者可能会给出一个简单答案:股东。但是,在描述当今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关系的真实情况方面,上述答案仅仅是开了个头。国际商业战场的情况远非那样井然有序。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对行动和结果的要求已经开始提速。

一些观察者认为,随着市场中干预速度的加快和影响力的增强,资本主义本身即将迎来巨大变革。

英国智库明日企业董事长马克・格莱德认为,在经历了19世纪的“雇主一企业家”模式和20世纪的“委托人一人”模式之后,我们正进入资本主义历史的第三阶段。格莱德表示,上个世纪是机构所有权时代,期间有两种机制影响着管理者的行为:所有权和股价。但在21世纪,所有权机制开始分崩离析;股东的行为也不再像个所有者。如今,在“股东价值”曾一度被用来比喻长期创造财富的地方,短线金融投资者甚至要求采取每日都能影响股价的行为;再加上被称作“理论”的误导性观念(管理层薪酬必须严格与股价挂钩)一这就是超短线思维的由来了。

产业升格需要更大的火花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2006年4月13日

说白了,中美经贸有如畸形的主仆关系。中国人等于是美国人的劳工,下面的人领薪后再把辛苦钱借给老板挥霍!但中国只算是短工,并非长工,因为;三十年后,像印度等工资比中国更低的国家条件成熟时,短工必然面临丛林法则。中国到时若仍无法有效地转型登高,必然连代工的角色也难以持续。

中国在挑战下,如何快马加鞭地启动新思维,培植民间精英主持大企业,把代工的角色升格,值得期待。中国大企业一向由政府领军,但工商建设不能光靠政府的力量。全球先进国家来势汹汹的企业无一不是以民间架构为主体。在品牌发展史上,从来就没有一个国际知名的商品由官方开发成功。中国政府在经济的大方向上已轰然的开路,未来的竞争力必须靠许多的非政府精英参与补其不足。

中国产业升格,需要更大的火花,这个阶段已紧迫!

全球资本主义年鉴中史无前例的挑战

英国《墨期日泰晤士报》2006年4月12日

《金融时报》的詹姆斯・金奇写了一本关于中国正在改变世界的书,这本书的结论应该让西方年轻人感到震动,因为与他们的自命不凡相矛盾的是,他们的工作生涯将由中国主宰。

金奇指出,中国的崛起不会因为几项渐进主义的改革或者贸易壁垒就放缓,让为此吵闹不休的欧洲人称心如意。他声称:“这是全球资本主义年鉴中史无前例的挑战。”书里描述道:“一个简单而让人不快的事实是:在制造业的很多领域,从长远来看,欧洲企业不能与之抗衡。”

金奇提出一个观点,即如果把中国的和平与繁荣同西方社会的和平与繁荣联系在一起,双方最终都会从中获益。但这一过程也存在危险。当代中国在很多方面还很薄弱,它的上升不是一帆风顺或确定无虞的。

关于中国的四个误区

墨西哥《改革报》2006年4月5日

过去10年间,一家国际著名民意调查所一直在研究中国消费者和劳动者的心理。很多人把中国看作一个有着无尽资源的工厂和一个巨大的市场。这种兴趣造成了4个巨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中国人为致富而拼命工作。在10年前,有68%的中国人这么回答。而10年后,只有15%的中国人还这样想。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中国的劳动者都是全身心投入。调查显示,高达6p/o的人只不过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第三个误区是中国消费者现在有钱消费了。实际情况是:中国家庭的平均购买力每年还不到1800美元。

第四个误区是中国人只购买基本消费品。而调查显示,从1997年到2004年,拥有电脑的中国家庭比例2004年达13%。

上一篇:人才篇 第5期 下一篇:三千年兵法管理史